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对英语学习者典型语言的语义韵研究
2014-12-25田建国
陈 鑫 田建国
(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0 引言
词语搭配的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研究是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的一大研究热点。语义韵体现了单词与语法之间的微妙关系,它把看似不相关的词汇与语法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揭示了词项结伴行为的语义特征,而且揭示了人们凭借搭配范式表达态度、评价事件等语用功能特征。[1]50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二语习得过程中,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和干扰,很多情况下会输出符合英语语法,但不遵从搭配规约的短语或句子,造成不符合英语语言表达习惯的语用失误,进而影响了交流甚至会引起误解。近年来,随着语料库手段的广泛使用,研究者建立了一套概念体系,采用一系列方法与技术来提取信息、处理数据和描述搭配行为,使得研究的效度和信度大大提高,语义韵也得到深入的探讨和详尽的描述,研究结果更为客观真实。因此,本文试图借助语料库手段对研究样本进行准确的数据统计,并尝试分析解读外语学习者与本族语使用者的典型语言在语义韵方面的异同,以此得出科学可信的研究结果。
1 语义韵理论
1.1 语义韵的概念与分类
语义韵这一术语是英国学者Sinclair借用其师英国著名语言学家 Firth曾经使用的“音韵(prosody)”一词新创的一个专为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使用的术语。语料库的研究实践表明,词项的搭配行为显示一定的语义趋向:一定的词项会习惯性地吸引某一类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构成搭配。由于这些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与关键词项在文本中高频共现,后者就被“传染”上了有关的语义特点,整个语境内就弥漫了某种语义氛围,这就是语义韵。[2]74-75这些研究人员要在语料库中检查其搭配的词项称为节点词,节点词就是上面所说的关键词。例如,Sinclair在1987年进行词典的编纂工作时,发现动词短语“set in”多与具有消极语义特征的主语搭配,如“rot,decay,malaise,despair,ill- will,decadence”等,Sinclair将之概括为“unpleasant states of affairs”,而动词“happen”主要与“accidents,doom,death,damages,impulses”等表示不愉快的事件连用。由此可以看出,语义韵指的就是节点词的典型搭配词在语境中营造的语义氛围,语义韵研究是词语搭配研究的延伸和发展。[1]50
目前,国内广泛接受并使用的语义韵分类方法是由 Stubbs 提出的。Stubbs[3]176将语义韵分为三类:消极语义韵(negative prosody)、中性语义韵(neutral prosody)和积极语义韵(positive prosody)。[3]176在消极语义韵里,节点词吸引的搭配词项几乎都具有强烈或鲜明的消极语义特点,它们使整个语境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消极语义氛围,如“commit”在类联接“V+N”中,右搭配词主要为“suicide,crime,murder,offence,rape,arson”等,具有明显消极的语义韵特征。积极的语义韵情况正好相反,节点词吸引的几乎都是具有积极语义特点的词项,形成了一种积极语义氛围,如名词“career”在类联接“ADJ+N”中多与一些具有褒扬意义的形容词共现,其左搭配词多为“distinguished,brilliant,illustrious,glittering”等具有积极语义韵的词,即证实“career”具有积极语义韵。在中性语义韵里,节点词既吸引一些消极涵义的词项,也吸引一些积极涵义或中性涵义的词项,形成了一种错综的语义氛围。因此,中性语义韵又可称错综语义韵(mixed prosody)。[4]300例如,动词“accept”既可与具有贬义色彩的词连用,如“criticism,resignation,surrender”等,又可与具有褒扬和中性色彩的词连用,如“invitation,nomination,advice,assumption”等,由此可以确认“accept”具有错综语义韵。
1.2 语义韵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语义韵揭示了词汇极具特征的意义方式和功能指向,它既是意义的,又是功能的。在意义层面,语义韵揭示了词语之间意义相互影响的现象、所致语境中弥漫的意义氛围以及词语共选表达的语义趋向。在功能方面,语义韵揭示了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和潜在的评价态度,将处于文本深层的、未可言说的暗藏意义发掘出来。例如Backhouse曾提出的具有著名内涵意义的例子“I’m firm,you are stubborn,he is pig-headed.”,从中可以看出,“firm,stubborn”和“pig-headed”虽然在词义上有相似,都表示“执著或固执”,但词语本身固有的内涵意义清楚无疑地解释了说话者对不同对象“I,you,he”不同的褒贬评价。
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以往的学习将焦点过多放在了所谓“结构良好性”上,语法正确与否成了判断正误和语言诊断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语义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而导致英语学习者容易输出符合语法但违反搭配规约的表达。所以在英语学习中,对词汇的习得不应仅仅拘泥于记住其中文意思或背诵若干词条,而是要掌握该词的用法,即掌握如何与之搭配。这样才能输出符合英语语言表达习惯的短语或句子,否则由于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输出的表达前后义韵冲突,易造成语用失误。因此,语义韵的研究提供了观察、诊断学习者语言的一个崭新视角。从该视角出发,我们可以较为详尽地观察和分析学习者语言的词汇语法信息、搭配序列的语义趋向、语义韵和谐等重要内容。
我国学者卫乃兴提出了语义韵研究的一般方法[4]300-304,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基于索引证据,建立并参照类联接,根据数据来概括和描述关键词的语义韵的方法研究。首先从语料库中提取一定数量的索引行,索引即语料库中含有所研究的关键词的句子片段,观察索引后建立类联接。类联接是词语搭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语法范畴间的结合,一个类联接代表了一个搭配类。类联接建立后,便可据以观察、概括和描述关键词的语义韵。
(2)计算节点词的搭配词,用数据驱动的方法研究。语料库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基于数据和数据驱动两种,与基于数据方法不同的是,数据驱动的方法不建立类联接,而是根据与节点词在一定语境内共现的显著搭配词项进行研究,主要靠自动化程序进行检索、提取和统计。
(3)用基于数据与数据驱动相结合的折中方法研究,建立语义韵结构。一般做法是先从语料库随机提取一定数量的索引,然后界定跨距、提取搭配词、建立和参照类联接、检查和概括搭配词的语义特点,最后建立节点词的语义韵结构。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动词“引起(cause)”的三个常用动词短语“lead to,bring about,result in“作为分析对象。选取这三组动词短语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首先,之前很多关于语义韵的研究已经得出动词“cause”[4]304具有消极的语义韵倾向这一结论,这些对“cause”的研究一方面为本文研究其动词短语的语义韵特征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起到了一定参考意义,为本文研究其近义词词组的语义韵特征指明了方向;其次,动词是英语中仅次于名词的第二大词类,动词词组的“V+N”类联接与搭配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难题之一,且这一组三个词语为近义词,亦可以研究语义层级的程度递增或递减;最后,动词的时态变位形式多样,为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为了加深对“result in”的理解,加入一个辨析词组“result from”进行参照比较。因为“result in”中介词“in”后面连接导致的结果,侧重于结果,其主语是原因,宾语是结果。而“result from”中介词“from”后面连接事情的起因,更侧重于强调起因,其宾语是原因,主语是结果。因此为了更好理解这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别,亦将“result from”放入语料库中进行检索,分析其搭配词,为“result in”的深入研究作一对比参照。
2.2 语料选取
对学习者语言语义韵的诊断分析要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的方法,选用一个较好的、有可比性的本族语语料库作参照语料库,另选一个学习者语料库,分别提取数据作对比分析。因此语料由以下两部分构成。
学习者语料库分别取自:大学英语学习者语料库 COLEC(College Learner English Corpus),该语料库属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中的作文子语料库(ST3和ST4),由2 000多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四级和六级考试作文构成,目前容量为30多万词;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作为本族语参照语料库,选自英美本族语者英语作文语料库NESSIE(Native English Speakers Similarly or Identically-prompted Essays),其中所收文本主要是英美本族语者依照中国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英语四八级作文题所撰写的英语作文。NESSIEv2在NESSIEv1原有约18万词次的基础上增加了12万多词,目前NESSIE第二版库容约30万词次。
选取这两个语料库作对比分析,是出于以下两点考虑:第一,二者库容相当,均为30万词左右,在数据上较为对等;第二,COLEC语料来自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试卷作文,NESSIE语料取自英美国家学生根据此类题目而撰写的作文,二者在内容上更为接近,更具有可比性。需要解释的是,之所以选取NESSIE语料库,而不选择库容相当的LOCNESS语料库(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语料库英美高校大学生作文语料库),是因为很多国内语料库研究者没法得到LOCNESS语料库。此外LOCNESS语料库所收文本的作文题与中国大学生所写的作文题差异较大,因而不具有很好的可比性,而NESSIE的语域多为议论文体,更贴近中国学习者语料库的语体。
2.3 研究问题
(1)中国英语学习者怎样实现语义韵搭配的正确使用?
(2)违反搭配规约的语言失误将会导致怎样的语义韵冲突及语用失误?
(3)通过分析学习者语言的特征及其错误,借此对二语发展策略和语言错误可以提出哪些相应的矫正措施?
2.4 研究步骤
本文采用基于数据与数据驱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参考中介语对比分析的方法,以NESSIE为参照依据,研究大学生英语写作样本中节点词的用法并将其语义韵倾向与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中的语义韵倾向进行对比分析。首先,运用Wordsmith Tools 6.0 的“concordance”工具,分别在两个语料库中,从含有目标词的目标文本中检索并提取该目标词的全部索引行KWIC(Key Words in Context),即“带语境的关键词搜索”。其次,使用“collocates”工具,找出与节点词频繁共现的所有搭配词。提取四个动词的搭配词进行逐一分析,将它们按语义特征分为积极搭配词、中性搭配词和消极搭配词。再次,计算出三类搭配在语料库中的比例,并且将在同一语料库中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搭配词看作是典型搭配。通过搭配词的比例和典型搭配来判定目标词语在两个语料库中所显现的语义韵倾向。最后,将每个动词在两个语料库中对应的频数、比例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四个动词的语义韵使用情况。
3 结果与讨论
先分别将“lead to”设为关键词,在NESSIE语料库的“Standard Query”在线检索,查找到79条含关键词的索引行。需要说明的是,索引行提取自真实的语料,因此存在的拼写错误、违反语法规则等错误并不影响对关键词的研究。现将这些索引行以每隔5个的间距提取,如表1所示。
表1 lead to在NESSIE中的随机索引行
通过人工统计分析所有索引行,得出“lead to”的搭配词共表达积极语义17次、中性语义38次、消极语义24次,总体呈现出错综的语义韵特征。可以看出,“lead to”在英语本族语使用者中多与“desensitization,evolution,availability,interviews,exposure,behaviors,relations,outcome”等中性词语搭配使用,既与“greater happiness,new career,effort,greater efficiency,appreciation”等含有积极语义特征的词语连用,也与“aggression,poisoning,hazard,downfall,risks,failure”等具有消极语义特征的词语连用。根据搭配词出现的频率以及分析整句的语义趋向,可以得出“lead to”在本族语的使用中总体倾向于中性的语义韵特征。
同理,将关键词“lead to”运用 Wordsmith Tools 6.0关键词检索功能,左右跨距设为±5来建立词条索引,这样就能够使关键词处于相对完整的语境中,则该词语的语境特征得以体现,从而有利于研究者对被检索的语项进行横向或纵向的观察。使用“concordance”在COLEC中检索到63条含关键词的索引行,现将这些索引行以每隔4个的间距提取,如表2所示。
通过人工分析统计所有索引行,可得“lead to”在COLEC语料库中共表达积极语义10次、中性语义12次、消极语义41次,总体呈现消极的语义韵特征。基于COLEC语料库的索引证据可以看出,中国英语学习者虽然也将“lead to”与“success,good luck,achievement perfect,higher efficiency”等带有积极语义色彩的词语连用,以及与“result,practice,affect,population”等中性词语连用,但更多的是与“disease,death,shortage,murder,bad traffic jam,famine,serious problems”等具有明显消极语义特征的词语搭配使用。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lead to”的使用总体倾向于消极的语义韵特征,这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更偏向于中性语义韵的使用情况有所出入。这可以归因于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方法多为死记硬背英文单词的中文意思,由于“lead to”意为“导致”,对学习者对其语义韵的正确理解和使用起到了一定的干扰作用,使其忽略了“lead to”还有“引起,通往,造成”等其他意思。
另外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习者英语表达中出现了一些不同于本族语的中介语搭配,如“lead to a bad traffic jam/lung cancer/a worry”,这些中介语搭配的出现属于“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归结原因可能是跟他们所学的英语语法有关,即只是简单地按照语法规则拼凑的搭配,这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不是地道的英语用法。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教与学中注意不仅要将精力放在正确的语法形式上,更应注意符合英语本族语的表达习惯,即词语搭配潜在的语义韵特征。
按照此方法,依次统计出“bring about,result in”和“result from”的出现频率以及各自的语义韵归纳,如表3所示。
表3 四个动词词组在NESSIE和COLEC中的语义韵分布
根据具体分析得出,在本族语语料库中与“bring about”搭配的名词大都是具有积极含义的词项,比如“improvements,peace,unity,efforts,recovery,reform”等。虽然也有消极含义的名词如“end,reduction,downfall,collapse”等,但根据数据统计并结合实例分析“bring about”的典型搭配词,可以看出其典型搭配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词项,整个语境都弥漫着积极的语义氛围。因此可以得出结论,“bring about”是一个具有积极语义韵的词项。而根据中国学习者在COLEC语料库中的检索统计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表达“bring about”消极的语义韵特征;中国学习者将其误用为消极意义,反映了对该词语义的理解不够透彻,未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语义韵并不是仅仅由词语本身决定的,而是与其典型搭配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观察其扩展语境,即在语境中形成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语义氛围。如“bring about the end of”中,和“end”搭配的词语多为消极意义,而因此断定这个短语是表达消极的语义韵,就太过片面了。相反,因为短语“bring about the end of sth”意味着导致坏事物的消亡,是含有积极的语义特征的。所以研究语义韵不能只观察词语本身和其搭配词,更要将词语放入语境中去理解。
同理可以得出与“result in”搭配的词项在本族语使用者中倾向于中性的语义韵,而中国学习者倾向于使用该词的消极语义。此外,参照短语“result from”虽因样本容量较小,数据仅供参考,但可以从仅有的索引行中看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对“result from”的理解不够到位,会输出类似“The lack of passion resulted from failure.”这样意义完全相反的错误句型。这是因为对“result in”和“result from”,尤其是不同的介词“in”和“from”,辨析不清楚而导致的错误结果。经过对两组短语的对比分析学习,是可以完全理解掌握的,从而避免此后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4 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从搭配角度来看,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某些词项的使用上与英语本族语者具有相似的语义韵特点,这是学习者掌握了语义韵特征进行的典型搭配。例如,中国英语学习者对“lead to”的使用,COLEC语料库中有12条索引证据表明学习者使用了该词组的中性语义韵,这是符合英语本族语使用特征的典型搭配。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中国学习者表现出与本族语者不同的使用特点,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这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语义韵知识掌握不够,存在异常搭配,即违反语义韵搭配规约,造成语义韵冲突的误用和乱用语义韵的现象。如“...it will lead to succeed easily.”中,不但误用了“lead to”中性的语义韵特征,“succeed”一词的使用还为整个句子营造了一种积极的语义氛围;此外,“lead to”在类联接层面一般后跟名词,而例句中后跟“succeed”也是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这属于异常搭配。从整体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学生英语中缺乏与本族语相同的典型搭配,却充斥着大量的非典型词语搭配,这破坏了目标语的语义韵和谐,使得英语表达不够贴切自然。
根据中介语对比分析的方法,中国学习者还存在一些中介语搭配问题。这是由于在中英语转换时,母语的负迁移干扰了二语的学习和运用。这点正如前面分析,“lead to”的中文释义“导致”使得很多学习者误用了该短语的消极语义韵。这些问题都应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改正提高,以输出符合英语语言表达习惯的句子。
通过对以上四个词组的研究,可以看出近义词组在语义层级呈现出递增或递减的趋势。具体情况是,这类逻辑结果程式类短语的消极语义韵在本族语者语料库中存在逐渐递减的趋势(即为lead to→ result in→ bring about),也就是说“lead to”表现出最强的消极语义韵,“result from”并不常用且表现出最弱的消极语义韵。而中国学习者在使用这组原因词时,在语义韵层级上与英语本族语者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对“result in”和“bring about”的语义韵把握不足,语义偏好也未能很好地实现。
语义韵的深入研究在语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英语的教与学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语义韵反映出语言使用者的态度,“它在语义学—语用学这个连续体上,更偏向语用一面[2]97,学习者误用语义韵将会造成语用失误。语法错误可能表明一个人的语言水平不高,而在语用方面所犯的错误会引起误解甚至是交际失误。因此,以上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学习者语用交际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对外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特别启示:首先,应逐步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搭配能力,尤其是培养学习者的语义韵知识,尽量避免母语的负迁移。要加强对语义韵知识敏感性的培养,可通过语料库数据驱动的方法来实现语义韵知识的课堂教学,亦可将本族语语料库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尽量扩大学习者对真实语料的输入。另外,应注重学习者对普通词汇搭配的掌握。其次,构建语义韵层级可以揭示一组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细微的语义韵变化,有助于了解该词语的语义表达程度。最后,在日常的词汇教学中和词典编撰中,宜加入更多的典型搭配词,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义偏好和语义韵意识。
[1]卫乃兴.基于语料库学生英语总的语义韵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06(5).
[2]Sinclair J.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3]Stubbs M.Text and Corpus Analysis[M].Oxford:Black well Publishers,1996.
[4] 卫乃兴.语义韵研究的一般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