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发展:腾飞还需更多助力
2014-12-24何宝庭
本刊记者 何宝庭
所谓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形式的能源。1981年8月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将新能源分为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现代生物质能、海洋能;传统生物质能。
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三个阶段的不断发展,取得了积极的进步,近年来,新能源产业更是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增长。在当前国际能源形势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国家《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政策指引下稳步发展,在未来将与传统能源进行互补,成为我国能源有力的支撑点。但在我国新能源繁荣发展的背后,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对新能源发展要保持清醒的发展头脑与长远的战略眼光,才能使我国新能源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中国新能源发展从“六五”计划期间,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国家将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由中央政府拨给资金。这是在国家科委组织的能源战略研究中,第一次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一个战略组成部分。
持续发展阶段:自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1995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做出明确规定,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颁布,2007年修订)也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中国通过并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可再生能源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出台的《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包括了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为我国2011年至2015年新能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世纪以来,我国在新能源发展的问题上思路日益明确,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国家的大力扶持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主要新能源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
水能
中国是世界水电第一大国,水能资源世界第一,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6.76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5.42亿千瓦。水电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建国以来虽然由于历史、资金、体制等因素,发展出现起伏,但60多年来水电也取得了可观的进步。进入21世纪中国水电迎来了大发展,以长江三峡为代表的龙滩、拉西瓦、构皮滩、瀑布沟,溪洛渡等一大批重点水电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使我国水利发电能力上升了到一个新的高度。2013年我国水电装机总量超过2.8亿千瓦,自2004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
按照《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9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2.6亿千瓦,抽水蓄能电站3000万千瓦,已建成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的48%。
太阳能
中国幅员辽阔,陆地表面每年接受太阳辐射能相当于约49000亿吨标准煤,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年日照在2200小时以上,年太阳辐射量超过5000J/m2(相当于170千克标准煤每平方米)。
中国太阳能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形成规模,并每年以35%增长率快速成长,现已成为世界太阳能热利用第一大国。2011年1月29日,据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公布的《2010中国节能减排产业发展报告》称,目前,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达到3000万平方米,总保有量达到1.5亿平方米,可替代2250万吨标准煤或760亿千瓦/时电力,占社会总能耗的1%。
尽管在光伏发电方面,中国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但随着国内光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逐步提升,光伏发电成本会逐步下降,未来中国国内光伏容量将大幅增加。
按照《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太阳能年利用量将相当于替代化石燃料810万吨标准煤。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10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装机1000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装机100万千瓦,并网和离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累计集热面积将达到4亿平方米。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50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累计集热面积达到8亿平方米。
风能
根据全国风能资源普查最新成果统计,初步探明陆域离地面10米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为43.5亿千瓦,其中技术可开发量约为3亿千瓦。如果按风能利用100年,年有效利用小时数2000小时,替代火电的煤耗每千瓦时350克计算,陆域10米高度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10亿吨标准煤。
中国风能发电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比较滞后,但是起点很高。
“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并网风电得到迅速发展。2010年中国风能装机总量一跃成为世界第一,2011年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再创新高,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也正式起步。
“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产业仍将持续每年10000兆瓦以上的新增装机速度。到2015年,累计并网风电装机将达到1亿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基本形成完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到2020年,累计并网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年发电量超过3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风电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电源。风电场建设、并网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
核能
中国核工业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核能发电技术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从1991年完成建造并投入运营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开始,先后有6座核电基地的20个核电机组运行发电。截至2014年6月末,全国核电装机容量1778万千瓦。
受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我国一度暂缓了新建核电站的步伐。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央开始着手准备重启核电项目,这一积极的信号给沉寂了三年的核电带来了曙光。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核电将达到3000万千瓦,今后每年新开工核电机组将保持在4到6台。根据国家能源局《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14年拟新增核电装机864万千瓦,与2013年的221万千瓦的实际装机容量相比,将增加264%。
生物质能
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理论上生物质能资源达50亿吨左右。现阶段可供利用开发的资源主要为生物质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便、工业有机废弃物和城市固体有机垃圾等。
按照《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全国生物质能年利用量相当于替代化石能源5000万吨标准煤。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22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100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350~400万吨,生物柴油和航空生物燃料年利用量100万吨。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
虽然中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法规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但新能源发展在技术、市场、政策措施方面还存在着很大问题,仍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一,宏观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激励机制不完善。当前除了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等个别太阳能分支行业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外,大多数新能源开发利用成本高,加上资源分散、规模小、生产不连续等特点,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缺乏竞争力。同时,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相关政策还不完整,政策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差,尚未形成支撑新能源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二,市场需求薄弱,新能源发展缺乏市场保障。长期以来中国能源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缺乏连续的市场需求。虽然国家支持新能源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新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
第三,行业素质相对低下,新能源发展瓶颈突出,除水电、太阳能利用、沼气外,其他新能源技术水平较低,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弱,技术和设备生产需要进口,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同时,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没有形成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