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四轮”驱动 壮大县域经济

2014-12-25王惠忠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农畜产品农村发展

王惠忠

近年来,杭锦后旗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大力转变“无山无矿就是资源匮乏”的思维定势,立足资源禀赋,强化“四轮”驱动,持续激活现代农牧业综合优势,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力保障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新一轮改革发展优势进一步显现,为壮大县域经济不断注入新鲜活力。

一、强化产业驱动,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杭锦后旗作为传统农业大旗,绿色农畜产品资源是最大的资源优势。我们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围绕农业办工业”,依托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资源,着力发展绿色特色经济,全力建设服务“呼包鄂”、面向全国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一是围绕“生产”夯实基础。加强农田基础建设,三年内高标准综合配套农田35万亩,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统筹布局粮食、果蔬、籽类等特色优势原料基地,抓好设施农业建设和生产经营,重点培育“春光”、“康尔徕”、“啸天”等万亩现代农业特色园区,力争到2017年设施农业突破5万亩。大力推进乳肉基地建设,按照“抓典型、带全面”“抓大户、建小区”的思路,重点扶持肉羊、奶牛产业基地扩规模、创品牌,抓好“巴美肉羊”、“旭一有机牛肉”品牌打造,鼓励农民发展家庭牧场或进入小区养殖,力争到2017年全旗肉羊饲养量突破700万只,奶牛存栏10万头,养殖效益显著提高,乳肉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是围绕“加工”壮大龙头。目前,全旗37户规模以上企业中,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25户,初步培育形成了酒类酿造、保鲜乳品、肉类加工、番茄果蔬、籽类炒货、粮油面粉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我们要持续做好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这篇文章,加快推进农工转化,发展精深加工,不断探索工业依托农业又反哺农业的循环发展模式,策划引进、扶持培育“农”字号龙头企业,大力支持“中粮屯河”、“伊利乳业”、“恒信食品”等重点企业扩规模、上层次、走高端、创品牌,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做大做精粮油、乳肉、果蔬、籽类等特色支柱产业。同时,健全完善“基地+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的利益链接机制,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全旗所有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带动、所有龙头企业都有基地支撑,90%以上的农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90%以上的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90%以上农民收入来自农牧业产业化,率先建成全区现代农牧业发展示范旗,筑牢农民持续增收基础。

三是围绕“输出”创建品牌。全旗现有耕地137万亩,被国家认定为“绿色无公害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27万亩,创建了“河套酒”、“康尔徕果蔬”、“旭一有机牛肉”等一批名优品牌,为畅通绿色农畜产品输出渠道创造了有利条件。下一步,将继续抓好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业产品认证,做大“康尔徕”为代表的果蔬产业,提升“太平乳业”、“旭一牧业”为代表的有机乳肉品牌影响力,打造河套地区最响亮的绿色食品品牌。立足“百亿河套”目标,打响“河套王”品牌,助推河套酒业产业发展战略调整,全力支持河套酒业技改扩建、产品研发和多元循环发展,加快构建以白酒为主业,奶酒、保健酒、包装彩印、地产开发、工业旅游等多元发展格局。

二、强化功能驱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是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推进陕坝古镇换新颜。近年来,我们围绕陕坝镇总体规划,投入10多亿元,集中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初步形成“七横九纵”城市交通框架,建成区由7.8平方公里拓展到15.5平方公里;结合新城区扩容,建成日供水能力4万吨的新自来水厂和供热能力为400万平方米的第二热源厂,并配套完成管网更新工程;大力实施园林绿化、美化提档升级,陕坝城区新增绿地80万平方米,新建公园广场15个,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2.5%,2013年顺利通过了自治区园林县城考核验收。陕坝镇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区十大魅力名镇”。下一步,将主动承接巴彦淖尔市“一市三区组团发展”规划,持续推进陕坝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将建新城与改旧城同步推进,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力;坚持产业与城市一体化发展,加快杭后工业园区、景泰、蒙秀、巴运、河酒等四大物流园区建设,配套完善园区路、水、电、热、绿等设施,充分发挥城市和园区产业的集聚功能;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二是实施美丽乡村工程,彰显河套农村新风貌。为加快改变农村面貌,旗、镇两级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工程,三年来共改造集镇6个,建设新农村示范点40多个,改造农村危房16000多户,新修通村油路300多公里。今年,抓住自治区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契机,按照“规划引领、合理布局,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思路,力争三年内建成各类新农村示范点100个,全旗107个行政村高标准实现“十个全覆盖”,五年内将1050个自然村整合为600个中心村,逐步实现“十个全覆盖”,打造河套农村亮丽风景线。坚持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因地制宜发展集镇特色经济,打造头道桥奶牛、二道桥商贸流通、三道桥西甜瓜、蒙海物流加工等特色集镇产业,积极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目标。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重点打造“水、绿、文化”示范区,通过实施各类生态项目和区域生态治理工程,“十二五”以来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9.87万亩,通道绿化500多公里,成林面积6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4%,湿地面积达4.9万亩,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旗”、“全国绿化模范县”。我们将始终坚持美丽与发展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生态治理与保护,加快实施“三北”防护林、乌兰布和沙漠防沙治沙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大规模实施道路两旁、村庄前后、园区内外、城镇周边、沿河两岸等重点区域绿化工程,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打造绿树成荫、景色秀美的杭锦后旗。

三、强化民生驱动,坚持改善和保障民生

一是抓好社会事业。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公平,提升“奋斗教育”品牌影响力。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构建旗、镇、村一体化全覆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旗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镇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底蕴,创作一批反映绥远抗战、“奋斗教育”、“总干”精神及历史名镇的文艺精品,展现富有杭锦后旗特色的文化内涵。

二是抓好就业增收。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和小微企业园建设,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力争到2017年入驻小微企业100户,提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新建就业社保服务中心,大力开展导向性、实效性、储备式就业培训,争取每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00万元,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和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让城乡居民都有稳定的收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三是抓好扶贫济困。杭锦后旗是自治区级贫困旗,现有两万多名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总排干沿线和乌兰布和沙区边缘。我们要抢抓自治区实施扶贫攻坚工程机遇,继续落实领导干部包联贫困村制度,实施“三到村三到户”、金融扶贫、生态移民等三大扶贫攻坚工程,三年内发放各类扶贫资金3亿元,力争到2017年帮助全旗2150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覆盖面,加快发展红十字会和慈善事业,通过捐资助学、社会救助、社会基金等渠道,帮助弱势群体排忧解难。

四、强化改革驱动,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

今年,杭锦后旗被列入自治区“农村综合改革”和“扩权强县”两项改革试点,我们要强化机遇意识,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切实抓好投资项目审批权限下放承接、重大项目争取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难题。

一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扶持奶牛、肉羊、设施农业“三大产业”和新农村建设为载体,重点在建立健全农牧业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四项社会化服务体系上开展示范试点工作,探索服务“三农”的新做法和新模式,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推进扩权强县试点工作。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做好各类扩权事项的承接管理,加强旗政府的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职能,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对符合产业政策和园区规划的项目全部放开,鼓励和尊重干事创业,大力支持返乡和本土人士投资兴业,引导民间资本流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创业领域,千方百计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三是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总结推广以地入股的“民建模式”、企业租赁的“庆丰模式”、大户转包的“丰源模式”等土地流转成功做法,积极探索农村经营体制机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经济建设,大力发展家庭农牧场,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传统农牧业新型化,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作者系杭锦后旗旗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   佳

猜你喜欢

农畜产品农村发展
影响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研讨
浅谈农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