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射频识别技术专利计量分析

2014-12-24黄越庄宝森颜慧琴

物联网技术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定量分析专利分析物联网技术

黄越+庄宝森+颜慧琴

摘 要:RFID技术位于物联网技术架构体系的感知层,是物联网技术的关键技术。通过对RFID技术专利申请量趋势、技术产出区域分布、专利申请类型及法律状态、专利历史法律事件和在华申请人排名的计量分析,揭示我国RFID技术的发展状况与趋势,了解RFID技术发展前景,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专利分析;定量分析;物联网技术;RFID

中图分类号:TN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4)12-00-03

0  引  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射频识别)技术时最早提出来的[1]。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智能技术成为物联网的基础使能性技术 [2]。

电子产品代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 ,EPC)是早期国际上典型的物联网概念模型,它的本质就是RFID技术加互联网[3]。由图1可以看出,物联网的技术源头即为RFID技术。

图1  物联网概念演进

RFID技术位于物联网技术架构体系的感知层,是物联网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读写器、电子标签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4]。

与传统识别方式相比,RFID技术无需直接接触,无需光学可视,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信息输入和处理,操作方便快捷[5]。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的成熟,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安防、物流、零售、电力、金融、环保、医疗等各个行业[6]。RFID技术的应用的广泛性及其潜在的市场价值使得对此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专利作为知识产权中科技含量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和企业的研发活动有重要意义。由于专利成为研发重点和主要的技术保护措施,专利分析也成为国家和企业需要重视的主要事务[7]。

专利情报分析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专利文献中包含的信息通过科学的加工、整理与分析,进行深度挖掘与剖析,形成具有较高技术与商业价值的专利情报,助于分析技术分布态势,掌握技术研发的历史起源、当前状况和未来趋势,从而为技术创新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8]。

专利计量分析是指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运用在专利研究中,以探索和挖掘专利文献的结构数量以及变化规律等内在价值的计量方法[9]。计量专利分析需要针对大量的专利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

专利计量分析可以追踪技术路线演进,洞察行业技术的发展状况,依此来预测技术发展趋势技术活动重点和空白点以及挖掘技术创新机会。可辨认明显或潜在的竞争对手监测竞争环境制定竞争策略,为行业竞争情报分析竞争态势判断和竞争力测度提供重要应用工具[10]。

本文对RFID技术专利申请量趋势、技术产出区域分布、专利申请类型及法律状态、专利历史法律事件和在华申请人排名分别进行了计量与分析。

1  中国RFID专利申请量趋势分析

由图2可知,我国在RFID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自2002年起RFID专利申请量迅速增长,特别是近几年专利数量增长得非常快。这反映出研发团体对该技术的关注度持续增加,同时该技术在我国是专利保护的热点,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我国近年RFID专利申请量仍然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图2  中国RFID技术历年专利申请量趋势

1997至2001年间我国RFID技术专利出现了一个增长的高峰期,其增长率数值很高,说明RFID技术在该时期发展迅速。同时增长率变化较大,主要原因是专利数量基数相对较小的缘故。2001年至2005年,随着RFID技术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我国该领域专利申请数增长态势迅猛。2006年至2008年专利申请数增长趋势放缓。2009至2011年,随着物联网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RFID专利申请数增长率又迎来了一个小的高峰,而 2012年至2013年,随着该领域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专利申请数增长速度又逐步趋于缓和,说明RFID技术已经逐步成熟。

2  RFID技术国内产出区域分布

由图3可见,广东省、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是国内最为主要的技术产出地区。其中广东省的申请量最大,这与广东省RFID相关企业比较多有关。而北京市和上海市的研发机构比较集中,这两个地区的专利产出量也比较大。江苏省RFID技术发展速度最快。从全国整体水平看,广东省仍然是国内RFID技术最具竞争实力的地区。

图3  RFID技术主要国内产出区域份额

近几年广东省和上海市RFID技术申请份额逐年下降,北京市保持平稳略有增加。江苏省则发展迅猛,所占份额迅速增加。处于西部地区的四川省的增长速度不容小觑,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相吻合。

沿海省份中江苏省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紧随其后的浙江省与山东省份额增长态势良好,福建省天津市份额比例变化则比较平稳。虽然台湾省RFID技术发展较早,但是由于近年来内地各省市RFID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导致所占份额稳中有降。

3  RFID专利申请类型及法律状态

图4数据显示,目前我国RFID专利类型中,发明专利数量最多超过9 000件,而实用新型专利只有7 000多件,外观专利较少不到1 000件。我国RFID专利主要集中在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上。

图4  RFID专利申请类型及法律状态

结合专利法律状态可以看出在我国RFID专利中,有权专利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专利中,发明专利的有效专利比例较低,大约是实用新型专利的1/3。我国法律状态为审中的专利几乎都集中在发明专利中,主要原因是发明专利审核周期长的缘故。同时也说明近期我国RFID专利中发明专利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失效专利中发明专利数量大约是实用新型专利数量的2倍。

4  RFID专利历史法律事件分析

图5数据为我国RFID专利更为详细的法律历史状态。专利申请被驳回的共558件,驳回率为3%,驳回率较低。专利申请权、专利权转移数量为865件,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数量为162件,共转移转化1 072件,转移转化率为6%,转移转化率较低。实质审查请求生效7 945件,该项只针对发明专利有效,说明我国发专利审查周期较长。结合授权专利数来看,近年来RFID技术专利申请主要为发明专利的申请。

图5  RFID技术专利历史法律事件

5  RFID专利在华申请人排名

图6数据显示,在排名前十的在华申请人中,有7位为企业申请人,其中有4位为外国企业申请人。还有2位为高校申请人,1位为个人申请人。

图6  RFID专利在华主要申请人

排名前三位的均是中国企业,说明在RFID技术方面中国企业是研发和专利保护的主力军。四个外国企业分别为2个日本企业,1个美国企业和1个欧洲企业,说明外国企业十分重视RFID技术在中国的专利布局,在RFID技术方面外国企业的实力不容小觑。对于亚洲国家而言,日本在RFID技术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同时高校已开始对RFID技术研发和专利保护进行有益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6  研究结论

由RFID专利申请量趋势来看我国RFID技术正处于高速成长区,该技术目前是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热点。通过增长率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RFID技术的研究正逐步进入成熟区。

通过RFID技术国内产出区域分布的分析可以看出RFID技术区域发展不平衡。广东、台湾省起步较早,沿海地区发展速度迅猛,尤其是江苏省发展速度最快,主要原因是2009年国务院批准在无锡建设国家级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江苏省RFID技术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近年来四川省RFID技术发展异军突起,这又与当前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相吻合。因此RFID技术区域发展与国家政策导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RFID技术专利申请类型及法律状态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发明专利所占份额超过50%,但是发明有权专利只有实用新型有权专利的1/3,而发明失效专利却是实用新型失效专利的2倍。说明当前我国RFID技术专利水平还有待提高。

通过RFID技术历史法律事件分析,可知我国RFID技术专利转移转化率为6%,这说明我国大部分RFID技术专利未被利用,仍处于“沉睡”状态,产业化水平有待大大加强。同时进一步说明我国RFID专利水平还有待提高。

由RFID专利在华申请人排名可以看出对于物联网关键技术的RFID技术各国都非常重视,对于该技术在我国的专利布局的竞争也十分激烈。我国目前该技术的研发和专利保护暂时处于领先地位,今后一段时期内这种局面势必会继续持续下去。

参考文献

[1] 钱志鸿,王义君.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2012(5):1023-1026

[2] 孙其博,黎羴,范春晓,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6):12-21

[3] 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38(11):2590-2599

[4]李泉林,郭龙岩.综述RFID技术及其应用领域[J].RFID技术与应用,2006,1(1):51-62

[5]李顺泉.浅析RFID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标准信息,2007(7):30-34

[6]李彬,陈攀.基于专利数据的RFID技术趋势分析[J].现代情报,2011,31(7):81-84

[7]郭婕婷,肖国华.专利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杂志,2008,27(1):12-14

[8]方曙.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11(8):64-69

[9]陈琼娣.专利计量指标研究进展及层次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99-102

[10]刘桂锋.国内专利情报分析方法体系构建研究[J]. 情报杂志,2014,33(3):16-21

图4  RFID专利申请类型及法律状态

结合专利法律状态可以看出在我国RFID专利中,有权专利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专利中,发明专利的有效专利比例较低,大约是实用新型专利的1/3。我国法律状态为审中的专利几乎都集中在发明专利中,主要原因是发明专利审核周期长的缘故。同时也说明近期我国RFID专利中发明专利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失效专利中发明专利数量大约是实用新型专利数量的2倍。

4  RFID专利历史法律事件分析

图5数据为我国RFID专利更为详细的法律历史状态。专利申请被驳回的共558件,驳回率为3%,驳回率较低。专利申请权、专利权转移数量为865件,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数量为162件,共转移转化1 072件,转移转化率为6%,转移转化率较低。实质审查请求生效7 945件,该项只针对发明专利有效,说明我国发专利审查周期较长。结合授权专利数来看,近年来RFID技术专利申请主要为发明专利的申请。

图5  RFID技术专利历史法律事件

5  RFID专利在华申请人排名

图6数据显示,在排名前十的在华申请人中,有7位为企业申请人,其中有4位为外国企业申请人。还有2位为高校申请人,1位为个人申请人。

图6  RFID专利在华主要申请人

排名前三位的均是中国企业,说明在RFID技术方面中国企业是研发和专利保护的主力军。四个外国企业分别为2个日本企业,1个美国企业和1个欧洲企业,说明外国企业十分重视RFID技术在中国的专利布局,在RFID技术方面外国企业的实力不容小觑。对于亚洲国家而言,日本在RFID技术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同时高校已开始对RFID技术研发和专利保护进行有益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6  研究结论

由RFID专利申请量趋势来看我国RFID技术正处于高速成长区,该技术目前是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热点。通过增长率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RFID技术的研究正逐步进入成熟区。

通过RFID技术国内产出区域分布的分析可以看出RFID技术区域发展不平衡。广东、台湾省起步较早,沿海地区发展速度迅猛,尤其是江苏省发展速度最快,主要原因是2009年国务院批准在无锡建设国家级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江苏省RFID技术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近年来四川省RFID技术发展异军突起,这又与当前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相吻合。因此RFID技术区域发展与国家政策导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RFID技术专利申请类型及法律状态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发明专利所占份额超过50%,但是发明有权专利只有实用新型有权专利的1/3,而发明失效专利却是实用新型失效专利的2倍。说明当前我国RFID技术专利水平还有待提高。

通过RFID技术历史法律事件分析,可知我国RFID技术专利转移转化率为6%,这说明我国大部分RFID技术专利未被利用,仍处于“沉睡”状态,产业化水平有待大大加强。同时进一步说明我国RFID专利水平还有待提高。

由RFID专利在华申请人排名可以看出对于物联网关键技术的RFID技术各国都非常重视,对于该技术在我国的专利布局的竞争也十分激烈。我国目前该技术的研发和专利保护暂时处于领先地位,今后一段时期内这种局面势必会继续持续下去。

参考文献

[1] 钱志鸿,王义君.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2012(5):1023-1026

[2] 孙其博,黎羴,范春晓,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6):12-21

[3] 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38(11):2590-2599

[4]李泉林,郭龙岩.综述RFID技术及其应用领域[J].RFID技术与应用,2006,1(1):51-62

[5]李顺泉.浅析RFID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标准信息,2007(7):30-34

[6]李彬,陈攀.基于专利数据的RFID技术趋势分析[J].现代情报,2011,31(7):81-84

[7]郭婕婷,肖国华.专利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杂志,2008,27(1):12-14

[8]方曙.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11(8):64-69

[9]陈琼娣.专利计量指标研究进展及层次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99-102

[10]刘桂锋.国内专利情报分析方法体系构建研究[J]. 情报杂志,2014,33(3):16-21

图4  RFID专利申请类型及法律状态

结合专利法律状态可以看出在我国RFID专利中,有权专利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专利中,发明专利的有效专利比例较低,大约是实用新型专利的1/3。我国法律状态为审中的专利几乎都集中在发明专利中,主要原因是发明专利审核周期长的缘故。同时也说明近期我国RFID专利中发明专利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失效专利中发明专利数量大约是实用新型专利数量的2倍。

4  RFID专利历史法律事件分析

图5数据为我国RFID专利更为详细的法律历史状态。专利申请被驳回的共558件,驳回率为3%,驳回率较低。专利申请权、专利权转移数量为865件,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数量为162件,共转移转化1 072件,转移转化率为6%,转移转化率较低。实质审查请求生效7 945件,该项只针对发明专利有效,说明我国发专利审查周期较长。结合授权专利数来看,近年来RFID技术专利申请主要为发明专利的申请。

图5  RFID技术专利历史法律事件

5  RFID专利在华申请人排名

图6数据显示,在排名前十的在华申请人中,有7位为企业申请人,其中有4位为外国企业申请人。还有2位为高校申请人,1位为个人申请人。

图6  RFID专利在华主要申请人

排名前三位的均是中国企业,说明在RFID技术方面中国企业是研发和专利保护的主力军。四个外国企业分别为2个日本企业,1个美国企业和1个欧洲企业,说明外国企业十分重视RFID技术在中国的专利布局,在RFID技术方面外国企业的实力不容小觑。对于亚洲国家而言,日本在RFID技术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同时高校已开始对RFID技术研发和专利保护进行有益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6  研究结论

由RFID专利申请量趋势来看我国RFID技术正处于高速成长区,该技术目前是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热点。通过增长率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RFID技术的研究正逐步进入成熟区。

通过RFID技术国内产出区域分布的分析可以看出RFID技术区域发展不平衡。广东、台湾省起步较早,沿海地区发展速度迅猛,尤其是江苏省发展速度最快,主要原因是2009年国务院批准在无锡建设国家级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江苏省RFID技术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近年来四川省RFID技术发展异军突起,这又与当前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相吻合。因此RFID技术区域发展与国家政策导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RFID技术专利申请类型及法律状态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发明专利所占份额超过50%,但是发明有权专利只有实用新型有权专利的1/3,而发明失效专利却是实用新型失效专利的2倍。说明当前我国RFID技术专利水平还有待提高。

通过RFID技术历史法律事件分析,可知我国RFID技术专利转移转化率为6%,这说明我国大部分RFID技术专利未被利用,仍处于“沉睡”状态,产业化水平有待大大加强。同时进一步说明我国RFID专利水平还有待提高。

由RFID专利在华申请人排名可以看出对于物联网关键技术的RFID技术各国都非常重视,对于该技术在我国的专利布局的竞争也十分激烈。我国目前该技术的研发和专利保护暂时处于领先地位,今后一段时期内这种局面势必会继续持续下去。

参考文献

[1] 钱志鸿,王义君.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2012(5):1023-1026

[2] 孙其博,黎羴,范春晓,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6):12-21

[3] 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38(11):2590-2599

[4]李泉林,郭龙岩.综述RFID技术及其应用领域[J].RFID技术与应用,2006,1(1):51-62

[5]李顺泉.浅析RFID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标准信息,2007(7):30-34

[6]李彬,陈攀.基于专利数据的RFID技术趋势分析[J].现代情报,2011,31(7):81-84

[7]郭婕婷,肖国华.专利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杂志,2008,27(1):12-14

[8]方曙.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11(8):64-69

[9]陈琼娣.专利计量指标研究进展及层次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99-102

[10]刘桂锋.国内专利情报分析方法体系构建研究[J]. 情报杂志,2014,33(3):16-21

猜你喜欢

定量分析专利分析物联网技术
商务英语词汇量与商务英语阅读能力相关性研究
基于Arduino的物联网技术下校园路灯控制的实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