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赠书管理工作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2014-12-25
(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贵州贵阳 550001)
赠书作为图书馆资源的重要补充,其管理工作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为了推动该领域工作的开展,国内一些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公开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文章拟对该领域30余年来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便总结出我国赠书管理工作研究的经验和不足,以期推动该领域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1 数据来源
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作为数据源,检索时间为2013年6月,检索表达式为:主题=赠书+赠送图书+捐赠图书+图书捐赠+图书交换,时间选择为1982-2013年,最终得到赠书管理工作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230篇,利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
2 赠书管理工作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1 论文时间分布
表1提供了1982-2013年间赠书管理工作研究所发表论文年度分布情况。通过对表1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研究领域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起步阶段(1982-1993年),年发文量均少于5篇,反应出该阶段对赠书管理工作关注比较少。②发展阶段(1994-2006年),年发文量维持在5-10篇之间,表明赠书管理工作已受到更多的关注。③快速发展阶段(2007-2013年),该阶段研究论文数量激增,赠书管理工作研究引起重视(2013年只统计6个月且考虑滞后性)。尤其是2008年和2012年,论文数量明显上升,成果明显增多。
表1 论文年度数量分布
2.2 论文期刊分布
在期刊分布上,这230篇论文分布在图书情报、大学学报、其他刊物等96种期刊上。其中图书情报类期刊36种,发文173篇,占全部论文量的75.2%,这一分布与著名的“二八”定律相吻合,说明对赠书管理工作的研究主要来自图书情报类工作者。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共计16篇。刊载5篇以上的期刊,如表2所示。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刊载论文总数约占33%的期刊是该学科的核心期刊。表2中前9种期刊累积载文百分比为40.43%,可以初步确定这9种期刊是研究赠书管理工作的核心期刊。
表2 刊载5篇以上的期刊分布
3 赠书管理工作研究的内容分析
3.1 私人捐赠者研究
在近现代图书馆发展史上,私人赠书,尤其是私人的批量赠书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私人捐赠者及其赠书进行研究成为国内早期赠书管理工作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研究赠书者及其赠书事迹、赠书的特色、对其赠书的评价等。例如,高炳礼先生以历史的方法研究黄荫普的个人生平和赠书给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事迹,〔1〕陈成桂老师则叙述了周仲铮女士与南开大学图书馆的渊源,并介绍其赠书种类及利用情况。〔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学者试图从多种角度对私人捐赠者及其赠书进行解读,如,张铸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石景宜先生赠书的社会经济价值,〔3〕郭呈祥从政治学的视觉阐述了石景宜先生的赠书活动对当今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起到了积极作用,〔4〕马秀峰则从社会学方面探讨了石景宜捐书对图书馆社会图书捐赠的启示等。〔5〕
3.2 赠书管理工作研究
1989年,何健新从赠书的来源、分编和典藏三个方面探讨了赠书的管理问题。〔6〕这是较早的关于赠书管理的研究。在这以后,关于赠书管理工作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以下从几个方面综合论述这些研究成果。
3.2.1 国外图书馆赠书管理工作研究
这类研究也是国内早期赠书管理工作研究的热点之一,他们试图通过介绍国外尤其是图书馆事业较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在赠书管理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以期对国内的赠书管理工作有所裨益。早在1982年,施士宇就撰文介绍美国图书馆获取赠书的途径和处理赠书的方针及其工作程序,〔7〕这也是国内最早研究赠书管理工作方面的学术论文。十几年后,郭景仪对美国图书馆的捐赠和交换工作做了进一步研究,指出美国图书馆一般都有一个书面的捐赠条列,阐明捐赠原则,指导捐赠工作。〔8〕鲍延明则开展了日本图书馆对赠书处理的研究,他在研究中提到,日本的图书馆在对赠书挑选之后,把其他的不入馆藏的赠书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加以再利用。〔9〕可以说,这些经验的介绍对我国图书馆早期赠书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受益匪浅的。
3.2.2 赠书意义研究
关于赠书的意义,众多学者都是从图书馆角度进行阐述的,一致认为图书馆通过接收赠书,不仅有利于弥补购书经费的不足,极大地丰富馆藏数量和品种,而且有利于发展特色馆藏建设,拓展馆藏建设的深度,提升图书馆知名度等。苏凯除了从此角度外,还从赠书者、读者与社会等角度谈了赠书的意义。他认为,对于赠书者而言,通过捐赠这种方式,使其从捐赠者的私有财产变成公共资源,既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又起到弘扬文化与传承知识的作用;对读者而言,通过阅读赠书不但拓宽学术视野,增强科研能力,而且品味到赠书人的那种博大的人文主义精神;对社会而言,通过赠书的形式使那些无书可读的人能够有书可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10〕宋洁则针对高校毕业生这个特定群体,认为开展毕业生捐赠图书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节约资源、奉献爱心的精神,而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促进高校道德风尚建设。〔11〕
3.2.3 赠书接收和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研究
面对赠书,图书馆采取何种方式接收并做好管理工作也是研究的课题。杨明箴、张栋梁提出了开辟赠书途径,提高赠书质量;重视赠书、尊重赠书者和充分发挥赠书的作用等赠书接收和管理工作的方法。〔12〕苏广利在分析图书馆赠书接受工作的主动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赠书招引、导向和甄选工作。〔13〕康文梅也主张图书馆应采取“多渠道、宽口径”的有效方法,做好图书捐赠的发动和引导,激发捐赠意愿,提高赠书工作水平。〔14〕王岚则进一步提出图书馆必须建立科学的社会赠书接收原则和规范的赠书接受机制,制定适合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原则的接受赠书工作流程,才能确保接受赠书工作的高水平、可持续发展。〔15〕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赠书的接受和管理的规范化提供了条件,清华大学图书馆就自行开发了“毕业生赠书系统”,采用网上接收赠书方式,对网络环境下的赠书工作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16〕
3.2.4 图书馆捐赠系统的建设研究
作为馆藏重要补充的赠书必须编入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中,那么如何著录就成为学者们讨论的话题。王建华认为著录款目中的“附注项或附注块”最适合描述捐赠文献的情况,赠书的编目必须规范才能达到较好的编目和检索效果。〔17〕曾静曦提出建立捐赠文献相应子库的新观点。〔18〕为了弥补当前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中的不足,实现捐赠过程、捐赠资源自动化管理,国内学者借助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了积极探索,如黄洁清介绍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开发的“基于Flex技术的毕业生赠书系统”〔19〕。张蓓等人以清华大学图书馆捐赠管理及服务系统为例,研究了赠书管理及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基于Flex技术实现系统的数据统计功能。〔20〕再如陈庆标基于J2EE架构设计出图书馆捐赠管理系统并加以详细的阐述。〔21〕这些系统的实现,有效地提高了赠书工作的效率及所捐资源的利用率。
3.2.5 图书馆赠书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
针对目前赠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国内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或从赠书本身的角度加以探讨,如吴建平提出赠书存在着渠道众多但不稳定,图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22〕或从图书馆管理的角度进行阐述,如刘光宏分析了赠书质量存在“不敢提”“不必提”“不愿提”三大心理误区,并指出其本质是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作崇,其危害在于制约和阻碍对赠书质量问题的重视、研究和有效控制,严重影响质量的提高。〔23〕张宁等人也认为当前大多数图书馆对赠书存在着重收藏轻利用的问题,〔24〕潘少英更是明确指出目前赠书管理工作最大的漏洞在于没有形成配套制度,最大的瓶颈在于管理手段简单粗糙。〔25〕值得一提的是,燕辉以2002年国家图书馆“巴金赠书流失”事件为案例阐述了图书馆面临危机的对策,〔26〕从侧面反映出一些图书馆对赠书管理的严重疏忽,是图书馆在捐赠者和社会大众面前道德和诚信的丢失,这一事件严重毁坏了图书馆在众人心中的形象和地位,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3.2.6 赠书质量控制和工作规范研究
既然赠书管理工作存在如此诸多问题,那么图书馆应采取何种措施,实现赠书质量控制和工作规范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1997年,刘光宏提出了赠书质量控制这一理论,他在分析赠书质量问题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赠书质量进行引导和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如接受赠书要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对赠书要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对赠书进行筛选控制等。〔27〕一年后,刘光宏又发表3篇关于赠书质量管理控制的论文,进一步探讨了赠书质量管理的方法。他认为要控制赠书质量先要建立完善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建立专门的赠书登记制度,建立规范的赠书标记制度,建立庄重的感谢表彰制度,建立优先及时的赠书接收、处理、典藏和利用制度,建立完整的赠书工作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等。〔28-29〕在此基础上,张佩提出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赠书的导向工作。〔30〕林帼贞则认为应以分散管理为主,集中管理为辅的原则进行管理,并且在甄选赠书时也应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31〕除了这些有效措施外,谭静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应开发网上赠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赠书的科学有效管理。〔32〕苏健则提出应建立完善的图书馆赠书制度,包括接待手续规范、入藏标准规范、证书发放规范、接收登记规范、编目加工规范、典藏流通规范、档案保存规范等。〔33〕
4 赠书管理工作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4.1 赠书管理工作研究的特点
4.1.1 赠书管理工作研究正向深层次发展
从论文数量上来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赠书工作研究越来越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从研究内容上看,主题逐渐扩大、深入,并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简少君提出了图书馆集群赠书管理思想,主张将赠书的管理纳入到集群底下,使赠书资源得到更好的整合和更加充分的利用。〔34〕笔者认为,这种思想突破了围绕单个图书馆进行研究的思维,促进了从点到面的发展,使研究可以从更高的层面进行。
4.1.2 赠书管理工作研究呈现集中性
从发文期刊来说,呈现“二八”分布,发文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类期刊,占75.2%,其中刊载5篇以上的15种期刊为赠书工作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发表的论文超过论文总数的一半。从研究对象来说,主要集中于研究高校图书馆的赠书工作,其中对毕业生赠书开展研究的论文较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国内捐赠文化的严重缺失,再加上赠书的不确定性,使得研究对象难以确定;另一方面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开展的“毕业生赠书”活动的推波助澜,使得此对象更受研究者的青睐。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内研究者热衷于分析当前赠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采取相应措施来实现赠书的质量控制和工作规范等。
4.1.3 研究方法中较多采用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
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这三大类。纵观30多年来赠书管理工作方面的研究论文,总体上呈现出定性研究多而定量研究少的特点。大部分是采用定性研究法,注重经验的描述和事务的借鉴。而像陈爱香采用网络调查方法调查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赠书管理工作现状的定量研究的成果较少。〔35〕
4.2 赠书管理工作研究的不足
4.2.1 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纵观国内赠书管理工作的研究现状,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较为全面系统研究的文献,一般都只从某个角度来研究这一课题。尽管赠书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缺乏科学理论体系的支撑,将制约整个赠书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2.2 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由于国内赠书管理工作研究总体上呈现出定性研究多而定量研究少的特点,这也反映出当前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不仅少有采用定量研究的研究成果,而且鲜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的论文,不利于提高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性。
4.2.3 研究视角相对狭小
研究视角相对狭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研究围绕单个图书馆进行。尽管2011年简少君提出了图书馆集群赠书管理思想,但是国内学者对此研究并没有跟进,至今未有相关论文出现。第二,研究都是从图书馆角度来探讨的,缺乏换位思考,忽视从捐赠者角度来研究。图书捐赠是捐赠人和受益人即图书馆的双方行为,对赠书管理工作的研究不能只从图书馆角度出发,还应该从捐赠人的角度来研究,尤其要对其捐赠心理和捐赠行为开展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分析其特点,掌握其规律,推动更多的潜在捐赠者向现实捐赠者转变,同时有助于图书馆完善赠书管理制度,提高赠书管理的工作效率。
4.2.4 缺乏相关法律保障方面的研究
既然图书捐赠是捐赠人和受益人的双方行为,那么如何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明确捐赠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护捐赠人、受赠人以及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本应该成为研究的话题。然而,纵观30多年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相关法律保障方面的研究缺乏,仅有吴言从捐赠法的角度探讨图书馆接受图书文献捐赠的法律问题,〔36〕反映出国内学者对此不重视,与当前所提倡的健全法律机制、构建法制社会的格局不相适。
4.2.5 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不够重视
在赠书管理工作研究早期,国内学者对国外赠书管理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是比较重视的,有专门的论文加以介绍。随着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再加上国情的不同,文化上的差异,国内学者更热衷于结合当前现状来研究,而忽视了对国外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借鉴,不利于国内赠书管理工作研究的发展与完善。
5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国内赠书管理工作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于今后赠书管理工作的研究,笔者作如下建议:①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②拓宽研究视野,重视图书馆集群赠书管理研究和捐赠人心理以及行为上的研究;③加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如法律保障方面的研究等;④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弥补国内赠书管理工作研究中的问题与缺陷。
1.高炳礼.黄荫普先生与中山图书馆.图书馆论坛,1992(1):11
2.陈成桂.周仲铮与南开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7(5):29-31
3.张铸.醉痴书海不了情精忠报国赤子心——浅析石景宜先生赠书的社会经济价值.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7(2):25-26
4.郭呈祥.石景宜赠书活动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图书馆论坛,1996(5):3-8
5.马秀峰.石景宜捐书对图书馆社会图书捐赠的启示.河南科技,2012(4):17-18
6.何建新.略谈赠书管理.黑龙江图书馆,1989(3):48
7.施士宇.美国图书馆的图书赠送与交换.江苏图书馆工作,1982(4):84-86
8.郭景仪.美国图书馆的捐赠和交换工作.江苏图书馆学报,1994(2):55-57
9.鲍延明.日本图书馆对赠书的处理.图书馆杂志,1995(2):60,18
10.苏凯.试论图书馆接收赠书的意义.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3):54-56
11.宋洁.大学图书馆对毕业生赠书的管理与利用——以复旦大学图书馆爱心书屋为例.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1(2):48-49
12.杨明箴,张栋梁.图书馆怎样接收和管好赠书.图书情报知识,1991(4):40,32
13.苏广利.论图书馆赠书接受工作的主动性特征.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1(1):43-44
14.康文梅.论高校图书馆图书捐赠的方法及管理利用.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8):92-94,100
15.王岚.公共图书馆建立健全图书捐赠机制的若干思考.图书馆建设,2011(2):30-32
16.韦庆媛等.网络环境下接收赠书模式探析——清华大学图书馆毕业生赠书系统设计实践.图书馆建设,2007(5):101-103
17.王建华.捐赠文献的编目表达与检索途径的建立.图书馆学研究,2005(4):65-66,70
18.曾静曦.图书馆怎样做好捐赠文献工作.图书馆论坛,2005(4):237-239
19.黄洁清.基于Flex技术的赠书系统研究与实现.2012(18):40-42
20.张蓓等.Flex技术及其在毕业生赠书系统中的应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5):72-76
21.陈庆标.基于J2EE架构的图书馆捐赠管理系统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0(6):40-43,26
22.吴建平.高校图书馆赠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图书馆杂志,2006(11):37-38
23.刘光宏.赠书质量问题的心理误区与对策.图书馆杂志,1998(5):25-26
24.张宁,张国荣.浅谈高校图书馆赠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科技广场,2009(4):183-184
25.潘少英.浅议高校毕业生的赠书管理.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228-230
26.燕辉.图书馆危机管理案例分析“巴金赠书流失事件”.图书与情报,2008(1):79-83
27.刘光宏.论赠书质量的引导与控制.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4):23-24,27
28.刘光宏.论赠书的质量管理.图书馆学研究,1998(2):16-19
29.刘光宏.赠书质量控制的可行性理论与方法研究.图书馆,1998(1):32-34
30.张佩.做好高校图书馆赠书管理工作.图书馆论坛,2002(3):119-120
31.林帼贞.赠书的质量控制及其科学管理.图书馆界,2006(4):25-27,33
32.谭静.关于高校图书馆赠书管理的探讨.河北科技图苑,2008(3):35-37
33.苏健.公共图书馆赠书工作的规范控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72-74
34.简少君.关于图书馆集群赠书管理的思考.图书馆杂志,2011(11):54-56
35.陈爱香.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图书捐赠调研.农业网络信息,2012(3):121-123
36.吴言.论图书馆接受文献捐赠适用的捐赠法律问题.当代图书馆,2004(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