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绣春刀

2014-12-24

大众电影 2014年16期
关键词:春刀王千源张震

想要成为杰出男演员,就像习武者成长为大侠,需要修炼,而行走江湖的一出手,便透露出功夫到了几重,轻浅者求快,深厚者求稳,而﹁大侠﹂是渡尽劫波之后的功德,能屈伸,不争抢,你不闻其踪影,往往只剩下传说。

编辑/徐元 采访/李旋 撰文/黯 摄影/覃斯波

造型/邓宇芳(张震)王子刚(李东学 王千源) 化妆/张哲纶(张震)、穆建明(王千源)即将上映的电影《绣春刀》讲述的是明代锦衣卫的故事,张震、李东学、王千源在片中饰演异姓三兄弟,性格、志趣各异,却同样面临人生的问题。他们踏上武林长途如踏上一场没有尽头的修炼,其间三人的境遇与心态,恰与这个时代男演员成长中所必经的三阶段暗合。

侠之少者

最年轻的是李东学,他本毕业于计算机系,却未踏足IT界,而是转考电影学院,而一个少年于懵懂中踏入演员这一行,大半原因,他帅。

帅是老天愿意赏你吃这碗饭的证据。就算自己最初不以为然,也会在外人那些赞叹和“怎么不去演戏”的建议里,寻思着切不可浪费了天赋。就像江湖,能被称为“侠”的男人总要首先眉目分明,否则即使功力深厚如黄药师者依然不是“侠”,因为没有正形。

凭那一张坚毅中又带些许阴柔气质的脸,李东学已满足了称“侠”的首要条件,获准进入一个叫“演艺圈”的壁垒高耸的城邦安营扎寨,但这并不意味他就能仗剑天涯,行走无阻。

在家喻户晓的《甄嬛传》里,他是果郡王,戏是给足了:气场强大的皇上陈建斌都说他善骑射,是比自己更有雄才大略的高手,却摒弃江山只顾深情一片。这个角色张力强大,但电视剧上演后,相对其他演员的名气飙升,李东学的影响力增值却稍弱,他的演技毋庸置疑,只是差了一点点让所有人静下来听他说话的气场。

那是急也急不来的东西,在江湖,它是坠落悬崖、万劫不死之后于石窟中发现的武功秘籍;在演艺圈,它叫机遇,也叫运气。

好在少侠们不怕,他们最大的优势是握有时间,足够他们在不停的冲撞中获取机会。不久前李东学刚刚拍完了3D战争片《钢刀》,他饰演一个军人,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发现与自己的亲兄弟成了敌人。在镜头里,他的脸很脏,穿着旧棉袄,少了果郡王的柔,却多了几分深沉与野性;而即将上映的古装武侠片《绣春刀》,会是他的另一份答卷:他是清新单纯的锦衣卫三弟,性格招人喜欢,使两把可以合并的短刀,善于近身搏斗,刀花炫目,于速度上达到极致—这种打法正是少侠的套路,让意气与速度弥补底蕴不足。

侠之大者

当少侠磨练掉了焦躁,那股中年的沉稳之气会渐渐浮现,此时的“侠”就进入了一生中最光亮时刻:外在的架势已无需证明,内在的技艺则灼灼闪光,江湖声名早已传开,而生活更趋静定,行事更加随心所欲—譬如张震。

作为“影侠”,张震出身名门,15岁时便主演了华语电影史的不朽经典《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但他总有些闲散心气,据说直到28岁时拍王家卫的《爱神》,他才算认定自己的职业是演员。可即便如此,那些圈内人人都想合作的前辈纷纷找上他,杨德昌、王家卫、李安、侯孝贤、吴宇森……他的角色几乎都寡言,但一张脸闪现便有了戏,有高手提携,一般的“少侠”要在各路片子里跑龙套的心酸历程,都跟他无缘。

他从不计算性价比,《一代宗师》成片里他只有不多的镜头,可是他花了三年工夫练拳,还在全国比赛中拿了个第一。

拍完《一代宗师》,王家卫说,感觉张震长大了,“他有很大的气场。”就像影片中说的,每件事情都有一个火候,而《一代宗师》则见证张震的火候到了。

所以在《绣春刀》里,“二哥”张震主要负责“纯正的男人味”,他提前半个月进组,专门做刀法训练,用的刀最接近锦衣卫武器的原型,既凌厉又变幻莫测,又配了个短弩,远中近都可覆盖。而随着剧情推进,他在《一代宗师》里苦练的八极拳也会在片中得到展示,拳脚、马术与连弩,张震饰演的沈炼如同他本人,底子厚功夫深。

李东学说张震是“演员中修炼内家拳的高手,有深厚的潜能和内修功力,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呈现出来。”王千源也感受到了张震对“适当”的理解,在片场,张震告诉头一次拍古装武侠的他,打戏的每一条不要都尽全力,“否则到最后特写的那一条没了力气,打得就不好看”。

在别人的赞誉面前,侠者风范是:一笑置之。说到最近一直都在拍打戏,张震只是笑道,“打戏也挺好玩的,就当上体育课一样。”作为娱乐圈“学习帝”,他的确时刻不忘学习,“前几天吊威亚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要不要去学开吊车。”在《绣春刀》中展示的刀法,他承认大多是为了镜头好看而设,却也不排除“之后如果能有一些心得”,还想再去参加武术比赛。

但对张震而言,这些都是作为演员的“术”,他所求取的“道”一直在角色里。他的合作名录里几乎全部是华语世界最好的导演,这次接受青年导演路阳的邀请,是因为“锦衣卫是个严肃的职业,但他私下又有浪漫一面,他深爱一个女孩又不敢表达,在果决的外表下藏着许多心思与犹豫……故事讲到最后,拨开那层壳,发现讨论的依然是人性,亦正亦邪,变化万端。”

市声喧哗,但真正的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遗忘初心,此时的张震担得起“好演员”的赞誉,修成了正果。

侠之长者

成侠不易,就像杨过—在成为传说之前,他孤绝十六年。一如年过四旬的王千源,在2010年凭借《钢的琴》获得东京电影节影帝之前,他的名字只在影视圈内部和电视剧深度爱好者中流传,是籍籍无名小演员中的典型一员,直到时辰、火候都到了,他才破茧而出。

他的成长之路,正合武林中的长者风范:常在暗处,历经岁月磨炼,方大器晚成。

在江湖上,他们往往不及大侠锋芒毕露,也不要求一定要站在舞台中心,给一个边角,他也能在小格子里呼风唤雨。

《黄金时代》里,王千源饰演聂绀弩,与萧红只有1938年初短短一个月时间来往密切,在电影中戏份只有几场,但在那场告知萧红“你有才华,应该更多放在事业上,飞得更高、更远,像大鹏展翅,不要浪费自己的情感”的戏里,他说完话,临走了,又折回去,在萧红面前一个定格,做了个大鹏展翅的动作。

“这是我加进去的细节,一是作为朋友,反复提醒;二是展现出聂绀弩年轻时候的鬼灵才气,他开朗,顽皮,喜欢古里古怪的事情。”

此时的王千源,享受表演,他不会强调自己是个成熟或者资深的演员,他只是淡淡表示“从《钢的琴》到《绣春刀》,我一直在进步”。《绣春刀》里他是三兄弟里的大哥,承载着中年小人物的无奈,可当他舞起一把斩马刀时,却威武惊人,豪气干云。

这就是武林里的长兄,常常不把自己供在高龛上,而是能屈能伸,在屈伸间达到力量的最大值。

王千源最近还出演了一部儿童片《老大别怕》,演一个不着调的坏校长,总想约束孩子们学习、比赛,最后被怀抱梦想的小朋友设计“陷害”。在如今的电影市场,这样的影片大卖的可能性很小,对他个人知名度也助益不大,但王千源说,他希望能开个头,让更多的儿童电影走向市场,“你看我们的孩子,一进电影院看的都是好莱坞大片,非常绚丽,却看不到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生活,等他们长大了回忆起童年,只有好莱坞,还不如我们小时候。”

他感念自己当年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工作的经历,儿艺滋养了他,如今是他反哺的时候,王千源觉得这都是理所当然—不是利益交换,而是情感牵系,是与“做人”有关的问题。其实无论何种职业,修到最后只剩人格,安置如常了,也就赢了。

张震:卸妆就回现实世界

演古装片心理压力小,因为造型、扮相都不像现实中的自己。

在《绣春刀》中你扮演个什么角色?

角色叫沈炼,工作是锦衣卫,是三兄弟中的二哥。他是个机灵的人,在出任务的时候每时每刻都能够当机立断,这跟我的性格挺不一样的,我是天秤座,很难做决定(笑)……片中并没有太多关于他的背景介绍,但从他锦衣卫的职业可以看出相对严肃的一面,但他私下又有浪漫一面,他喜欢上一个女孩子,不直接表态,只是心里默默惦记。他是个多思的人,知道大哥想升官,就想自己做出什么样的付出能够帮助大哥达成心愿,但那个女孩又会影响到他的判断,于是故事从他们一次执行任务展开,陷得越来越深……

此前对锦衣卫有什么了解?

很少,只知道这是个秘密组织,身份比较特别,很像现代的特务,他们会执行一些任务,行事神秘,绝非善类。这次演完之后发现,任何事最后讲的都是人性。这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工作,要做一些不得已的事情,但每个人都有其特别的、不可告人的一面,亦正亦邪,脱下那身行动服,依然要回归一个正常的人。

近来你的戏多是古装,《聂隐娘》是唐朝,《一代宗师》是民国,《绣春刀》又回到明朝,演不同朝代的戏,有什么经验?

多阅读,而后和导演讨论,再从人物造型上做准备。这都是剧组可以给我的线索,我再慢慢发展。我觉得演古装戏比较有意思,心理压力小,因为造型、扮相都不像现实中的自己,收工之后卸了妆、换回自己的衣服,就又回到现实世界,两者比较好区分。当然辛苦一些,夏天那么热,还要粘头套、胡子。拍《绣春刀》的时候要穿锦衣卫的飞鱼服,这次服装的细节做得很精细,有飞鱼的暗纹,布料之外有铁网,还有一些皮革的部分,没有盔甲那么重,但是不透气,因为造型需要显得利落,我们还要绑手,密不透风。

你觉得这个剧组有什么特殊之处?

这次整个剧组年龄都很小,在这样的剧组里工作,大家会有许多想法的碰撞。路阳是一个事先准备工作很足的导演,《绣春刀》筹备了很久,到拍完花了四年;拍摄的时候强度很大,要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去完成,而路阳在这么年轻的情况下能够对抗其间种种压力,还把每个环节设置得当、让演员在很舒服的状态下完成剧本,执行能力很强,很不简单。

你之前许多作品也都是准备时间很长,是否你更享受这种慢而沉静的感觉?

每个电影的过程都不太一样,导演、对手、剧组……种种原因令每部戏都有不同的气息。《绣春刀》这部戏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和大家的相处,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还有就是这部戏里有很多元素,有武打有热血也有浪漫情怀,它不是单一的故事线路,而是充满变化。成片的完成度是很高的,这也让我对它很是期待。沈炼这个角色性格多面,而剧本给我一种侦探小说的感觉,笼罩着神秘气氛,我很喜欢看侦探小说,演的时候也希望朝这个方向尝试。

合作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分歧?

导演和演员之间一定会有磨合,还好大家都很开放,有问题就一起讨论。譬如我进组第一天就要拍一个情感很饱满的重场戏,我是觉得第一天就要表现这么重的情感,压力很大,就跟导演讨论能不能不要那天拍,但最后还是没有办法调整排期,可能最终表现没有想象中效果好。

有没有考虑过自己今后做导演?

我最近刚拍完一个短片,如果以后有机会还愿意尝试。我还是喜欢电影,想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行业,对演员、导演、制片都有兴趣。

你从来没有演过电视剧,是对这种形式比较排斥吗?

我一直是开放的态度,剧本最重要。一直以来也有电视剧的邀约,但是时间上总是没法配合,因为电视剧比较赶,恨不得立刻要进组,而我拍电影需要预留比较长的时间,往往你现在给我一个剧本但我的时间已经排到明年了,也就没有办法答应;如果有好的剧本、适当的时间,我愿意去尝试。

王千源:我是从男六号演起来的

因为戏量少,你要在有限的场次里展现你最丰富的东西。

影片着重体现了兄弟情,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感觉?

很不一样的就是戏里戏外的兄弟情都是一样的,以前有些戏,拍完了大家就散了,这部戏拍完大家都熟络了,几个大男人还能保持这样的兄弟情,挺难得的。

我在剧组还过了一次生日,那天拍戏到很晚,大家都没有吃饭,我就上了一两箱啤酒,平时工作是不喝酒的,因为拍武戏很危险,那天破例,大家都喝了一小罐,我还跟张震切蛋糕、唱生日歌。

跟张震搭戏,他演自己镜头的时候我在旁边给他搭,我演自己镜头的时候他在旁边给我搭—不是中远景,是特写—有时候我看他的眼神里就有一种灵光,就好像真的有那种兄弟情,有时候全景达不到的效果,近景就能达到。

这次为什么选择跟路阳这样一个非常年轻的导演合作?

我看的不是导演年轻不年轻,而是剧本。我的角色是三兄弟里面的大哥,他有点忧郁,一心想当官,光宗耀祖,却总是不得志;当了官,官场黑暗,他又发现自己不适合。这跟我们当下的状况也有颇多吻合之处:挣工资的人一辈子也买不起房,没房爱情可能也不是很顺心……在关键时刻他又像个家长,为了两个兄弟宁愿放弃生命。

这个角色我很喜欢,他那种淡淡的忧伤,就像你煮过咖啡空气中弥漫的那个味道—又香又苦。

我一直想演这种状态的戏,生活除了愤怒和快乐,也有无奈在里面,恰恰这个角色的气质有很多无奈,可到最后他的那种担当、那种“爱谁谁,豁出去”的哥们儿义气又特别感人。有了这些才对路阳有了选择,他年轻不年轻跟我没关系,主要是作品好(笑)。

你之前演过很多文艺片,今年则开始大举在商业片中出现,这是一种转型吗?

不完全是转型。不是我有意挑文艺片,而是我拍的文艺片都放了(笑),大家觉得我是个文艺的演员,愿意拍这样的片子;其实作为演员我希望更多元地尝试,我也想演商业片只是商业片不选择我(笑)。

商业片有它的好处,我也喜欢看一些轻松愉快的商业片,生活有时候已经很劳累、疲惫了,需要一些商业片来放松。

最近你还跟吴宇森导演合作了《太平轮》、和许鞍华导演合作《黄金时代》,相较他们,路阳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许鞍华导演是语重心长的,她跟你讲戏,“这样可以不可以啊?那样可以不可以啊?”顺着你来,如果你表现得不太好,她会说“可不可以这样来一次?”有点像一个大姐或者一位家长。

吴宇森导演则是提前说明,这个镜头你要站在这里,然后从这里走到那里,你见到她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感,希望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他讲得非常明确但并不强势。有场沉船的戏,我和俞飞鸿一块抱着孩子,拍的时候觉得孩子的表演不会一次到位,尤其沉船的一刹那大家都很恐慌,没想到一条就过了,大家都鼓掌。拍《太平轮》我很少NG,两三条就过了,感受到跟大剧组大导演合作就是有大的气质,它给你空间不去照顾人事和资金方面的事情,全身心沉浸在创作中。而路阳比较年轻,他总觉得“会不会这样,会不会那样”,还是年头少、经验少,可以理解。自古英雄出少年,年轻就意味着要累积经验,年轻就意味着失败,就意味着未来的成功,我想他的下一部戏肯定会比这一部戏要更优秀。

你在《太平轮》《黄金时代》里都是配角,《绣春刀》也不是绝对主角,在心理上如何去平衡调整?

任何事情都有先后,你能参加到那个集体里面已经说明了你的优秀。戏也有合适与不合适的分别,原先演电视剧的时候我也是从男三号甚至男六号演起来的。电影和电视剧还有点不太一样,配角你也能把这个人物演得很好,甚至配角更难演,因为戏量少,你要在有限的场次里展现你最丰富的东西;当然如果有一个更丰满的角色,譬如男一号,有爱情有亲情有愤怒有悲伤……情绪饱满会更好,但在轮不到你的时候,比如《太平轮》,那么优秀的导演和团队,剧组里面有你的一个位置,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王千源

1972年出生,辽宁沈阳人,曾是裁缝学徒,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在影视圈厮混了多年,长期在影视剧中出演配角。但2011年中国电影的年度惊喜《钢的琴》令他一跃成为东京电影节影帝,王千源的演技开始为世人公认,2014年,他参与了《绣春刀》《太平轮》和《黄金时代》三部年度力作。

李东学:电影有时候残酷

电视剧可能一天拍10场,电影可能一天拍半场,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大家可以投入更多工夫。

在《绣春刀》中你的角色有什么特质,是什么样的人?

我扮演三兄弟中的老三靳一川,他是个特别单纯的人,在戏中展现兄弟情和爱情,以兄弟情为主,他为了兄弟甘愿放弃了爱情,只是在他和心上人道别、认定此生不复相见的时刻,发现心上人有性命之虞,又毅然返回去拯救她。锦衣卫题材是压抑的,而靳一川是这部电影中一抹清新亮丽的色彩,导演说他是没有被东厂污染过的一个人。我之所以接下这个角色也是因为他的单纯,单纯不是傻子,它是一种智慧,一种单一和纯粹,很多人向往单纯,单纯地做事,单纯的人际关系,而这个角色正因为单纯而与众不同。

之前大家了解你基本上都是通过电视剧,如今开始电影之旅,感受有什么不同?

相对而言电影的要求更高,它是整个创作团队孵化出来的光影艺术的产物,电视剧可能一天拍10场,电影可能一天拍半场,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大家可以投入更多工夫,发挥更多创造力,这也是导演和演员更愿意去拍电影的原因。但从演员角度来说,不能因为这个戏是电影那个戏是电视剧就有高下,在好的剧本面前是没有分别的。

拍摄《绣春刀》对你而言难点在哪儿?

这是我第一部正式的大银幕作品,这个角色对我而言没有难度。我觉得电视剧对年轻演员是很好的练手机会,不管是武戏还是文戏,像我之前有《甄嬛传》中果郡王这个比较极致的角色,还有刚刚拍完的一个公务员的角色,电视剧历练之后来翻大银幕,加上镜头、光影、美术、造型等等方面的增色,只会给自己加分。拍古装戏的时候我接触了很多武指,在打戏方面有一些经验,如今在大银幕上也可以更好地呈现出来。只不过我看了样片,发现很多部分都被剪掉了,很可惜但也没办法,电影就是这样,为了艺术显得有些残酷。

你觉得这部戏对于你今后的电影生涯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相信它对我之后的生涯一定有影响,就是一个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必须一步一步来的过程。以前我也在大电影里跑过龙套,譬如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更多是求取经验,可能有一天准备好了——不仅是我自身的准备,还包括方方面面的条件都达到了——我也可以开始我的大银幕之旅,《绣春刀》对我来说是很有帮助的第一部,这部戏我与张震、王千源一起真诚地付出,它会是一部精彩的群像戏。

三兄弟在一块的时候,有没有彼此在演绎上的指导或建议?

大家都是成熟的演员,每个演员的气质、特点是不一样的,所以才有三人去演三个不同的角色,并没有特别的指导或建议,但我们经常在一起探讨对人物对戏的想法,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从而彼此激发。演员到了成熟阶段,比拼的更多的是内涵,你对人对事对情感有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何在角色身上传达出自己独特的东西,这是重要的。

这部武侠片之后,还想尝试什么类型的角色和电影?

在我这里没有角色、类型之分,也没有转型之困,什么样的角色和类型片都可以。我在刚刚拍完的《钢刀》饰演了一个军人,进行了一场兄弟之间的战争,就像南斯拉夫导演库斯图里卡说的,“兄弟残杀,这才叫战争”—战争反映到古装片,就成了武侠。我唯一不拍的是武侠电视剧,太粗糙,只注重形式,“侠”到底是什么却没有表现,终究喧宾夺主。

李东学

1982年出生,河南郑州人,先后毕业于郑州大学计算机系和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11年凭借热播电视剧《甄嬛传》“果郡王” 允礼一角走红。2014是他事业跃升的一年,主演了两部电影(《钢刀》和《绣春刀》)、三部电视剧(《纸婚》《无声恋曲》《假如幸福来临》)。

猜你喜欢

春刀王千源张震
Nonlinear propagation of an intense Laguerre–Gaussian laser pulse in a plasma channel*
王千源从小角色到最佳男演员
致命的暗喻
电影
百搭演员王千源
《绣春刀·修罗战场》谱写暗黑新武侠
Brotherhood of Blades
《张震讲故事之鬼迷心窍》校园记忆恐怖来袭
以刀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