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探析

2014-12-23韦华

群文天地 2014年5期
关键词:银川市回族银川

文化旅游产业是运用文化资源、文化理念、文化创意和文化形式,对旅游景区进行文化开发,对旅游产品进行文化包装,对旅游活动进行文化策划,对游客进行文化引导,从而提升旅游过程中的文化含量,扩大文化资源存量,提高旅游产业产值和品质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的总和。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位于呼包———包兰———兰青经济带的中心地段,是陕甘宁蒙毗邻地区1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最大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与“窗口”。银川市作为我国62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融历史遗迹、回族伊斯兰文化、大漠风光、水乡景色为一体,目前已形成以回族文化、西夏文化、古人类文化等为代表,以浓郁的塞上湖城为特色以及运动休闲和农家乐为代表的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旅游产品体系。2012年,全市国家粤级以上旅游景区达18家,其中4粤景区7家,旅行社59家,星级酒店35家,旅游从业人员超过猿万人。

一、银川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寻求文化之旅已成为人们旅游活动的主要目的,银川市东线的黄河柔美温润,西线的贺兰山刚猛壮丽,刚柔相济成为银川市旅游集群的两条纵贯线。近年来,银川市全力打造中国西部旅游强市,塑造“塞上江南、回族之乡”的旅游形象,全面推动黄河旅游观光带和贺兰山文化旅游观光带建设。目前,全市全力开拓旅游大交通,已形成完整西线、中线、东线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了产业优势明显、布局较为合理、规模不断壮大的良好局面。文化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2012年,银川市接待入境游客13931人次,占全区接待入境游总数的73.3%;接待国内游客6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0.71亿元,同比增长30%。文化旅游业成为拉动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政策为文化旅游业保驾护航

为加快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从2012年起,银川市每年投入5000万元,主要用于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文化旅游创建活动以奖代补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等。从财政投入、体制机制、人才支撑等6个方面为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极大地提升了银川市文化旅游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文化旅游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项目是推动和实现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有效载体。银川市深厚的文化底蕴顺应了旅游业发展的文化需求,为了加快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银川市启动了阅海旅游区新增建设项目、三沙生态园休闲旅游建设项目、爱伊河水上旅游建设项目、银川旅游集散中心项目等十大重点项目。在镇北堡影视城完成了老银川一条街、鹿场等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水洞沟景区的二期工程“藏兵洞”挖掘修缮后已向游客开放;西夏王陵景区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西夏城项目充分利用西夏古都的文化遗存和区位优势,集西夏皇家园林、宫廷艺术、民俗风情、娱乐休闲于一体,是以西夏文化为基本内涵的大型主题性旅游建设项目。同时,银川市全力打造滨河新区5A级景区。抓紧启动滨河新区生态度假旅游、沙漠运动旅游、黄河风情旅游、工业旅游、高尔夫旅游、古人类探秘旅游项目。规划建设汽摩节基地、“银川舰”军事主题公园、黄河外滩公园、兵沟汽车主题公园及滨河休闲牧场等项目。

(三)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势头日益强劲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镇北堡西部影城因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的特色,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由于在此摄制影片多,升起明星多,获得国际、国内影视大奖多,堪称“中国一绝”,荣膺5A级景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殊荣。游客来到镇北堡西部影城,充当明星自由表演,录制成碟后,可以在个人的家庭影院中欣赏,这一项目成为银川市文化与旅游业高度融合的典范。目前,银川市有怨家文艺院团和学校与11家猿粤级以上旅游景区签订了合作开拓文化旅游市场的协议。中华回乡文化园坐落于最具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回乡名镇纳家户村,是我国唯一的以回族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从2009年引入大型回族历史舞剧《月上贺兰》后,至今已演出400多场,观看演出的国内外游客达愿万多人次。仅2012年,中华回乡文化园演出收入达200多万元。《月上贺兰》现已成为景区的一大招牌,夜间演出明显带动了景区的餐饮业,“多赢”效果显现。

(四)加大银川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品牌可以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性需求转变为资源、市场与卖点。“品牌”也是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就具有凝聚力与辐射力。近年来,银川市依托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圣地”贺兰山旅游品牌,推动了贺兰山东麓旅游试验区建设,打造城市新的旅游圈。银川市不仅举办了具有国际视野的中阿经贸论坛,同时还拥有享誉国内汽车展会界的地方品牌———银川国际汽车博览会,不仅展示了银川市经济社会取得的显著成就,而且进一步拉动了市场消费,提升了银川的知名度,为推动银川经济发展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

二、银川市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与银川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产业要素市场等尚未建立,管理机制不健全,文化旅游业的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等还未形成,由于低水平开发导致对文化资源的损害和浪费极为严重。旅行社、酒店、景区等企业融资困难,创意人才匮乏。

(二)文化旅游开发缺乏创意

资源已不再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化旅游业发展需要用创新的思路挖掘、整合和激活银川市旅游资源的“文化之魂”,而不是通过复古和再造来实现对本地人文历史的重新认知和认同。目前,银川市大多数景区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创意缺乏,城市旅游产品内容单一,缺少极具民族特色的文艺表演,旅游文化氛围不浓。endprint

(三)宣传不到位

目前,在整合银川市旅游资源、推介旅游精品线路上,仅靠参加外省区举办的旅游推介会、交易会等形式进行简单的散发材料式的宣传,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认真研究。“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宣传机制还未形成。如贺兰山景致并不逊色于庐山、太白山这些名山,由于宣传促销资金缺乏、手段单一,以致很有竞争力的贺兰山景致市场占有率低,知名度不高。

三、加快银川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文化旅游业是关联度很高的新型产业,要实现其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一)修缮与美化历史文化建筑

蕴涵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建筑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实物载体。修缮银川市历史文物建筑,要依照不同年代的建筑规制,修复保持其原来面貌,要修旧如旧,揭秘银川市历史文化的自然神奇,使银川市历史文物建筑成为一个鲜活美好的载体,引起旅游者的兴趣与共鸣。

(二)打造文化节庆,传承历史文化

文化的特色往往能够在文化节庆活动中得到最大彰显,节庆活动更容易让游客和市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这些节庆活动也可以带动休闲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下力气办好“中国银川国际汽车摩托车旅游节”、“中国银川赏石旅游节”、“贺兰山国际岩画艺术节”等银川知名度较高的旅游节庆活动,力争举办2015年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将乐堡啤酒音乐节并入“贺兰山文化艺术节”下,探索举办商业性竞技赛事,把银川市建成宁夏旅游集散地和旅游中心城市。

(三)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研究制定《银川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首先,在文化旅游业空间布局上,围绕贺兰山、黄河、湖泊湿地等自然地理要素,高标准规划“银川都市旅游核心体、贺兰山东麓旅游发展带、黄河金岸旅游发展带、贺兰生态历史旅游发展区、永宁回乡风情旅游发展区、灵武远古文化旅游发展区“一核、两带、三区”布局,强力推进“文化旅游创意示范基地、黄河风情旅游休闲基地、塞上江南度假基地、回族文化体验基地、西夏文化旅游基地、商务会议度假基地”六大基地建设。其次,在文化旅游业态上,全力做好旺季旅游,积极引导冬季旅游、度假旅游和主题休闲旅游,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的高度融合,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精品。第三,依据银川市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和业态发展布局,研究制定《银川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文化旅游业基础服务设施发展规划、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旅游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专项规划要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功能特征。

2、打造文化旅游核心品牌。(1)打造“回乡风情”品牌。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被誉为“中国的伊斯兰省”,首府银川市在回乡风情文化方面最具集中性和代表性。首先,银川市要对现有的回族文化资源进行梳理整合,把具有特色的回族用品、回族服饰、回族小吃整合后集中于一条街,建立回族服饰用品一条街,凸现其服饰及饮食文化。其次,要深度开发回族民俗文化资源。建议在银川市永宁和贺兰两县有基础的回民村建设回族民俗文化村;在市区建立回族风情园、回族历史博物馆;有计划地在主要街区建造具有回族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让人一进入银川,就能感受到浓郁的回族伊斯兰风情。第三,要重点整合开发回族歌舞、回族体育杂技、回族民俗杂耍等回族文化艺术,使其成为回族风情文化的精髓。(2)挖掘西夏文化。首先,要充分利用西夏文化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名胜古迹为代表,依托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等历史文化资源,加快西夏遗址公园旅游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其次,在西夏王陵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上要下大功夫。建议在西夏王陵风景区的广场、建筑、雕塑、绿化环境上,要独具匠心,创立一些反映西夏人粗犷、豪放特征的体育及军事竞技项目,着实体现西夏文化的特色,扩大西夏文化的影响力。

(四)提高银川市文化旅游业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旅行社服务、旅游饭店服务、旅游景区服务、导游服务、旅游车服务“五大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完善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旅游企业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与薪酬制度相衔接的旅游人才开发机制,提升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全面有效提升服务质量。

1、制定导游人员服务质量的考核监督办法和奖惩制度。对于素质差、服务质量低劣、严重损害银川市旅游形象的导游员,坚决注消其导游资格。

2、加大旅行社诚信意识、品牌意识、优质服务意识的培育。依据《旅行社条例》等法律法规,查处一批严重违法违规、损害旅游者权益和银川市旅游业声誉的旅行社,暂缓通过年检或注销其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强化企业守法诚信经营,规范优质服务等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3、加强星级饭店评定和复核工作,完善星级饭店的退出机制和监督机制。对于达不到(星)级标准要求的星级饭店,依据有关规定予以降A (星)或取消A(星)级。切实维护星级标准的权威性,提高星级饭店的整体水平。

4、进一步完善景区服务功能,强化景区服务质量意识,完善旅游景区解说系统,做好景区服务质量培训工作。

5、建立银川市旅游业服务质量调查制度。以各专业协会为主体,建立全市文化旅游业质量抽样调查制度,采取旅游经营单位互查形式,每月进行一次抽样调查。建立服务质量公报制度,市旅游局、市旅游协会通过媒体,每季度公布一次全市旅游业服务质量状况,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宋英萱.浅谈如何加强旅游业的竞争性[Z].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2月23日.

[2]陈忠祥.银川市特色文化建设的构想[J].人文地理2004(03).

[3]毛凤玲.银川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11(04).

[4]吴金遨.大力发展银川旅游业的思考[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06).

[5]赵倩.宁夏探索文艺院团进景区之路[N].西部时报:2012-05-22.

[6]赵倩.景区如何巧打“文化牌”http://www.nxnews.ne:

2012-09-10.

[7]李斌.论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作者简介:韦华(1970-)女,银川市文广局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银川市回族银川
老银川的样子
汪建邦的书法作品
银川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初见成效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宁夏银川市成为西北最大水产苗种集散中心 等
储备肉成走俏年货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