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2014-12-25付懿
付懿
冬病夏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付懿
目的 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夏季三伏天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及护理, 连续三年治疗后, 按显效、有效、无效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70例患者完成了年空位敷贴治疗后, 总有效率达到92.86%。结论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可明显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中医治疗方法。
冬病夏治;类风湿关节炎;穴位贴敷;护理
“冬病夏治”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原则[1], 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穴位贴敷的治疗, 立足于改善病体虚弱气血阴阳不足的本质,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慢性免疫系统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增生、骨赘形成, 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性、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 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近3年本院应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及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 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针灸科从2011年夏季开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进行中药穴位贴敷, 于每年初伏、中伏、末伏各贴1次穴位贴敷, 连续3年治疗, 从2011年初伏开始治疗至2013年末伏结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 其中男21例、女49例, 年龄25~78岁, 平均年龄47岁, 病程2~30年不等。患者正、侧位X线摄片, 可见不同程度的关节退变、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关节积液, 均符合《骨关节诊治指南》诊断标准[2]。
1. 2 治疗方法 贴敷药物:敷贴药物采用本院自制的中药,其主要成份为:白附子1份, 南星、白芷、艾叶、防风、吴茱萸、延胡索, 各3份研成粉, 生姜制成姜汁, 用时把药粉与姜汁调匀成泥状, 制成直径约1.5 cm、厚度约0.3 cm的药饼以贴敷穴位用, 现配制现用。选取穴位:选用犊鼻(外膝眼)、内膝眼、血海、鹤顶、委中、肝俞、肾俞、命门、腰阳关、脾俞、足三里等穴位, 将配制好的药饼贴敷在穴位上, 再贴上麝香虎骨膏, 持续敷贴4~6 h后自行取下, 患者均于每年初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来院进行敷贴, 连续3年为1个疗程。药物通过局部吸收直达病处,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消除炎症,减轻疼痛, 改善活动功能, 并通过腧穴及经络本身的效应,提高了疗效。
1. 3 护理
1. 3. 1 禁忌人群 对贴敷药物或药膏成分过敏者、过敏体质、瘢痕体质者、机体在发热期的患者。
1. 3. 2 慎用人群 孕妇、艾滋病 、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脏病等。
1. 3. 3 敷贴前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反复、活动受限, 易产生焦虑、悲观情绪, 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穴位敷贴治疗的特点, 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争取患者的信任和合作, 从而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敷贴时间的选择, 三伏时节是四季阳气最旺盛的季节, 而中午又是一天阳气最旺之时。因此, 选取初伏、中伏和末伏当日中午进行敷贴。
1. 3. 4 敷药时的护理 敷贴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反应。敷药持续时间根据其年龄、体质和对药膏的耐受程度而定, 一般控制在4~6 h, 以不灼伤皮肤为宜[3,4]。对热或药物较敏感的患者, 若有烧灼感即除去敷贴, 以免发生灼伤。少数痛阈较低的患者, 须经常查看敷贴处的皮肤, 并适当缩短敷贴时间。敷贴期间勿接触生水, 若仅有轻度瘙痒、灼热、刺痛为正常药物反应, 可持续6h 再揭去敷贴药物。敷贴当天不可曝晒, 宜在阴凉的房间里。
1. 3. 5 敷药后的护理 一般揭去敷贴药物后最好不要立即清洗, 以保持药效。洗澡时水温适宜, 不宜用凉水洗澡, 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搓洗, 禁止游泳、淋雨、使用冷气。由于所用中药及辅料多为辛温之品, 敷贴后可能会出现水疱或皮损, 水疱较小不必处理, 待其自然吸收, 较大的水疱需在常规消毒下, 用无菌注射器抽净疱内液体, 外涂湿润烧伤膏,避免感染。患者在敷贴期间的饮食宜清淡, 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辛辣之品, 应慎食海鲜、牛羊肉等, 以免影响疗效。
1. 4 疗效标准 于2013年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按《骨关节诊治指南》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②有效:主要症状减轻或基本消退、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③无效:关节疼痛及肿胀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70例患者都完成了3年1个疗程的穴位敷贴治疗, 其中显效45例, 占64.29%;有效20例, 占28.57%;无效5例,占7.14%;总有效率达92.86%。敷贴治疗过程中敷贴部位出现水疱6例、轻微疼痛14例、表皮破损4例, 经对症护理全部恢复正常, 顺利完成治疗。
3 讨论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是利用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人体皮毛开泄, 此时摄取阳气进行中药穴位敷贴治疗, 可起到固本培元,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以改善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从而达到降低发病次数和缓解症状的目的。同时敷贴药物可通过穴位皮肤渗透入经络, 达到脏腑失调的病所,发挥标本同治的作用。类风湿关节炎病症大多在夏季减轻或消失, 在冬季寒冷时发病或加重。《素问· 六节脏象论》云:“长夏胜冬”, 因此“冬病夏治”是利用长夏胜冬这一克制关系, 利用夏季阳气旺盛的自然气候, 扶助人体阳气, 祛除风寒湿邪。风寒湿趁人体正气虚时而入侵, 初在皮表, 次及肌肉,再次及脉络, 更次及于筋, 最深至于骨。尤以病在关节, 羁留不去者治之最难。本院“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所选之药白芥子、吴茱萸散寒止痛, 延胡索活血行气, 威灵仙祛风湿通络,生姜温阳散寒, 共奏逐风温阳散寒化瘀止痛之功。吴震西[4]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法耳。”所选穴位, 除膝眼、鹤顶系对症取穴外, 多取背俞穴的阳经上的穴位为主。张璐[5]云:“病久不愈, 诸药不效者,惟有益胃, 补肾两。”肝之筋, 肝血充足, 筋得濡养, 才能运行灵活有力。选取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温补阳经以助升阳, 配以命门、腰阳关, 补肾阳之根本。
总之, 三伏贴穴位贴敷疗法外治, 扶助患者阳气, 逐邪外出,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治疗时间短, 无副作用, 改善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 同时对于预防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复发有较好的作用, 明显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1] 穆俊霞. 素问.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139.
[2]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0.
[3] 周瑞宁, 周燕萍.巾药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当代护士, 2010(12):86-87.
[4] 吴震西.中医外治求新.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8:236 .
[5] 张璐.张氏医通.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45.
2014-08-19]
332000 九江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