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志平:做企业需要包容

2014-12-24

中国经济周刊 2014年49期
关键词:包容性企业家利益

本书融汇了宋志平的传奇企业经历,系统呈现了其企业感悟与管理思想的精华。“企业的逻辑”以中国企业的百年兴衰开篇,阐述了战略、规律、机遇、思想之于企业的重要性;“包容性经营”谈的是儒商的经营哲学,如何实现与自然、社会、竞争者、员工的四重和谐;“联合重组”探讨了过剩行业资源整合、市场竞合、文化融合的自救之路;“国企改革”围绕“央企市营”,追述了令人唏嘘的改革史,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等时下热点提供了真实的范本;“企业创新”“管理之道”剖析了经营管理的制胜法则,介绍了集成创新、格子化管控等成功有效的企业工法;“以人为本”“企业家精神”展现了“三宽三力”的文化内涵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企业家情怀。

包容的本质是包容不同,同时在不同中寻找相同。企业越有包容性,社会资源就越愿意向它集中,与它合作。如果彼此都能兼容并蓄,找到最大公约数,企业就会越做越大,越做越成功。

怎么包容呢?其实就是兼容并蓄,融合各方所长,取最大公约数。这包含两层意思:

首先,包容的实质是包容不同,有时候还要包容缺点。如果大家都一样,就不需要谁去包容谁了。大家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价值观不同、利益诉求不同,客观上还需要彼此关照、互相协作、达成共同目标,自然需要敞开胸怀、容纳不同。

其次,要在不同中寻找相同,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寻找相同点。比如说,管理者和员工肯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但他们同为企业成员,当企业的利益尽最大可能符合他们的利益时,双方就容易达成共识。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

从这个角度说,做企业所需要的包容,指的是要尽量考虑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照顾所有相关者的利益,学会听取各种意见,接纳不同的声音。这既需要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也需要企业家的责任感,有时甚至需要妥协精神和牺牲精神。

什么叫企业家?从某个角度说,企业家,就是要以企业为家,要做好企业的家长。做企业需要包容,做企业的家长首先要有包容之心,勤于修身,修炼好包容的精神,以博大的胸怀和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事情。

这些年来,作为企业的领头人,我一直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管是对待企业员工、股东,还是对待竞争者、上下游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我都尽可能遵从包容性的原则。

在对待企业核心关系方面,担任北新厂长的时候,我提出“没有比客户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没有比员工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没有比投资者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对待客户,坚持“质量和信誉是企业永远的追求”、“质量一贯的好,服务一贯的好”;对待员工,坚持“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对待投资者,主张“把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这颗心,是负责任的心,目的是让投资者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

在外部关系方面,对同行企业,我向来提倡竞合,就是竞争中有合作,而不是恶性竞争,大家共同维护行业的健康,拒绝恶性杀价;对民企,我不赞成把央企和民企对立起来,而主张国企与民企的关系像茶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赢的关系。

面对公众,我主张打造“阳光企业”。在经营方面,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披露信息,把企业放到阳光下,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在环保方面,实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营理念方面,严格恪守商业道德,创造优良的产品与服务,兼顾各方利益,创造“阳光财富”,努力造福社会。

以上这些可能还不算是一个严谨、科学的包容性理论体系,但代表了我对包容性经营的个人思考。总之,我理解的企业包容性经营,归根结底是企业应该与自然、社会、竞争者及员工和谐共处,最终实现包容性的发展。

普通企业需要包容,大企业更需要包容。进一步说,企业越有包容性,社会资源越愿意向它靠拢、与它合作。这样,大家就越能找到更大的公约数,企业也会越做越大,越做越成功。

林则徐写过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这些年走过的道路,再贴切不过了。用它作为对企业家的要求,也非常到位。

(摘录自本书第二章)

读书

《我的企业观》

推荐指数:★★★★★

作者:宋志平

出版:中信出版社

作者简介:

河北深泽人,197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化学系,后在职攻读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和管理工程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宋志平同时担任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近年获得的主要荣誉有: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中国创业企业家、中国十大并购人物、“2014中国创新榜样”等。

企业家与企业思想家

《国企改革家 市场的博弈者》

作者:苏小和 (主笔)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特质研究丛书”第二卷,聚焦五位“改革型企业家”,即秦晓、宋志平、宁高宁、马蔚华和高西庆。他们是极具公信力、美誉度和权威性的国企领袖代表,更是市场经济的博弈者。本书将他们在执掌国企过程中积累的宝贵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呈现给读者。

《圆桌内参》

作者:正和岛 (编著)

出版:中国出版集团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本书分为19篇文章,每篇文章由正和岛邀请的诸位学界、商界和政界的知名人士推荐并做私家批注。读者从这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清晰看到企业家们当下关心的问题,试图解答的方式,以及寻找解决方案的路径。在互联网深度影响的出版时代,内容本身的价值下降,但选择内容的价值在凸显,而这本书正呈现了这种价值的实现。

《张瑞敏思考实录》

作者:胡泳 (编著)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张瑞敏在互联网时代对公司战略、管理创新、企业哲学、领导力等各个方面的思考,全面展现张瑞敏十余年来心路历程和管理思想演变。海尔从何时首次意识到传统产业即将面临新经济的颠覆?海尔30年来的战略得失是什么?海尔的学习标杆是哪些企业?海尔致力于打造的商业模式究竟是什么?这些疑问都将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猜你喜欢

包容性企业家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包容性设计专题引介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I Love You, Dear China
包容性金融统计框架初探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企业文化的包容性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