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隐喻

2014-12-24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印花布南通蓝色

陆 燕



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隐喻

陆 燕

(南京邮电大学 通达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蓝印花布之美,美在靛蓝之色。蓝色印花布的发展演进,即是百姓生活智慧的积淀也使人们对于“蓝色”这一天然色彩有了进一步的联想,产生了更多的色彩隐喻。隐喻的运用,激活了人类共有的认知体验,使跨文化的交际成为可能,也给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南通蓝印花布;蓝色;隐喻

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提出人类语言中充满隐喻,隐喻理论从一种古老的修辞方式逐渐发展成为人类思维,交际和认知的普遍方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和行动所依赖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都是隐喻的[1]。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也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隐喻文化,含蓄地表达着自身独特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南通蓝印花布用最简单而道地的蓝白两色,向世人阐释着沉稳与内敛的文化隐喻,实现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

一、南通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奇葩,它以质朴的色彩,古拙的纹样、素雅的风韵、清新明快的格调而享誉海内外,因此布以靛蓝印染而成,故名蓝印花布[2]。南通滨江临海,温暖湿润,棉花种植普遍,民间纺织技术发达。南通土布大致分为两大类:本色土布与花式土布(俗称蓝货)。蓝货又分为青花布,色织布与特种土布制品(织带,帐沙,高丽巾等)。青花布再分出老蓝布和蓝印花布两种[3]。蓝印花布在宋代为简单的“药斑布”。“药”,即蓝草,可入药,消炎镇痛。“斑”是防染浆剂印后构成的纹样大小斑点,这些斑点可以使坯布在染上蓝色纹样后仍保留白底色。元代黄道婆带回黎族的棉纺技术促进了南通的棉纺业发展,到明清已发展为花色渐多的“浇花布”。2006年5月20日,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蓝印花布艺术是乡土的也是民族的。它在历史上流传时间之长,普及面之广,影响之深,是其他染织艺术无法相比的[4]。

二、蓝印花布色彩形成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荀子,目睹兰草的色素转化过程,即染出的颜色由黄变绿、由绿变蓝、再变青的过程,发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感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蓝》记述了从兰草中撮取蓝淀的方法,是世界上对制蓝淀工艺操作的最早记载。光绪《通州志》载:“种蓝成畦,五月刈曰头蓝,七月再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之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蓝印花布使用天然蓝草作为染料,是普通百姓随处可取的一种廉价原料。相较于江南发达的丝织业和富庶的生活,蓝印花布在南通代代相传更有它亲民,扎根于民的土味特征。

选择蓝色即是客观原材料浑然天成还有人们主观上的偏好。蓝印花布美,美在蓝色蓝花,靛蓝美是第一义的[5]。古代五色观中,主木的青色体现了春天万物生长的颜色,也即生命之色。《尔雅》中说,春为青阳,谓万物生也。青色在这里被人们赋予了生命复苏、万物繁衍的意义。蓝印花布在民间长盛不衰也可以体现出平民旺盛的生命力,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蓝色,在经过大脑的隐喻加工之后,逐渐形成一种主观理性的知识,代表着生命的活力,创作的热情还有生活的本味。

三、南通蓝印花布的特色

由于蓝印花印染的整套工艺都是手工完成,因此几乎没有一件成品是完全一样的。在染色过程中,灰料开裂在成品上留下丝丝缕缕蓝色的裂纹,成为独具生气,非人力可为的特色——冰裂纹。蓝印花布从苏州及南通传至全国各地,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总体是南方温文尔雅,充满了江南水乡的圆润流畅和伸屈自如;北方刀法粗犷,激情动感,给人强健质朴感和阳刚气。浙江地区的蓝印花布图案丰富多彩,风格朴实大方,造型清新秀美。湖南蓝印花布豪放、质朴,被面以丰富的凤凰造型为特色,以花瓶门帘为代表,纹样结构严谨。山东以植物小花草为特色,纹样简朴粗犷,以蓝底白花为主要形式[6]。江西印花布中出现的把整幅布面分割成若干区域,再用图案把大小不一的方形区域填上不同的内容,这种独特的造型在其他地方的构图中较为少见。湖北的蓝印花布构图追求完整,注重画面大效果,较多地运用大块蓝白、粗点、宽线来表现对象,布局大胆,穿插巧妙,在饱满中留给人以想象空间[7]。

南通蓝印花布刻板精细,细腻,特别擅长小点的运用,纹样设计新颖包括了抽象图案,日常用品,动植物及丰富的民间故事人物(图1,2)[8]。从单面印花到双面印花,从单版印花到双版套印,从单一的蓝色变成如今的深浅复色,南通蓝印花布的不断创新是其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力。从小布发展到宽幅,制作工艺从单纯的土布到如今的精棉,棉麻,混纺等,南通蓝印花布与时俱进,其艺术水平代表着中国的蓝印花布水平。

图1 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收藏的凤凰百花图案

图2 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收藏的清代人物花蝶图案

四、蓝印花布色彩的隐喻意义

蓝色能够经久不衰,除了它素雅的本色经久耐洗,越洗越清晰的花色中散发着民本的感染力,也受到了五色观念的影响。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建立了五色体系,即青、赤、黄、黑、白五种颜色。它由阴阳五行说衍生而来,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战国开始,我国就有尚色的习俗。历朝历代都有自己尊崇的色彩,统治者获得政权后,必“改正朔,易服色”,(《礼记•大传》)色彩成为统治者构筑等级权威的符号手段之一。几乎每个朝代都对色彩进行严格的管理,甚至制定了明确的色彩规范[9]。在《左传•宣工十二年》:筚路蓝缕,一起山林。筚路为柴车,《方言》云,所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为蓝缕。意思是坐柴车,穿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汉代道教盛行青色服饰,《史书》记载,汉代御史大夫银印青绶。于是青色成为高管厚禄的象征,产生了纡青拖紫(指高官显贵)(杨雄《解嘲》),芥拾青紫(指得到高官易如反掌)(《汉书•夏侯胜传》)[10]。

在唐朝,八品官员是深青色,九品是浅青色。当时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象征着他因为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官职卑微[11]。在明清时期“青衿,青襟”指的是读书人。在鲁迅文中,孔乙己就是白发青衫的穷酸秀才形象。青衣步帽甚至成为寻常百姓的代名词[12]。至此,蓝色内敛温和素雅的色彩内涵与朴实沉稳纯粹的国民性格已然浑然天成。从唐代夹缬斑斓的色彩到明清简洁干净的靛蓝,印花布用做减法的手段创造出了有别于其它民间艺术崇尚艳丽配色的一片新天地。在经历了变化,经历了许多可能和创造之后,素色的蓝印花布与青花瓷一道,把民族性格中的沉稳、内向、静思一一折射。

五、蓝色的跨文化意义

艺术大师张仃先生曾经说过:“我宁可欣赏一块民间蓝印花布,也不喜爱团龙五彩锦缎。民间艺术有一种清新之气、自由之气、欣欣向荣之气……民间艺术是最‘土’的,也是最“洋”的,这可以从蓝印花布得到最好的证明”[13]。古时读书人喜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渴望做一个人们爱戴的青天,解甲归田后名垂青史,留取丹心照汗青。在世界上相距遥远的不同地区和迥异的社会里,由于人类共享的经验导致了在蓝色隐喻理解上惊人的相似。西方海洋文化中,对蓝色的崇拜使得蓝色血统在英语里意味着皇族的高贵,至今人们还是能够看到剑桥牛津的运动队都以蓝色为自己的服装。蓝色作为一种不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的颜色,既包含了平淡如水的朴素也演绎着率气野性的田园风味,在西方的声誉从风靡全球的牛仔裤中也可窥见一斑。尽管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东西方人类的体验和经历有差异。但对于自然的崇拜和对生命的敬畏这些体验是想通的,是全人类共享的认知隐喻。

六、结语

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体验具有众多的相似性,使得靛蓝的色彩隐喻能够在跨文化的交际中顺利实现沟通。南通蓝印花布这样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珍宝承载着生活的记忆,演绎着厚重的历史,用最简洁的蓝白之色把朴素清新,平和沉静的民族内涵,把人们扎根现在,希冀未来的心态用艺术生动的形式传递出来。不仅仅留给城市一个记忆,也凭借着全球共通的认知体验,可以让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在全人类的范围内被欣赏,被延续和传承。

[1]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10-13.

[2] 雨蔚.清清白白的蓝印花布[J].民族论坛,2005,(7):26.

[3] 姜平.南通土布的历史渊源及其贡献[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86-91.

[4] 郦懿清.蓝白文化的守护人-访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馆长吴元新[J].档案与建设,2006,(9):47-48.

[5] 沈洁,娄家骏.民间蓝花布“靛蓝美感”及其色彩原理透视[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50.

[6] 赵安.关于蓝印花布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94-96.

[7] 王妮.浅析湖北天门蓝印花布的艺术特色与应用[J].服饰导刊,2013,(3): 89.

[8] 孙参.南通蓝印花布春节受欢迎[EB/OL]. http://www.js.xinhuanet. com/shehui/2003-02/04/content_196133.htm, 2014-4-15.

[9] 邝杨华,顾春华.蓝印花布蕴含的民俗观和传统哲学观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1):21-23.

[10]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47.

[11] 纪德裕.汉字拾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310.

[12] 包惠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184.

[13] 吴元新.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

Color Metaphor of Nantong Blue Calico

LU Yan

(Tongda College,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210003, China)

The Nantong blue calico printing and dyeing techniques are the treasure of folk arts, which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list. The beauty of the blue calico is in indigo. Evolution of the blue calico is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people life wisdom and the natural blue color produces more color metaphor with various associations. The use of metaphors activates the human common cognitive experience, and makes it possible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us bring new opportunity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ntong blue calico.

Blue Calico; Blue; Metaphor

陆燕(1981-),女,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习得,认知语言学.

南京邮电大学教改项目(JG02113JX53).

TS190.5

A

2095-414X(2014)04-0030-03

猜你喜欢

印花布南通蓝色
区域文化产业背景下湖北天门蓝印花布的保护与传承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蓝色的祝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蓝色的祝愿
从林栖的《青出于蓝》,看蓝印花布的借衣还魂
蓝色使命
蓝色的五月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