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中学历史课堂的“生活化”
2014-12-23吴雪娟
吴雪娟
现代社会,不仅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学历史教学也相应地在变化。20世纪初梁启超就倡导史学研究要“使国民察知现代之生活与过去、未来之生活息息相关”,这对中国传统旧史学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因此有“史界革命”之誉。而今,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生活状况日新月异,这对我国中学历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课堂存在教条、刻板的现象,一些中学生提到历史课就认为离自己的生活太远,这也与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如何把历史课堂与当今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历史课堂不再远离生活是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要想弄清如何让历史课更贴近生活,首先要对中学历史课堂现状有深刻的认识。
一、中学历史课堂的现状
学校历史教育主要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实现,这是学生接受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的历史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在历史知识传授方面,基本能实现教学目标,但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说来,即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如何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历史教师在课堂语言上要更加生活化,特别要能够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让课堂教学紧贴学生的日常生活。
(二)在智能培养方面,我们已经认识到这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已有所重视,但仍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有很大距离。要使智能培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来说,教师应尽量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辨性的讨论;讲授的侧重点应以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而不是以历史过程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谈古论今,又要联系实际,发挥历史明理、鉴今的作用。
(三)在思想教育方面,笼统地讲,中国史教学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世界史教学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总体看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普遍现象,学科的思想教育阵地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把历史思想教育和当今生活联系起来,并在今后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落实。
二、为什么要让历史课堂趋向“生活化”
历史学本来就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和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科学,积极开发新课程资源是当代历史课改的一个基本特点,日新月异的生活正是历史课程的宝贵新资源。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巧妙地找到二者合适的结合点是我们急需重视的问题。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总是“根植”于历史,以往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总是能“延伸”至现代生活。比如,经济全球化与我们身边的世界品牌、河姆渡居民房屋结构与现代民居结构、秦桧与油条的由来、改革开放与生活巨变、君主制与现代选举制等。一张旧照、一个故事、一处建筑、一座石碑甚至是生活中的某句俗语、某种食物都可能成为某一堂历史课的素材,可用于新课导入,可用于情景设置,也可用于知识延伸,等等。这种把日常生活引入历史教学的做法,既能丰富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又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引起学生共鸣。如此,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顺利实现中学历史的教学目标。
三、如何实现历史教学的“生活化”
马克思曾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真正科学的历史教学应把“历史”与“生活”二者结合,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历史学习真正服务于现实生活、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与死板的史实记忆。如何实现历史教学的“生活化”,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深入解读新课改,强调历史教学“现实性”这一理念。只有对新课改的要求做到了如指掌,才有可能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历史新课改标准明确强调历史教育教学的“现实性”,指出历史教学要密切联系现实,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使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生活常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一要求显然体现了历史课堂“生活化”的新要求和新方向。
(二)关注、适应并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历史课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场地,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大胆突破。教师仍然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与中心,他们不再一味背诵与记忆,而是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甚至大胆质疑,在关注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的同时体验历史过程。当然,在师生角色转变中,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显然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现代化。比如: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应融入现代化教育技术领域,这将引起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场改革。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总之,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将不再是机械呆板、死板沉重的教育场地,取而代之的将是轻松自然、妙趣横生的常态化的“生活”一角。
读史明智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功用之一,就学科思维能力而言,鉴别真伪、推理判断、说理论证、分析评判等历史学科思维能力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必备素养。如果在历史教学中脱离现实、脱离生活,即便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再丰富、再广博,也变得毫无意义可言。因此,要让中学历史课堂变得“生活化”,不是在刻意提高教学难度,而是希望一改往日死板无用的教学状态,尝试用新方法、新模式找回历史常规教学的现实性、功用性,并使它成為历史教学的常态。这是历史教学的价值所在,更应成为每一位历史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寿卿.历史题该怎么考.散文百家:杂文,2004(16).
[2]牛大勇.中美历史教育的不同.南方周末,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