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思考

2014-12-25薛梅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国民素质依法治国素质教育

薛梅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国民教育的有效形式,其根本目的是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终身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更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法治教育严重缺失是不争的事实,中小学教育中没有法律课程,大学的课堂多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少有法律课程,成人教育体系内的学生在学习中更是很少接触法律。考量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教育制度和教育现状,学历教育依然是重心,素质教育只是被喊在嘴上,写在墙上,很少被认认真真安排进教学过程。这一现象在成人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部分学生接受成人教育只是为一张文凭,对教学过程安排的课程抱着应付的态度,被边缘化甚至没有进入教学安排的法律课程,更是不闻不问。总之,法治教育不被重视成为一种常态。如此现状,与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战略考虑远不适应。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犯罪数据居高不下,民办大学和成人教育学院的学生犯罪率更高。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缺失,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社会交往方式有误导。我国的人情社会特质比较严重,人们习惯于遇事找关系,解决问题靠人情。因此,当代大学生和其他社会群体一样,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不高,法律意识普遍淡漠。二是用人导向有偏差。有些企事业单位用人上缺乏有效考查和评估人才的机制和办法,文凭成了大学毕业生寻找机会和争取待遇的敲门砖。三是学生受教育认识有误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方针。但多年来,由于用人导向的误导,学生和家长只看重学历教育,而轻视素质教育,更缺乏提高法律素养的意愿和动力,远离了为社会主义服务和国家需要这个总方针。四是学校对素质教育缺乏有效措施。国家的教育任务是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学校对素质教育、法律教育普遍重视不够。即使有的学校做了安排,由于学生工学矛盾突出,素质教育常被搁浅,因此,相当多的学校对法律等与素质教育相关的课程形同虚设。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引导全社会树立法制意识,不断提高国民的法律素养。法律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给大学的法制教育带来了春天,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在他们中间聚集了社会的精英,培养国民的法律素养重点应该在受过高等教育和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中进行,然后以影响更多更大的人群。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大力培养具有良好法律素养的国民。良好的法律素养能驱动国民积极守法。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使守法由国家力量的外在强制转化为国民对法律权威以及法律所内含的价值要素的认同,从而才会严格依照法律行使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才会充分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权利和自由;才会积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和争议,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才会主动抵制破坏法律和秩序的行为。法律素养,主要由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等要素融合形成,其中,法律信仰是法律素养的最高层次,也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核心。

我们要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到依法治国的高度来认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一是法律要进大学课堂。通过设置法治课程,传授给学生法律知识,并培育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从而让大学生自觉学习法律知识,维护法律权威。二是引导大学生尊重法律。尊重法律,首先要尊重民主,尊重秩序。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同样,没有法治,就难以形成良好的秩序,没有良好的秩序,也就无所谓法治。越是民主化和秩序化的社会,其社会成员对法律的崇尚和需求就越强。三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对法律的信心。树立法律信心关键是要靠法律的使用,法律如果被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法律就会被人们自觉遵守。只有全社会树立起对法律的信心,“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够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依法治国才有广泛可靠的群众基础。

(作者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编辑/乐园)

猜你喜欢

国民素质依法治国素质教育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国民素质研究的新突破
——评《国民素质发展路径选择与素质文化学建构》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科学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
关于国民素质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