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美”在历史课堂上溜走
2014-12-23江军芳
江军芳
摘 要: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教材中包含许多美的东西,教师要善于发掘蕴藏在教材内的美。
关键词: 美育 益德 启智 怡情 情景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美使知觉更加敏锐,唤醒创造性思维。”美育,也称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判断、选择和创造,培养正确审美观点,提高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在谈到素质教育时曾指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一、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以美益德。正像康德说的:“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鲁迅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认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美育不仅与德育相辅相成,而且是德育的情感基础和有力手段。美育对学生思想品德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以美启智。美育能增长智力,能培养接受教育者的观察力、分辨力、感受力、判断力,以及分析综合、抽象与具体等各种思维能力。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在一次“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说:“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钱学森谈科学和艺术思维》的文章。钱学森说,他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夫人,因为他的夫人是艺术家,正因为受到了艺术方面的熏陶,才使他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知识结构的综合化,而不囿于某一学科的单一知识,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三)以美怡情。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美育过程中强调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体验美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能力。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性情为目的者也。”“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二、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美育手段,使学生在美的愉悦中得到教育
历史教材中包含了许多美的东西,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教师如何运用美育手段,将这些蕴藏在教材内的美发掘出来,使学生在美的愉悦中得到教育呢?
(一)展示情境,让学生欣赏美。雄伟奇特的埃及金字塔,奇异瑰丽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及富丽庄严的北京故宫;雄伟壮阔的万里长城;轻盈匀称的赵州桥;凝重雄浑的司母戊方鼎;奇巧富丽的四羊方尊;美丽大方、极具民族特色的陶瓷杰作——唐三彩、青白瓷;气势磅礴、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等,这种种建筑奇迹、工艺精品无不蕴含生命感,无时不在默默述说岁月与变迁,不仅给予人们美的享受,而且能激起人们对先人勤劳睿智的敬仰。
精彩绝伦的京剧,悠扬婉转的昆曲艺术等,“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来是一种更强有力的工具,因为节奏和和声有一种渗入人灵魂深处的特殊方法。”(柏拉图语)这些中国独有、世界无二的艺术国粹、奇葩给人想象和审美的感动,深深地感染学生,有丰富的历史美学价值。
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最密切,自古以来就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文学只有通过描述历史,也就是當时的社会现实才有深刻的内涵,优美的文学作品往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历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时期佛教势力的庞大便一览无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旧时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可见一斑。“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从这脍炙人口的诗句,便可引入对隋开凿大运河和隋灭亡原因的评价。
(二)渲染情境,让学生感悟美。如学习文艺复兴的美术巨匠米开朗基罗时,让学生欣赏他的雕塑《大卫》的同时,讲到米开朗基罗用3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项工程,画家为了画一幅画,曾在4年多的时间里,天天爬上很高的脚手架,弓着腰,仰着脖子,辛勤工作,甚至后来连腰也伸不直了,学生听后深深被劳动创造美震撼着。
至于中外历史上那些建功立业的爱国英雄,刻苦求学、奋发向上的文人志士,他们的光辉业绩更使学生深入理解人的美、英雄主义、崇高等美学范畴的含义。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勇闯西亚、玄奘求学西游、鉴真无畏东渡、郑和七下西洋,他们都历尽千难万险,付出了巨大牺牲,完成了使命,成了中外闻名的友好使者。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民族利益不计个人生死;邓世昌率舰直撞敌船,血浸黄海;冯子材短袄草鞋,血战镇南关;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永昆仑”。甘愿流血牺牲献身变法;秋瑾“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披肝沥胆,前仆后继的奋斗业绩更是可歌可泣,动人心魄,令人豪情勃发。
(三)再设情景,让学生体验美。如学习南宋岳飞抗金一节内容时,让学生学唱《满江红》,想象自己就是千年前驰骋疆场、一心为国的英雄,优美的旋律,激扬的文字,磅礴的气势,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岳飞“精忠报国”、至死不渝的碧血丹心;学习黄花岗起义时,让学生假想自己站在黄花岗烈士陵园前,朗读课文中孙中山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段引文:“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深刻体悟黄花岗烈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自由幸福,浴血战斗,意气磅礴,决死赴难的精神。
三、教师以美的形式教学
要把历史教学与美育和谐结合,除了以美学知识充实教学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以美的形式进行教学,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组织教学美。组织良好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美育的过程,是美的欣赏和美的熏陶的过程。教师以端庄、大方的仪态,庄重而又亲切的神情,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语调,流畅美观的板书,有声有色,配以恰到好处的手势与动作。教学中,对目标和教材胸有全局,掌握教学节奏,重点突出而又脉络分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难易深浅,恰如其分,并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把课堂组织得井井有条而生动活泼,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这种艺术化教学使人感到愉快,对于师生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理想情操美。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目标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学生的成长。只有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教师,才能孕育出具有美好品德和情操的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时教育智慧的抽象体现,而应时时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和自身的活生生的个性。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学生把我们看作什么人。对学生来说,我们应当是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榜样;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才具有进行教育的高尚权利。”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精神世界.给教师的建议.
[2]鲁迅文集·杂文集·集外集拾遗补编·拟播布美术意见书.
[3]蔡元培.蔡元培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