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议高三历史的复习方法

2014-12-23朱大林

考试周刊 2014年88期
关键词:课本历史

朱大林

高考历史试题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和人类面临与关心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许多题目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或取课本之外的材料。但不管怎么样,教科书仍是复习的主要资料,是同学们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考出题和制定答案的主要依据。那么如何掌握大量复杂的知识呢?因此,掌握历史复习方法,提高历史复习效率就摆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复习是一个艰苦的再认识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再提高过程,要想在复习中出效率、见收获,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构建知识网络

(一)从宏观上认识历史,掌握历史发展的总体关系。所谓总体关系,可从两个方面来看:1.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古今中外的历史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但一般来说,大都贯穿一条或几条主线,如1840~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有三条主线: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国人民的探索史。1949年以后的中国现代史有两条主线:新中国的崛起史(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史(指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上述各条主线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围绕上述基本线索组织史实,使学生头脑中混杂的知识有序化、系列化。2.是各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把握了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历史共性,也就把握了它的总纲。纲举目张,这个总纲下的子目问题也就易于把握。如明清时期是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封建制度衰落的时期,其中封建制度的衰落是主要特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等,因此,我们应在这一基本特点的综合控制下,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结论。

(二)从局部来看,即课本每一节的内容。读书的方法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方法,不少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即读一句,记一句;记一句,读一句,翻来覆去读了好多遍还是不得要领,一时强记下来的知识很快就忘记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课本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那么,我们应如何掌握每一节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呢?

最基本的一环是如何阅读正文。它要求学生结合目录揭示基本特点,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对每一子目下的一段或几段文字进行具体分析。务必做到:紧扣子目,划分层次;编写提纲,提炼要点;推敲词语,圈点批划;分析史实,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每一节课文在整个章节和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从古今中外的联系看。即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内部诸要素的联系,还要考虑它同外部诸系统的联系。学会横观历史,了解历史现象的横向关系。所谓横向关系,可从两个方面来看:1.是中国历史跟世界历史的关系。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是古代中国也不是孤立于世界单线发展的。如汉朝的丝绸之路,唐朝的对外交通,南宋和元朝的海外贸易,明朝郑和的下西洋,以及四大发明的西传,都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突出例证。近代中国与外国历史密切关联,近代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外国侵略史,每一时期的发展特征都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关,如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英国等国家发动了鸦片战争;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向中国的资本输出,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等。2.是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历史事件的关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不可避免地要跟周围甚至更远国家和地区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即使是古代美洲的历史也不例外。例如: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等作物,在明朝中后期传入我国;欧洲的启蒙运动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后者的发生受到前者的影响。可见,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都是一个开放系统,它所发生的历史大事都会给予外界不同程度的影响。古代世界如此,近现代世界更是如此。

以上工作完成后,我们可以抛开书本,拿一张白纸,看自己能够回想起多少,那些能够回想出来的就是已掌握的知识。特别强调一点,很多学生只把拿起教材背看成复习,其实空闲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在脑海中回顾所学知识的框架,看看自己的掌握情况,如果在脑海中有一个完整的框架,那就说明你对知识的掌握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做到五個重视

(一)是重视《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就是考纲,是最权威、最准确的信息源,应按图索骥,以《考试说明》为基本框架,以课本为血肉,以老师讲解点拨为润滑剂,对课本知识进行扫描式清点。

(二)是重视模拟考试和老师的评讲。因为这些考试试卷大多为老师综合各种信息,运用集体智慧精心制作而成,相对于以前的试题可能更有针对性。做题和思考要学会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不仅记住某一个具体答案,而且把复习上升到新境界。

(三)是强化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学会辨证分析,大胆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回答问题,这一点实在是太重要了。它乃是受试者在消化课本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娴熟运用历史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体现。这种能力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自然流露,真可谓厚积薄发,非一日之功也。

(四)是有重点。复习到了这个阶段,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做到重点突出,“筛选”出一些确属历史本身重要内容,又与当前社会热点有所联系的内容(如台湾问题,中美中日关系问题,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与时俱进问题,地理大发现与全球经济一体化问题,工业革命问题,儒家思想演变与“仁政”、“德治”问题,中国古代水利问题,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与农民“减负”问题,中国古代改革成败得失问题,中国古代唯物论无神论问题,中外法制建设问题,世界史上的人文主义与人权问题,国际关系演变问题,第三世界的历史作用与地位问题,有争议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等),予以精打细磨,尽可能与高考试题接车。猜题押题是不可行的,但分析重点、琢磨重点、强化重点却是完全必需的。

(五)是适当抓好历史学科与政治、地理学科的联系。这种联系是自然的而不是勉强的,不必过分渲染和炒作。从近几年文综试题来看,实乃“拼盘”而已,是“混合”而非“化合”,独立性和区分度十分明显,所以不必把大段时间耗费于跨学科综合上,而应把单个的“门”看好,着重于学科内的分析和综合。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历史知识是一个大的体系,它充满了联系,纵横交错,同异相较,点线一体,中外对照,只要我们具备了扎实的知识、正确的观点、良好的方法、合理的技巧,就一定能获得历史复习的丰硕果实。

猜你喜欢

课本历史
课本内外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课本内外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新历史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