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盐湖:中国最大的无机盐资源宝库
2014-12-24刘焕启
本刊记者 刘焕启
盐湖资源是在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的,世界上主要的盐湖一般分布在极端干旱的区域,如柴达木盆地、阿塔卡玛盆地等。中国的盐湖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西藏和内蒙古等省区,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盐湖有731个,在这些盐湖中,钾、锂、硼、镁和钠的液、固盐类矿产储量十分巨大。
在中国盐湖中,青海的盐湖以数量多、资源富、类型全而著称于世,更以储量丰富、矿种齐全、分布集中、开采方便的特点成为开发条件较为优越的盐湖。青海有大大小小的盐湖100多个,即便是其中一个大湖的盐,也够全世界使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因而盐湖资源是青海第一大资源,位居全国第一。
目前,盐湖矿产资源的开发已成为青海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之一,以钾盐为主的盐类产品在国内享有盛誉。特别是青海柴达木盆地的33个盐湖中,富含钾、锂、镁等元素,无机盐总储量达3780亿吨,以初级产品计的潜在价值预计为17万亿元,是巨大的无机盐资源宝库。
在青海的盐湖中,最大也最出名的是茶卡盐湖、察尔汗盐湖和柯柯盐湖,它们都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在约20万平方公里的柴达木盆地中,星罗棋布的盐湖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有的与雪山为邻,把绵延的山峦和皑皑的白雪倒映湖中;有的静卧在荒漠里,四周围绕着白色的盐带,宛若戴上皓玉似的项圈;有的表面已干涸,结为坚硬的盐石,铁路公路从上面通过,盐石千姿百态,大有云南石林的风采。
茶卡盐湖:取之不尽的“青盐”古产地
“茶卡”是蒙古语,意为“盐海”。茶卡盐湖位于青海茶卡盆地中心、茶卡镇南面。它夹在祁连山支脉完颜通布山和昆仑山支脉旺尕秀山之间,湖面海拔3100米,东西长15.8公里,南北宽9.2公里,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一样大。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茶卡镇地处109、315国道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东距西宁298公里,西距州府德令哈200公里,被誉为“柴达木的东大门”,历史上是商贾、游客进疆入藏的必经之地。
专家认为,内陆地区盐湖的形成往往是由地壳运动后形成的。按照地质地理学的解释,青藏高原从前是海洋的一部分,经过长期的地壳运动,这块地面抬起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结果海水留在了一些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一个。
茶卡盐湖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向东流入共和盆地,注入黄河。大约10~13万年前发生了构造隆起,使得茶卡盐湖变成了内陆湖。由于这里面积比青海湖小,年降雨量小,每年能注入到这里的水量特别少,加上这里蒸发又特别厉害,故能形成这个含盐量极高的盐湖。
茶卡盐湖的盐极易开采,是柴达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人们只需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开采过的卤水,几年后又重新结晶成盐,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据《西宁府新志》记载:“在县治西,五百余里,青海西南……周围有二百数十里,盐系天成,取之无尽。蒙古用铁勺捞取,贩玉市口贸易,郡民赖之。”
当地的盐粒晶大质纯,盐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盐。盐的形状多样,有珍珠盐、玻璃盐、珊瑚盐、水晶盐、雪花盐、粉条盐、蘑菇盐等。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使盐晶呈青黑色,故称“青盐”,初步探明的储量达4.4亿吨以上。
在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茶卡盐湖是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据资料显示,已有3000多年的开采史。早在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的西汉时期,当地羌族人就已经知道采盐食用。《汉书·地理志》记载:“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盐池。”仙海即今青海湖,盐池就是茶卡盐湖。
大约从清朝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开始,官方就已有组织地对茶卡盐湖进行大规模开采,并定有盐律。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设立了丹噶尔厅盐局,标志着茶卡盐纳入了有序经营管理轨道。
解放前,马步芳政权在这里设有盐场,每年生产近千吨原盐。解放后,古老的茶卡盐池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初步实现了采盐机械化,建有茶卡盐厂,已经实现了船采、船运、洗涤、加工机械化,每年生产几十万吨优质原盐,除供应青海各地外,还畅销全国20多个省区及出口日本、尼泊尔、中东等地。
察尔汗盐湖:举世罕见的“万丈盐桥”奇观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它是中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之一,青藏铁路穿行察尔汗盐湖而过。
“察尔汗”是蒙古语,意为“盐泽”。盐湖周围地势平坦,荒漠无边,但风景奇特。整个湖面好似一片刚刚耕耘过的沃土,又像是鱼鳞,一层一层,一浪一浪。湖面上覆盖着一层薄的沙土,下面是盐。盐的形状奇特,有的像珍珠宝石花,也有的像宝塔、星斗,主要为白色,还有红、青、蓝、黑色的。人们把不同形状的盐叫珍珠盐、玻璃盐、珊瑚盐、水井盐、雪花盐、粉条盐、蘑菇盐等。盐湖上空风和日丽时,经常可以看到“海市蜃楼”。
察尔汗盐湖以青藏高原“聚宝盆”之誉蜚声海内外,东西长160多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盐层厚约为2~20米,面积5800平方公里,海拔2670米。据有关专家估算,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60亿人口食用1000年。以钾盐为主,伴生着镁、锂、硼、碘等多种矿产,包括闻名于世的光卤石。储量颇丰的盐矿资源再加上奇异的“万丈盐桥”风光,使它的名字响亮了半个多世纪。
察尔汗盐湖地处戈壁瀚海,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水分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形成了高浓度的卤水,逐渐结晶成盐粒,湖面板结成了厚厚的盐盖,异常坚硬。这种盐盖承载能力很大,汽车、火车可以在它上面奔跑,飞机可以在它上面起落,甚至可以在它上面建房屋、盖工厂。著名的青藏铁路、敦格公路和中国最大的钾肥厂察尔汗钾肥厂,都修建在察尔汗盐湖之上。
著名的“万丈盐桥”实际上是一条横跨整个察尔汗盐湖的公路,用盐铺成,全长为32公里,就像一座盐桥浮在卤水上面,是举世罕见的一大奇观。它打破了外国专家“盐含量超过40%的地区不能修筑公路”的论断。路面平整光滑,与柏油马路无两样。虽然盐会被水溶解,但当地几乎终年无雨,偶尔路面出现坑凹,用卤水一浇,随后凝结即可填平。
柯柯盐湖:海拔三千米的重要盐业基地
柯柯盐湖,蒙古语“青色盐湖”之意。位于青海省乌兰县境内牦牛山下一小盆地内。湖面海拔3010米,东西长约28公里,南北狭窄,面积119平方公里。
湖盆是封闭的内流盆地,但没有常年性河流,依靠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尤其是在盐湖周边分布有大量泉水,对柯柯盐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湖水为钠盐型,渐趋干涸,现仅东西两端有小面积水面。晶间卤水来源为穿过山前倾斜平原砂砾层后在其前缘遇粘土层而溢出的泉水,泉眼665处以上。盐矿蕴藏量大,每平方公里达750万吨左右,便于露天开采,再生能力强,建有柯柯盐厂进行开采。
柯柯盐湖的盐类矿物资源有石盐、水石盐、芒硝、无水芒硝、石膏、泻利盐、白钠镁矾等,其中以石盐沉积矿物为最多,是大型的石盐盐湖矿床。柯柯盐湖具有高海拔、无污染的环境优势,所产的原盐、洗涤工业盐、再生盐、精制盐、粉洗加碘盐、粉洗盐等工业盐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已发展成青海省重要的盐业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