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2014-12-25廉兵曹瑞杨军华
廉兵 曹瑞 杨军华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廉兵 曹瑞 杨军华
护理干预;糖尿病;低血糖反应;原因
低血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血糖浓度低于2.8 mmol/L。血糖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特别是脑组织,其代谢活动所需能量几乎全部由血糖提供, 如果反复发生低血糖, 可造成脑细胞不可逆的损伤, 进一步出现智力下降、痴呆等[1]。低血糖最常见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 属于急症,若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 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为了降低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 收集本科收治的3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 现将原因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5月~2013年12月本科共收治糖尿病低血糖患者 30例, 其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35~80岁, 其中35~49岁15例, 50~59岁10例, 60~69岁4例, 70~80岁1例。糖尿病类型:8例为1型糖尿病, 22例为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18例采用胰岛素治疗, 12例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临床标准:3例昏迷, 7例意识模糊, 20例有低血糖早期症状(如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和恶心等)。治疗结局:30例患者治疗后均缓解, 其中进食20例、口服高渗葡萄糖7例和静脉输注葡萄糖3例。
2 原因分析
2. 1 药物因素
2. 1. 1 胰岛素应用不合理 ①胰岛素剂量过大未及时调整。②患者对胰岛素特别敏感, 导致血糖下降太快。③操作不正规、剂量不准确, 如老年患者常合并眼病, 视力下降, 抽吸胰岛素时剂量不准, 到时给药过量。④糖尿病患者病情好转时未及时调整胰岛素。⑤注射混合胰岛素时, 长效与短效胰岛素应用比例不当及操作不正确, 正确为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 否则影响临床效果。⑥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磺胺类药物等, 它们对胰岛素有协同作用。
2. 1. 2 口服降糖药物应用不当 ①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 每日服药种类较多, 加上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 常导致重复服药或服用药物剂量不准等易引起低血糖。②不按照医嘱自行增服或者漏服后下一次补服, 导致低血糖的发生。③听信广告宣传, 加用所谓“纯中药制剂”。 ④合用与降糖药物有协同作用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 能延长或加强降糖药的作用[2]。
2. 2 饮食因素 ①使用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食或者进食少,热量摄入不足。②饮食不合理, 对糖尿病疾病认识不全面刻意限制进食。③乙醇对肝糖原的合成及糖异生过程有抑制作用, 而空腹时正常血糖维持主要依赖糖异生作用, 部分患者空腹饮酒后不进食, 造成低血糖反应[3]。
2. 3 运动因素 ①当机体做剧烈运动时, 机体对葡萄糖的需要量明显增加, 导致胰岛素吸收速度过快, 敏感性增强,提高机体对葡萄糖摄取、氧化和利用, 出现低血糖[4]。②空腹运动、过量运动、过久运动等, 没有及时增加饮食量或调整胰岛素剂量。③旅游时过度劳累不按时就餐, 导致低血糖。
2. 4 疾病因素 ①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时, 机体对胰岛素及磺脲类药物的代谢和清除受到影响, 清除率下降, 作用时间延长。②合并脑血管疾病时, 机体对低血糖的调节功能减弱,血糖下降时机体不能及时预警。③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时,没有减少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用量。
2. 5 精神因素 目前, 糖尿病尚无治愈的办法, 需要终生服药, 病程漫长, 加上饮食的限制, 患者常产生焦虑、抑郁、烦躁及自卑等心理, 负性情绪强烈时, 脑组织活动加剧, 加速糖代谢, 易发生低血糖[5]。
3 护理对策
3. 1 低血糖反应的处理 当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反应时, 应给与平卧位, 立即监测血糖, 根据血糖水平对症处理。若患者意识清醒, 立即给予糖块或者饼干、点心1~2块, 以缓解发作;存在意识障碍者, 立即静脉推注25%葡萄糖40~60 ml。
3. 2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职业、年龄、体重、运动量等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计划, 坚持少量多餐, 定时定量, 一般碳水化合物占50%~60%, 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纠正患者不正确的饮食, 勿盲目节食, 如部分患者为降低血糖采用饥饿疗法。同时, 告知患者若不能及时进食或足量进食时, 要适当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否则极易引起低血糖。
3. 3 药物护理 严格遵医嘱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抽取剂量及注射部位要准确, 勿注入皮下血管。若患者年龄较大, 视力下降, 记忆减退,指导家属参与, 配合患者治疗, 帮助患者给药。
3. 4 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 制订长期、规律的运动方案, 如散步、打拳等有氧运动, 其中散步活动最安全, 易坚持, 可作为老年患者的首选锻炼方式。活动时间一般选择在早餐或晚餐后1.0~1.5 h之间, 活动时长30~45 min为宜, 1次/d。运动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因此运动不要选择空腹、给药至进食前。告知患者随身携带含糖较高的食品。
3. 5 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并与患者交流, 了解其心理变化,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正确对待疾病, 树立治疗的信心, 消除不良情绪。当患者出现低血糖, 产生恐惧、紧张、焦虑心理时, 向患者讲解治疗的效果, 使其镇静,保持情绪稳定, 降低负性情绪对血糖的影响。
3. 6 健康教育 由于大多数患者和家属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不全面, 可以通过集体讲解、个体指导或文字宣传的方式进行, 让患者正确了解低血糖的临床表现, 告诉患者出门必需随身携带患者卡(卡上填写患者姓名、年龄、急救电话、家庭住址、疾病名称)及含糖量高的食品。定期监测血糖是调整降糖药物剂量最可靠的依据, 告知患者养成定期监测血糖的习惯, 对自己的病情漠不关心, 不按规定监测血糖和治疗的患者要进行沟通, 加强教育, 使其高度重视监测血糖的重要性。
4 小结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 需要终生用药。通过降糖治疗, 能够有效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 延缓病情进展。然而, 在治疗过程中, 易发生低血糖,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保持心情舒畅。若患者合并感染、发热、进食不足等情况, 应及时调整给药剂量, 预防低血糖发生。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交流, 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能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赵红莲.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15):77-79.
[2] 胡美珠.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5):851-852.
[3] 杨菊萍, 姜素芹, 王爱军.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急救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33):20-21.
[4] 张敏.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6):73-74.
[5] 梁红霞.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和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体会.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6):41-42.
2014-08-12]
462000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