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生产总值与资产总额和职工人数的实证研究

2014-12-24杨洁

北方经贸 2014年10期

杨洁

摘要:通过建立工业总产值与资产总额和职工人数的回归模型,用Eviews3.1 软件对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对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我们得到三者间存在线性关系的结论。

关键词:工业总产值;资产总额;职工人数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0-0036-01

一、引言

关于工业生产总值与资产总额和职工人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经济学上有不同的论述,有的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有的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C-D生产函数形式的,这里,我们把它们之间的关系假定为线性的,基于此建立了多元的线性回归模型。

二、工业生产总之与资产总额和职工人数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选择及数据的选择和处理

本文中用 Y 表示按行业分类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用 K 表示按行业分类全国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额,用 L 表示按行业分类年平均就业人数。假设 Y 与 K,L 之间存在多元线性关系,其模型可以为:Y=β0+β1 K+β2L+μ

其中,Y为因变量,K,L为自变量,β0,β1,β2为待估参数,μ为随机误差项。

本文利用了《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中,2011-工业-按行业分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数据,具体包括在2011年我国按行业分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资产总额,年平均就业人数。把处理得到的数据运用Eview7.0软件进行计量分析。

(二)模型的结构

运用Eviews7.0软件通过对上述处理后的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Y=697.5730+0.647139K+41.42213L+μ; R2 =0.8665

(1876.189) (0.087949) (7.952057) F=116.8249

从得到的计量结果来看,在经济意义上,各个系数都大于0;决定系数R2=0.866493,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0.859076,图形拟合的好;另外,各个解释变量的系数t统计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能通过检验。因此我们可得出我国的资本投入总额与劳动力投入总额对工业生产总值有显著影响。

(三)模型检验

1.自相关性检验

首先,采用DW检验自相关性。

在计算结果中得到DW=2.273359,查临界值表(n=42,k=2,a=5%),可知dL=1.45,dU=1.55,因此,dU

2.异方差性检验

由Heteroskedasticity Test:Breusch-Pagan-Godfrey 结果知,nR2=14.963,而在5%显著性水平下,x2(2)=5.991,此时, nR2>x2(2),故存在异方差性。但由Heteroskedasticity Test:White 结果知,nR2=19.222,而在5%显著性水平下,x2(2)=5.991,对新方程进行怀特检验,nR2>x2(2),故存在异方差性。

3.多重共线性检验

运行Eviews7.0软件得出K 与 L 的相关系数为0.66,两者正相关。将资产总额 K 与职工人数 L 进行回归,得结果。

Y=3300.816 + 59.6757L +μ;R2=0.435613 F =28.55781

(3464.826) (5.343951)

因此K 与 L 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三、结论

通过上文的一系列计量检验,我们得出了我国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总值与资产总额和职工人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Y=697.5730+0.647139K+41.42213L +μ R2=0.866493

(1876.189) (0.087949) (7.952057) F=116.8249

该关系式,无论在经济意义上还是统计学意义和计量意义方面都符合一定的标准。

四、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模型研究可以看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资产总额和职工人数。资产总额每增加1万元,工业总产值增加0.6万元;职工人数每增加1万人,工业总产值增加41万元。这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增加劳动力数量实现的。

我国要想实现工业产值的稳步增长,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决定着工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而且是工业发展的巨大原动力。 投资决定工业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工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在保持一定投资规模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加大从宏观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努力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 相统一,调整工业结构,尽量避免低水平和重复建设,防止盲目投资盲目发展,促使在建项目内在质量有所提高,逐步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真正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工业。

参考文献:

[1]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 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庞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