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探索①②
2014-12-24李华杰朱素斌
李华杰+朱素斌
摘 要: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该文对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长效机制的概念及科学内涵进行了梳理,分析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长效机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性因素,结合实际,建构完整、科学、具有实际指导力和操作性的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 先锋模范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218-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化价值的冲击,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对于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及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长效机制的建设也面临着来自内部、外部以及高校学生党员自身发展特点的一系列现实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一批又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优秀群体,更应走在时代的前列,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其先进性,成为未来党的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力量。
1 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命题,强调:“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也指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必须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保持与发展的。”在今年五四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又对包括高校学生党员在内的广大青年提出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的五点希望。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都非常重视对优秀青年的培养。
高校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学生中的骨干分子,既是一名接受了多年教育、掌握了较多科学文化知识的学生,又是一名受党培养教育,思想作风过硬的党员,更应该自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探讨高校学生党组织的工作新模式和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新思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对于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以及社会工作能力,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关系到党的队伍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
2 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长效机制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长期以来,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培养。截至2013年底,全国学生党员人数已近300万名,学生党支部达86788个。高校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和大是大非前面,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突出。然而,在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1]。
2.1 在组织发展中,只注重入党前的教育,忽视入党后的继续培养
目前,各高校在对学生党员的组织发展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入党前的教育考察,而忽视入党后的培养的现象。在入党前,对发展对象要进行多种培训和考察,包括党校学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党课理论考试、社会实践等等,在入党后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党员的继续培养。同时,由于对学生党员成长的各个不同时期,如新生入校前后、发展为预备党员期间、转为正式党员前后、党员毕业前后的思想动态研究不够,导致对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也受到影响。尤其是对于新加入组织的学生党员在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等方面缺乏长期教育的机制, 导致高校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得不到长久的体现,从而影响到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发挥。
2.2 在党员教育中,形式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些高校党组织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中还存在教育方式上不够新颖,教育方法上不够系统规范,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现象。比如,在对高校学生党员的集中培训教育中,仍然采用的多是课堂教授,“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不能满足学生党员对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的互动性不强,因而课堂沉闷、缺乏活力,难以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创新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2.3 在党员培养中,只注重理论性学习,缺乏实践性教育
近年来,高校党组织普遍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校学生党员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以及在校期间的短暂性,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中,只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甚至于理论脱离实际。从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来看,有些学生党员参加工作以后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理论素质不高,不善于做群众工作,缺乏吃苦精神和协作精神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导致高校党员学生不能很快的承担起一些重要的工作任务。
2.4 在组织建设中,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考评机制
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对学生党员的监督考察中,采用的多是定性评价形式,存在着主观性过强,量化考察不足,评价过于模糊等问题,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督考评机制。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学生在成为正式党员后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对自己降低要求,使得高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一个长期有效的发挥,也没能发挥出高校学生党员应有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从而大大影响高校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形象。
3 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的现实途径endprint
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长效机制的目标:一方面是使得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经常化、持久化,对党员的管理服务水平规范化,党内生活制度化;另一方面使得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长期化,服务社会和发挥先进性作用具体化,要实现以上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探索和实践。
3.1 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的组织发展机制
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长效机制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遵循当代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规律,并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促进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长效发挥的制度体系,为先锋模范作用的持续发挥提供制度保障[2]。
(1)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制度,建立健全分层培养、分步衔接的入党积极分子教育体系,保证新党员质量。
(2)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制度,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学生党员学习教育体系,注重集中学习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组织学习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3) 健全党员管理制度,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根据学生党员特点和需求,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开展开放式、互动式党内活动。
3.2 创新教育模式,构建长效的教育管理机制
在高校学生党员中构建长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可以从创新教育模式和完善继续教育两个方面入手。具体来说,创新教育模式可以通过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来实现:首先,高校可以针对不同时期的理论学习热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报告、以及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来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移动终端等多种新兴渠道,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同时,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把对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和管理贯穿始终,使得高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持续有效的发挥,这即有利于高校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
3.3 完善评价体系,构建长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高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得到了长效发挥,不应该仅仅进行定性的分析,而应该做到具体的可评、可看、可感[3]。因此,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完善学生党员考评体系,构建长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在考评内容上,高校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学生党员的自身特点和岗位职责来制定一个量化考核指标,比如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组织生活、寝室建设、班级活动参与情况等等;在考评方式上,应综合考虑党员评议和学生评议、党员自评和组织评定,从而对学生党员进行公平、公正的全面考察。
3.4 注重联系实际,构建长效的实践服务机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了创新教育模式提高理论教育质量外,更应该大力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以实践教育为引导,创新大学生党员培养形式,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完善实践育人体系,使实践教育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开展承诺践诺、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党员联系寝室,开展“朋辈帮扶”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注重教育寓于服务,服务体现教育,为学生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
总之,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应该以加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育培养为重点,以完善管理服务为基础,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高校学生党员队伍。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22号)[Z]. 2013-07-02.
[2] 乔启霞.对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3] 陈德喜.论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