APP下载

中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4-12-25李国友广东云浮罗定中学东校区广东云浮5272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年16期
关键词:罗定课余体育项目

□ 李国友(广东云浮罗定中学东校区 广东 云浮 527200)

1、前言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中学生体质下降成为普遍存在的事实,所以高度重视和关注中学生的课余体育行为是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核心部分。中学生肩负着祖国未来建设和主导未来社会发展的重任,如在“中国崛起”时期,中学生体质却与之发展不符,那么势必会给中国崛起带来阻碍。课余体育具备娱乐性和吸引力很强,特别符合中学生身体特点需要和体育需求,对中学生体育锻炼效果更优于体育课程。为改善中学生体质下降的现状,完善中学体育教学。本文选择以中学生课余体育行为展开调查,分析在中学生课余体育行为与体育锻炼直至改善体质之间的脉系问题,为更好改革中学体育教学,丰富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提高中学课余体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质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中学生课余体育行为为研究对象,抽取了罗定中学、罗定实验中学、罗定第一中学、罗定素龙等5所中学的学生共1000人进行调查。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阅读了2003年以来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文献,以及阅读了4本相关书籍为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课题要达到的主要目标设计问卷,对罗定中学、罗定实验中学、罗定第一中学、罗定素龙一中等五个中学的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86份,回收率98.6%,有效问卷982份,男生占529,女生占453,有效率98.2%,最后进行数据输入整合、分析。

(3)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 statistics 17.0对调查所收集的全部数据完成整合统计,搜集对本研究有关数据。

(4)逻辑分析法。

分析中学体育教育、体育设施、体育课、课余体育活动等的现状,并延伸到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论述,从中找出改进中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的对策。

3、结果与分析

3.1、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动机对人体的行为有支配作用,中学生虽对课外体育的锻炼有着较全面的认知,但他们在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之间距离还较大。因而需要引导中学生对课余体育的认识从感性上升至理性,再付诸实施将成为中学体育的重要工作之一。

由图1可知,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的动机从大到小一次排序是:娱乐、通过测试、减压、锻炼身体;其中为娱乐占28.6%,为通过测试的占26.7%,为减压占23%,为锻炼身体的仅占21.6%。这些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给予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学生压力过大,中学没能从中学生身体特点和体育需求出发指导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引导学生由主动变成被动去体会体育的乐趣和健身功能。

3.2、中学生对课余体育项目的选择

中学阶段现在普遍能开展起来的是篮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课程重由于受到场地设施的限制,开设的体育项目还是很单一。各中学没能引进更多、更符合中学生目前现状所需的体育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参与体育的积极心理。现阶段的中学生更趋向于除传统体育项目以外的休闲体育项目。

由图2调查显示,两条曲线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说明男女生在体育项目需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男生喜欢对抗性强且具有身体接触的集体项目。女生喜欢对抗性弱无身体接触的项目。

3.3、中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次数与时间情况

从调查结果可知:男生参加课余体育每周持续2-3次的人数是最多的;女生参加课余体育每周持续1-2次最多;另外,女生不参加课余体育的人数明显高于男生。这结果直接表明目前中学生严重缺乏锻炼,能参与体育锻炼的部分同学,其中也有较大部分锻炼方法不够科学。科学的锻炼方法表明:要通过体育锻炼身体,每天应花2个小时进行体育锻炼,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应(≧)3次才最合适,也只有维持在这样的运动量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根据中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其原因有:学习任务重,时间不允许;害怕受伤影响学习;异性的抗拒;学校场地、器材有限等等。

3.4、中学生课余时间的安排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中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一直把“文化学习”放在第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复习、做练习、上网、睡觉、体育活动。中学生们把体育活动在他们课余时间安排的最后,说明学校与家长对中学生的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引导,也反映学生及家长、学校领导及老师对体育运动的功能没有正确的定位,不能够认识体育的作用,成为素质教育推进的绊脚石。

表1 中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次数与时间(N=982)

中学生体育行为习惯与终身体育有直接的关系,学校与家长应积极组织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导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3.5、家长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的支持度

父母既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父母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意图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意识、认知、行为等会随着成长得到反复地提高、反复地强化,因此也更容易接受家长对他们学习体育的态度和体育行为的积极性影响是最大的。所以,家长是影响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表2 家长对中生参加课余体育的支持度(N=982)

从表2的调查数据可知,家长中表示不支持的有占27.8%;但表示支持和要求适当则可的占70%,说明大部分家长都支持孩子参与课余体育活动,家长们也能认识到孩子锻炼的重要性。但依旧有部分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参与体育活动会累或是受伤,因而反对孩子参与体育锻炼。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中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不够,缺乏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支持。

中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信任和依赖性较强,虽然他们内心对课余体育活动充满着渴望,但是一来因为学习任务过重而无法自由自在参与课余体育活动;二来是因为没有教师参与提供具体的指导,组织起来的课余体育活动的氛围、产生的乐趣是很难满足他们自身的心理需求。

(2)参与课余体育的男女比例失衡。

中学生由于身体的发育,心理趋于成熟,因而对课余体育的爱好、选择级参与的热情存在较大的差异。男生课余体育参与的热情、人数、次数、时间都高于女生;在项目选择上,男生喜欢对抗性与竞争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女生则喜欢对抗性弱或无对抗性的,能够塑造身型、促进健康的体育项目。

4.2、建议

(1)对中学的建议。

中学应把部分经费转向投资在建设学校体育场地和购买体育器材方面,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建设学校的体育场馆,健全体育设施,完善体育器材,为中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消费服务场馆。

充分认识课余体育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重视课余体育开展工作,建立管理组织部门专门对课余体育设计方案,规划课余体育锻炼的形式,同时成立负组织责课余体育的教师组。

(2)对教师的建议。

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态度的教育和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健身价值、社会价值、娱乐价值等多方面的价值和功能有着全面认识,从而确立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正确动机。引导学生能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让学生形成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他们的体育行为,促进中学课余体育工作的落实。

改革体育课形式,增加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兴趣。以培养学生体育行为能力为重点,沿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原则,教会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

要充分认识课余体育对中学生体质的影响,成立辅助课余体育活动组织工作的学生组。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还充分发挥学生的带头参与课余体育的作用,加大学生彼此间的感染力度。

(3)对学生的建议。

正确认识体育行为,学习体育行为的精神实质,重视课余体育对自身体育锻炼的作用,持认真积极的态度参与课余体育运动。

端正体育态度,主动加强对体育行为的认识和对体育意识的培养,认真学习“全民健身计划”和“终身体育”思想内涵,积极参与课余体育活动,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1]李英.湖南省部分地区农村中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现状调查[J].广州体育院学报,2006.

[2]陈伟芬.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状况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2008.

[3]王伟.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

[4]杨雪红.厦门市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兴趣的调查与分析闭.体育科学研究,2005.

[5]李英.湖南省部分地区农村中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现状调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

[6]陈伟芬.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状况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

[7]邱远.广东省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及其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

[8]梁莉.中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9]顾美琴,张凤丽.浅探体育的行为方式对促进人的社会化的作用[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10]王燕飞,朱建清.关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行为问题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05.

[11]邱祖建,刘欣然.新时期大学生体育行为多元发展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7.

猜你喜欢

罗定课余体育项目
罗定新八景图案设计
丰富的课余生活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直流偏磁抑制装置在罗定电厂的采用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西藏高校引入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调研与分析
罗定《龙龛道场铭》碑异文考辨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咪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