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的青春更肤浅
2014-12-24
相对于更早时我们对于人生游戏的顺从,很高兴地看到这一代人有了放弃的勇气与底气。
看《我就是我》,还真有点出乎意料的触动。
所有的青春都是相似的,这部电影证明了这一点。这些生长在这个物质富足年代的快乐男声们,如同我们在录像厅里泡大的一代一样,都被某种理想主义所感召,片中那个小伙子,他本来是打鱼的,却在懵懂中知道,人的一辈子不该就这样度过,那种未知的欲望如此强烈,带领他走上音乐之路。而这些,我们在烟雾缭绕的录像厅里同样经历过,太平山顶眺望下的香港夜色、维多利亚的海风,曾让身处小地方的我们内心酸痒,想投身到一个更戏剧性的世界里,去翻滚去腾跃,让那种疼痛那种兴奋填塞住那旺盛的空虚。
你会看到,这些人甚至比我们那时更有主见。那个叫作白举纲的年轻人,他坚决不听从摄制组的要求,不愿写出他心里认为的实力最弱的那个,他从骨子里认为这个策划就充满了恶毒与不善良,它就是想强迫这个小团体撕下温情脉脉的面纱,回到那个适者生存的丛林世界,而这个小子却异乎寻常地选择放弃,他情愿失去机会,也不愿去做一个动物凶猛的同谋。相对于更早时我们对于人生游戏的顺从,很高兴地看到这一代人有了放弃的勇气与底气。
整部电影,从某种程度就是他们在不断得到与失去,他们在成人世界规则与自我天真之间妥协犹疑。最终他们还是追随着梦的光亮而去,哪怕偶尔在寂静中感到忧郁虚无。这也是所有青春的底色,它的脆弱与深刻都来自于此,来自于欲望梦想与强大的现实世界相遇,再达观的人,面对那片未知,都会生出一种迷茫,都会在疼痛中学会选择,在失意中学会回望。
从这个角度出发,没有谁的青春更肤浅。你再穷困,你也会在这个时候认知自己,并生出高于现实的梦想。你再富有,你也不会拥有全世界,精神的匮乏感也会在这时如约地袭击你的心脏。总有人认为这一代人有着过于安逸的生活,所以他们的青春也变得小儿科和微不足道。但事实往往是这样的:过于贫困的生活,也许会催生出很多跌宕的人生戏剧,但为了自保,人的神经也会被磨得更加粗粝。优渥的生活,也许让人生外表上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它也会滋养得内心格外丰润细腻,它会让人更多地将目光转向内心,最终在这一凝视中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从而导致更大的内心风暴。
现在的年轻人正属于这样一代,他们有着更为精致的内心、分辨率更高的痛感,他们也有着脱离了生存欲望之外地更纯粹的梦想,他们前所未有的开始为自己而活,而在此之前,我们更多的是国家、民族或者家族的附庸。这部影片里的选秀节目,无论它多么空洞,但对于那些孩子而言,却如同人生一样真实,他们用自己最大的勇气与努力去赢得那注定迅速消亡的掌声,这是个像西西弗一样的精致隐喻。而无论整个目标如何肤浅,那个试图去找到自己存在价值的努力却永远值得赞赏,因为这是每个人一生收到的最强的召唤和曾经最大的热望—让世界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个人这样来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