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荷尔蒙之名
2014-12-24梅雪风
梅雪风
实际上青春已经足够鲜嫩,只要我们能不那么势利,能诚实地表现出青春的原色原味,它就有着成为一部优秀电影的潜力。
青春片的黄金年代
自从去年的《小时代》《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后,谁都能看到青春题材在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精明的电影人肯定也不会错过这个大好的机会,于是在今年,我们看到了《同桌的你》《老男孩》,郭敬明拍到第三集的《小时代》,以及韩寒的《后会无期》。
这真是个该怀旧的时间段,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足的时候,但也是中国人内心最骚动的时候,搭上互联网快车的时代好像也沾了摩尔定律的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迭代,无数的新词诞生、死亡,无数的思想汹涌而至然后被遗忘,信息的通畅让世界的底裤一览无遗,作为新世界的每一个终端,我们能感受到所有世界的所有脉动,我们被无以名状的忙碌和烦躁所笼罩。这是个信息过载的世界,我们肿胀的双眼、被充塞到没有空隙的心灵都需要宁静,这时我们会惯性地投向那些青春岁月,那些逝去的日子失去了生命之后,变得安详诗意,它是踏实而温暖的故乡,足以安抚那些忙碌的灵魂。
所以真得感谢这些电影人,他们敏锐地发现了这个趋势,他们也快速地制造出了这些产品,超高的票房回馈了这种敏捷。从买卖的角度来说,这真是个合情合理的生意。
但从电影本身来说,又或多或少让人有点不甘心,因为它们都太像一个产品了。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导演都是好的产品经理,但问题是,电影最值得尊敬的地方,并不在于它是一个情感产品,就如同现在奉为大神的乔布斯,他因他的一意孤行而赢得赞誉,在违逆当时的主流意见时却又更深层地满足了大众的需求,也就是说他并不是卑躬屈膝地迎合大众,而在于他给了用户惊奇,用特立独行的创意征服了用户。而中国电影人似乎对于观众过于殷勤了些。
各种销魂的迎合姿势
《小时代》系列,是一个小女孩对于未来世界粉红色的想象,它提供令人眼花缭乱的衣服、眉眼如画的美男,以及多金而又死心踏实爱上灰姑娘的白马王子,当然它还提供过家家似的商业阴谋、人生坎坷,而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那些甜腻看起来更可口,它是一场精美的春梦,它刻意地模拟现实,而又不触碰真实的疼痛,只是让你更安心地不愿醒来。
《同桌的你》,则是专为30岁左右的男性准备的。它表现了初恋的美好、爱情的忠贞,以及年轻那些无法无天的活力,但它非常武断地将成人世界变成了影片最大的反派,将屎盆子义无反顾地扣到了这个世界头上,似乎所有的问题都出在外部,而忘了没有我们的合谋,这个世界并不会如此势利。《同桌的你》是献给职场男人的慰藉之歌,它只保留那些过往中的美好,而将罪责全部洗脱,它近乎完美地应和了那些刚刚体验到人生艰辛的职场人士的心声,并且在他们的软肋上狠做了几下哗众取宠的马杀鸡。
而《老男孩》在这些电影里,看起来更加随心所欲心安理得。作为网络短片出身的它,显然对于迎合用户的需求更加自觉也更加猛烈。它是专为“屌丝”打造的特殊产品:现实的卑微,理想的丰满;百折不回的坚持,无可奈何的弃守;爱情敌不过金钱,才华敌不过潜规则;打鸡血与自黑,煽情与苦情,在这部电影里一个不少,琳琅满目,闪着海底捞餐馆般为顾客精心着想的精光。
但它太粗犷了,它把观众想象成了刚从精神荒漠逃出来的灾民,以为只要施舍足够的分量都能满足需要:而忘了电影也有着它自己的语法,它绝不是拼凑就能完事的,它需要精细的打磨,人物需要细致的构造,剧情需要有耐心地推进。而这部电影里,它们总是如天外飞仙般招之即来,只要符合大致的方向,电影主创更倾向于用情绪的轰鸣来掩盖他们的漫不经心。
青春已足够鲜嫩
在今年的这几部青春片中,《后会无期》是最精良的一部。因为当其他电影还把铺张当成补药的时候,它知道了克制的美德。但韩寒太清楚他的长处和他的卖点,所以最终他的每一个人物都成了他的替身,故事在这儿,只是他串联他金句的载体,当他的人物用统一的表情说出韩寒附体的又痞又帅的台词时,你能体会到读他博客时的快感,却没有被人物打动的深沉。当然,韩寒的电影胜在气质好,他骨子里的对这个世界的关怀、对时代的敏锐,自然地融在了他的电影里,而他又没有那种病恹恹的文青气,尖锐与自嘲融合在一起,让这部公路片成了几个青年的成人礼,他们在不断地被骗中,体验到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但影片却又不导向激愤,成长在韩寒的脑袋里,并不止于真相,同样在于面对真相的态度:淡定而又坚定,有更多的宽容度而又不失方向,这也许是最健康的正能量。
而在这两年这些与青春有关的电影中,《致青春》《中国合伙人》也值得一提。《致青春》在过分地贬抑男性的同时,却也真实地表现出了在现实逼迫下人性选择卑鄙时的挣扎与疼痛:而《中国合伙人》虽然纵身一跃成为那些成功企业家的整容师和洗白者,但不可否认的是,陈可辛示范了一部时代戏该是怎样的节奏,该怎样在时代符号与真实人性中左右逢缘。简单来说,作为一个工业商品,陈可辛表现出了相当的手艺。
相比古装和爱情喜剧,青春是个更接地气的东西,它有关我们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那些从男孩女孩向男人女人蜕变的日子,也因此,这些电影也不再是无根的编造,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娘胎里的联系。所以更希望,我们的电影人能珍惜这个题材,我们不期望《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风柜来的人》《恋恋风尘》这样的杰作,但也希望有关的青春作品,不要加这么多味精,尽量不要用地沟油,实际上青春已经足够鲜嫩,只要我们能不那么势利,能诚实地表现出青春的原色原味,它就有着成为一部优秀电影的潜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