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技术联合中药换药治疗重症患者压疮35例护理体会
2014-12-25吴莹杨增敏
吴莹 杨增敏
VSD技术联合中药换药治疗重症患者压疮35例护理体会
吴莹 杨增敏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VSD)技术在治疗压疮方面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35例Ⅲ~Ⅳ度压疮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式吸引治疗, 7~10 d 后, 创面清洁, 肉芽组织新鲜, 应用生肌玉红膏或者湿润烧伤膏换药。结果 35例患者压疮创面肉芽生长新鲜, 中药换药2~3周后创面愈合。全部上皮组织生长良好, 创面愈合时间为12 d~5周, 平均时间为22.5 d。结论 封闭式负压吸引能够促进创面修复,配合中药换药, 能避免手术, 减少风险, 达到治愈创面的目的。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中药换药;压疮;护理
压疮即为压力性溃疡, 又称褥疮, 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的机能, 组织坏死而引起的皮肤溃疡[1]。老年重症患者常常合并严重内科疾病, 机体抵抗力差, 一旦发生压疮, 恢复更加困难, 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作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3年3月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VSD)术配合中药换药治疗压疮35例, 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5例, 男15例, 女20例;年龄80~92岁, 平均年龄84.3岁;35例均为深度压疮, 达Ⅲ~Ⅳ度。压疮原因:老年痴呆症长期卧床17例, 高位截瘫2例, 脑卒中后遗症16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19 例, 心功能分级:Ⅲ级20例, Ⅳ级15例(NYHA分级), 肺功能检查因患者不能配合无法完成。病程为3周~5年。压疮部位为胸背部、骶尾部、股骨粗隆部, 压疮面积大小4 cm×5 cm~15 cm×20 cm。
1. 2 方法
1. 2. 1 外洗清创 清创前取创面渗液及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伴有感染全身表现或局部脓液较多, 酌情应用敏感抗菌素。应用解毒洗药(本院制剂)外洗, 持无菌纱布块, 浸湿药液, 反复淋洗、浸泡感染创面, 同时用器械清除脱落的失活组织, 再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 最后用中药液浸湿无菌纱布覆盖创面, 1~2次/d, 15~30 min/次。3~7 d后即可清洁。
1. 2. 2 覆盖敷料 将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 武汉维斯第公司生产)按压疮创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型号, 修剪后贴敷于创面之上, 确保稳定。
1. 2. 3 封闭创面 用洗洁精或软皂液进行皮肤脱脂, 用75%乙醇清洁压疮创面周围正常皮肤, 去除角质层, 用生物透性薄膜封闭整个创面。
1. 2. 4 连接负压 将引流管连接中心负压吸引, 负压通常设定为0.013~0.027 MPa。
1. 2. 5 中药换药 7~10 d后创面清洁, 肉芽组织新鲜, 或患者护理不便时, 去除封闭敷料, 改用中药换药。残留坏死组织较多且不易清除或者肉芽组织老化、生长缓慢者者, 应用生肌玉红膏(本院自制制剂)换药;创面清洁、肉芽较新鲜或伴有疼痛者, 应用湿润烧伤膏(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换药。如果创面清洁, 肉芽组织生长较快, 可3 d换药1次;如果创面渗液较多, 有坏死组织, 肉芽生长缓慢, 可隔日换药1次。要根据具体表现, 灵活掌握, 确保创面清洁, 不干燥,无积液, 避免发生再次感染。
2 护理与观察
2. 1 护理
2. 1. 1 一般护理 做好患者基础护理, 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以治疗和控制, 补充白蛋白、血浆, 进食或鼻饲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白蛋白可作为衡量指标之一。因长期卧床, 有患者需留置导尿管, 指导排尿、排便, 防止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糖尿病患者注意监测血糖, 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 控制血糖稳定于8.0 mmol/L以下。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定期化验。防止大、小便污染创面, 卧气垫床避免创面局部受压。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2. 1. 2 心理护理 患者高龄, 体质衰弱, 长期卧床或伴有智力障碍, 情绪不稳, 依从性差, 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因此, 应积极给予心理疏导, 耐心细致予以心理护理, 多种形式沟通,并采用成功病例或病例图片资料,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消除顾虑, 平稳度过住院期, 顺利完成治疗。
2. 2 观察
2. 2. 1 外洗清创 外洗时注意药液温度, 随时加热, 保持在38~48℃, 避免烫伤, 观察临近皮肤有无过敏反应。因换药时间较长, 注意保暖, 防止患者感冒。注意保护创面组织, 手法轻柔, 切勿操之过急, 避免较多出血。
2. 2. 2 负压观察 创面清洁以后, 可以采用VSD技术进行负压吸引。保持合适有效负压是负压吸引技术治疗的关键,也是护理的重点。观察内容主要包括生物透性薄膜与创缘皮肤粘贴是否紧密、负压装置系统连接管是否严密、负压大小,一般认为负压通常设定为0.013~0.027 MPa。做好患者陪护,防止敷料意外脱落。一旦发现负压失效, 应尽快查找失效原因, 及时报告医生。
2. 2. 3 引流管观察 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注意观察引流量、引流液颜色、性质, 每日做好记录。如果出现引流不畅,可用50ml注射器抽吸, 或者用生理盐水进行管道冲洗, 确保引流通畅, 达到有效的负压吸引。及时巡视病房, 及时翻身, 检查敷料及管道, 处理异常情况, 并嘱陪护人员做好配合工作。
2. 2. 4 创面观察 VSD手术完成后, 创面生物透性薄膜无需更换, 主要观察敷料是否隆起, 管型是否存在, 贴膜周围有无分泌物流出, 同时注意观察创面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水泡等发生, 必要时报告医生更换抗生素。
2. 2. 5 中药换药 7~10 d后, 去除封闭敷料进行中药换药。注意保护新鲜肉芽组织, 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可以采用10%氯化钠溶液或者50%葡萄糖溶液湿敷或用无菌剪刀、锐利刀片予以修整;生长缓慢、老化的肉芽组织, 要用器械进行刺激, 使之少量渗血, 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创面上出现的白色黏稠分泌物应注意保留, 此即为中医所讲的“煨脓长肉”。经专家研究证明这种分泌物含溶菌酶、巨噬细胞和多种氨基酸, 能保护创面不被破坏, 且促进肉芽及上皮再生[2]。
3 结果
7~10 d 后去除敷料, 5例创面较小者已经上皮化, 9例肉芽生长新鲜, 无组织水肿及渗液, 创面明显缩小, 应用湿润烧伤膏换药创面修复。21例患者创面仍有部分坏死组织, 肉芽组织生长欠佳, 应用生肌玉红膏换药创面修复。全部上皮组织生长良好。创面愈合时间为12 d~5周, 平均时间为22.5 d。
4 讨论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传统的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是通过创口局部换药,治疗周期长, 换药时患者比较痛苦, 效果一般。手术方法为感染灶清除、肌皮瓣转移, 需要麻醉下进行, 具有较高风险,往往因为创面感染严重、血液循环障碍等原因术后常发生皮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老年重症患者常常因为难以耐受手术而无法进行手术处理。封闭式负压吸引术操作使用简便,解决了长时间换药的难题与痛苦, 中药换药作为后续治疗,解决了手术治疗的风险问题。
4. 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该技术提供全方位均匀负压, 有效减少创面分泌物的积聚, 起到充分引流的作用;生物透性薄膜对创面进行封闭, 可以有效地阻止外部细菌的入侵, 降低了感染的机会。负压改善局部微循环, 减轻组织水肿, 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加快创面愈合[3]。近来有学者发现间断持续负压吸引对创面生长更加有利[4]。
4. 2 中药外洗疗法 解毒洗药组方包括蒲公英、苦参、黄柏、连翘、金银花、白芷、赤芍、丹皮、生甘草,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祛腐排脓功效, 是治疗多种细菌所致创面感染的外洗方剂, 本院已应用多年, 效果良好。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黄柏、苦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蒲公英等有明显的抗感染、抑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5]。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贺氏痢疾杆菌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金银花清热解毒, 有抗菌及抗病毒、增强免疫、抗炎、解热作用;白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赤芍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其功能与丹皮相近, 故常与丹皮相须为用。生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 常用于痈疽疮毒。
中药熏洗治疗, 能起到了杀灭和抑制细菌生长、净化伤口、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周围炎症局限化[6]。利用解毒洗药清洁、祛腐作用, 达到“无创式”创面清创。药液纱布覆盖创面, 可以维持局部药物浓度, 既能抑制细菌生长, 又能促进组织修复。适宜温度的药液浸泡, 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改善局部营养情况, 提高组织细胞的渗透性, 利于药物吸收而增强疗效。
4. 3 中药膏剂换药疗法 生肌玉红膏、湿润烧伤膏可以促进肉芽组织、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 修复创面。前者解毒消肿、生肌止痛, 祛腐生肌作用较强, 后者清热解毒、止痛、生肌, 止痛作用明显。治疗感染伤口, 促进组织生长,修复创面, 效果良好。由于创面敞开, 引流通畅, 不会引起感染扩散。
老年重症患者长期卧床, 体质衰弱, 全身情况差, 心肺功能不良, 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或者椎管内麻醉, 而局部麻醉镇痛效果差, 清理创面时不易彻底。患者家属担心手术风险,往往拒绝手术治疗。所以应用外洗中药进行“无创式”清创,联合VSD技术, 中药膏剂换药, 控制感染、修复创面, 可以规避风险, 达到治疗目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玉红. 压疮的临床预防与护理. 现代护理, 2007, 4(17):80.
[2] 尹兰山, 吴东亮, 常胜男, 等. 按中医分型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8, 16(8):14-15.
[3] 裘华德.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0.
[4] 方礼明, 张亚军, 郑继元, 等. 新间歇负压控制系统的应用观察. 中华医学杂志, 2001, 33(7):2329-2332.
[5] 雷载权. 中药学.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317, 432.
[6] 程春生, 金永翔, 程真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感染性小腿骨皮缺损267例临床观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2(9): 535-538.
2014-09-04]
210014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