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会计》教学内容特殊性及优化教学探讨
2014-12-24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一、引言
金融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其中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目前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是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结算办法的规定,根据业务往来帮助交易双方或多方组织并及时办理支付结算的清算中介。目前我国已经不再采用专门的金融企业会计准则,而是与一般企业通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但财政部根据金融企业的特殊性制定了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商业银行会计课程以《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为指导,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为核算对象,其中包含了业务活动中各环节的账务处理和风险控制点。这门课程是在会计学原理和财务会计等专业基础课完成之后的专业课,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一般企业没有太大差别,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特征为出发点进行讲授,强调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以及对其重点难点进行解析。
二、银行会计与一般企业会计核算的区别分析
商业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与市场经济其他部门的会计核算方法原理相同,然而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核算流程来看,这些基本核算方法的具体运用存在较大差异,与一般企业相比有很多特殊性。
(一)会计科目设置存在差别。一般企业会计都通用会计准则中的标准化一级科目,而商业银行则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各个总行会制定更加详细和具体的科目名称。例如根据账户资金的性质,一般企业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权益类和收入支出损益类五种,而银行会计由于会计主体所处交易地位的不同,增加了多个资产负债共同类科目,包括联行往来账科目、辖内往来科目等,这些账户日常交易频繁且资金量大,是根据其期末借贷方余额来判断其科目属性。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时感觉非常不习惯,科目难记也容易混淆。
(二)商业银行会计的会计凭证设置和填制具有特殊性。关于会计凭证的种类及编制方法上,银行会计中设有专门的借方凭证和贷方凭证,分为现金借贷凭证、转账借贷凭证、特种转账借贷凭证和表外科目借贷凭证四大类,共八张凭证,由于每笔账务至少涉及两个会计科目,在编制过程中,需要根据会计科目,分别编制转账借方凭证和转账贷方凭证,也就是说,在一般企业会计中,一笔账务可以体现在一张会计凭证上,而在银行会计中,一笔账务至少要体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凭证上,并且对同一笔经济业务的凭证,无论编制几张都需要编列同一凭证顺序。
(三)关于“存款”账户的资金性质问题分析。在所有商业企业里,银行存款属于资产性质账户,资金数量增加记入借方,减少记入贷方,余额在借方,这既适用于一般企业也适用于商业银行,然而在银行会计中,除了自有资金外,很大一部分负债来自于储户存款,即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等,这类存款账户属于负债性质,资金增加记入贷方,体现商业银行对储户承担的负债业务,将来需要支付本金及存款利息,其资金记入方向与一般企业正好相反。但是由于学生在初学时不熟悉商业银行业务,经常会发生将“银行存款”科目与“活期存款”等科目相混淆的情况。
(四)账务组织和账务处理程序方面特殊性分析。一般企业会计当日营业结束,轧平当日账务后,会计凭证按照时间顺序专夹保管即可,而银行会计则设置了“科目日结单”,用来汇总当天发生的所有科目凭证发生额和笔数,以此为依据登记总账,并要求将所有科目凭证附在相应科目日结单后面。这里需要跟学生特别强调的是,现金科目日结单的编制方法,因为专门已经有了现金收付凭证,所以在编制会计凭证时只需要填制一张与现金科目相对应的账户凭证,而现金科目不再单独编制凭证,所以该凭证只能附在非现金科目日结单后面,而现金科目日结单后面不再另附凭证。
(五)会计业务流程方面特殊性分析。一般企业会计只需将目标企业作为唯一的会计主体,授课时只需要讲述其在某一笔业务处理过程中需要选择的会计科目及记账方向,而在商业银行会计授课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笔业务需要为几个会计主体记账的情况,例如在资金清算业务中,既有同一系统内不同地区的商业银行记账行为,也可以有同一地区两个商业银行之间的资金往来记账问题,如果再涉及到跨区域、跨行之间的资金流转,则会涉及到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之间的往来账,不同交易角色的银行使用的会计科目不同,记账方向也会根据其角色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可能会遇到三个或者更多银行的会计分录及凭证录入。
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分析
(一)教材选择问题。没有哪一本教材可以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教材上没有而讲课过程中出现的,有些学生仍然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热衷于记笔记,从而导致不思考,没时间在课堂上领会授课内容,导致课堂上的效率较低。
(二)新的概念多,易混淆。商业银行业务复杂,会计主体多,概念多。例如商业银行会计账簿按其提供会计核算资料的详细程度不同分为总账、日记账、分户账、余额表和登记簿。分户账按其账页格式的不同,分为甲种账、乙种账、丙种账和丁种账四种。这些内容都与一般企业会计不同,所以学生需要用较长的时间理解并记忆。
(三)案例分析的需求量大。教材上的内容理论化程度较高,例题相对较少,学生普遍反映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加强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支付结算原则中,其中一项为“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看起来这一知识点很简单,学生也认为比较空洞,缺乏指导性,但实务中会出现交易中发生企业间互相负债的情况,或者银行贷款不能及时收回的情况,这时就有可能出现为收回资金而违反支付原则的情况,即截留有关资金,如果能够以实际发生的案例进行讲解,就会加深学生对这一原则的理解。
四、优化《银行会计》课程教学对策分析
(一)体验式授课方式。目前教材上关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讲解有些抽象,对于没有接触过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来说,会感觉有些枯燥和难以接受。较好的体验式授课是能够给学生提供银行业务流程的相关视频,或者为了能够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各类资金清算的账务处理过程,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简单明确若干会计主体,在不同结算环节亲身实践其会计核算。
(二)利用流程图的方式授课。流程图法的特点是直观、明确,特别是在银行支付结算业务部分,包括银行票据,三种支付方式等,讲授的过程中,通过流程图标注出各个交易方,以箭头线路方向表示业务传递的过程,按照交易步骤分别讲授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科目选择、会计分录编制以及会计凭证的填制等。
(三)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既可以是模拟的习题,也可以是实务过程中发生的真实交易,或者是借助于电算化手段采取上机实训的方式,经验表明,通过增加实际操作环节的练习,学生的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