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项目运行机制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模式创新项目为例

2014-12-23甄若宏郑建初刘华周周建涛

江苏农业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服务项目成果科技

甄若宏, 郑建初, 刘华周, 周建涛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 南京210014)

农业科技服务项目是基于科技服务理论体系,区别于一般农业推广项目,依托科研项目成果的熟化程度所设立的一种孵化与推广应用型农业项目,通过其对农业科研成果的中试熟化,客观、真实地评价研发成果的稳定性、适应性、效用性,从而降低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使用风险。农业科技服务项目也是科技人员开展相关农业服务活动的载体,承载着服务的物资、资金、机制等,是沟通科技创新与实际生产需求的桥梁,是破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度低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是提高科技服务实效的主要抓手[1-2]。因此,深化农业科技服务项目内涵,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提升项目应用实效显得尤为重要。大批学者针对各类农业科研项目在绩效、财务、管理、模式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杨云等[3]概述了科研项目的内涵,并从管理、评价等4 个关系着手论述了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要性;陈怡[4]从科研项目管理问题出发,提出了在立项、评估、评审等方面的创新管理;廖明亮等[5]阐述了推动农业产业化项目应注重的模式选择;孙洪武等[6]通过构建评估模型反映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效果;郑建初等[7]和甄若宏等[8-9]也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农户增收模式、问题与对策等方面阐述了科技服务的重要性。然而综观来看,关于农业科技服务项目运行管理机制的相关报道还很鲜见。本研究通过构建4 大科技服务理论,以2007 年为基准年,从农业科研院所角度,基于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模式创新项目,通过动态全程跟踪评价体系,深入分析其立项基础,透析项目在中试熟化过程中的瓶颈因素,创新项目运行机制,优化管理对策措施,提升科技服务理论,为全国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提供经验,树立样板。

1 科技服务理论基础

1.1 区域需求理论

目前研究最广泛的需求理论即是通过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逐渐递进的马斯洛基本需求理论[10],由此而衍变的区域需求代表理论有颜振军的科学与技术的需求、郭克莎等主张的企业对技术本身的需求,以及李宁等阐述的在一定时期内对科技成果的需求[11]3 种观点。从科技服务理论层次来看,区域需求涵盖了以上几种观点,即服务区域农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要素需求,比如科技、人才、资金、政策、信息等。

1.2 科技创新理论

约瑟夫·熊波特于1912 年提出了以产品、生产技术、市场和组织为主体的创新理论[12]。科技创新理论延伸于熊波特的技术创新理论,其主要特点是在一定地域空间内,由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科研单位共同构成区域科技创新团体,通过成果孵化、信息反馈等机制提高科技创新的高效性、实用性,最终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储备,推动区域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1.3 成果转化理论

成果转化是一种特殊的农业产品流通的过程,既受科研成果供求机制的制约,也受科研项目计划机制的影响,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是科研成果市场供求机制的重要补充[13]。承担连接科研与实际生产的科技服务中介机制是加快成果转化的主要抓手,在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帮扶区域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市场机制的创新、信息渠道的畅通等手段,建立转化主体、客体、受体之间的桥梁,将具有创新性、成熟性、适用性、实用性、效益性的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1.4 服务质量理论

服务质量理论始于20 世纪50 ~60 年代,是基于工业服务营销理论摸索创立的,主要界定服务结果应符合规范[14]。针对农业的特质性,服务质量应包括科研成果的科技质量和功能质量、农业经营主体的感知度、转化规模、经营效益、市场份额等,其目的是符合科技研发规范,达到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效益的预期效果。

2 科技服务项目研究背景

2.1 立项基础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是在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背景下而设立的省级财政项目,其主要目的是支持全省农业科研单位解决制约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培育一批农作物新品种,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一批农业发展模式,提升产业核心竞争能力。模式创新项目是基于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资助获得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等创新成果,围绕设施农业新模式创新与示范、规模生态高效种养殖新模式创新与示范、农产品加工新技术集成示范、江苏特点循环农业模式创新与示范、江苏主要粮油作物优质高产安全集成技术示范5 个方面,开展中试孵化、集成示范。表1 为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设立以来模式创新项目立项情况表,可以看出,项目经费数和立项数呈显著的正相关,经费由最初的250 万元增加到目前的1 000万元,实施项目数也由2007 年的12 项增加到2013 年的60 项。从申报情况来看,科技人员多集中在设施农业新模式创新与示范、规模生态高效种养殖新模式创新与示范,分别占立项总数的48.33%和36.67%,循环农业、大田作物、农产品加工是今后需要强化的重点方向。

表1 2007 年以来模式创新项目立项情况表Table 1 Details of mode innovation projects since 2007

2.2 运行流程

科学、合理的项目运行机制是实施好项目的关键。图1 诠释了科技服务项目的整个运行流程,可概括为4 个阶段,贯穿每一个阶段的纽带是由项目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的资讯反馈平台,负责项目的总体运行,每一阶段的问题、成效、发展趋势等按每月、每季度反馈,再进行调研、汇总,优化运行管理机制,以保证每一个阶段落到实处。第一个阶段是项目申报指南的制定,项目申报指南是在向全省涉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发布指南征集通知,以及结合江苏省不同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进行实地调研,电话咨询等基础上而制定的。第二个阶段是前期评审,包括项目申报、评审、立项,由项目管理部门根据申报指南要求,以及服务区域现代农业产业需求、政府需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对项目申报书进行内容审查,按专业组织领域专家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结合综合评议,确立立项支持项目,签订项目合同,项目经费采取报账制,在省财政厅授权下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统一管理。第三个阶段是中期评估,根据项目合同指标,按照项目展示时间、时令安排,针对自主创新成果应用情况、项目示范带动效果、新闻媒体宣传等方面,由项目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家通过电话督促、现场检查等方式全程跟踪。第四个阶段是项目验收,项目执行期结束,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主要考核项目成果的规模、影响和效益等,财务绩效由专项财务专家进行评价。

图1 科技服务项目运行流程图Fig.1 Operation flow cha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projects

2.3 实施成效

从实施效果来看,主要有4 种模式。一是下派科技人员,开辟项目带动模式。据统计,项目实施7 年来,共有约100 多位科技人员,通过专职科技服务、科技扶贫、科技镇长团、挂职宿迁和淮安科技副县(区)长等形式,示范推广自主创新成果,为区域经济和地方主导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二是培养种养大户,形成典型带动模式。科技服务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种养大户的示范带动,仅2012 年项目带动种养大户就在200 户以上,深受当地老百姓欢迎。三是对接农业园区,创新集成带动模式。农业园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模式之一,具有较强的集成创新、示范带动作用,目前,模式创新项目已与全省约40 个园区建立了科技对接关系,示范应用自主创新成果100 多项。四是培养本土专家,科技零距离模式。把培养农技能手、本土专家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本院也从去年开始组织了现代职业农民培训班,20 多个新型农手分赴各地,为园区、企业、合作组织、大户提供对口帮扶。

从图2 科技服务项目实施特征来看,实现了4个转变,即项目实施范围的拓展,由最初的苏北5 市转变为覆盖全省;项目服务主体由单一农户向园区、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项目实施内容由对农业一产的物化补贴式转向强化成果培育、产品服务、规划设计、信息服务等一二三产单项技术的转化应用;项目实施形式由简单的面上造势为主向培养种养大户、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撑科技园区等实事兼造势为主。

图2 科技服务项目实施特征转变图Fig.2 Change of the featur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projects

3 科技服务项目问题分析

如前所述,随着科技服务项目特征的转变,实施效果取得了骄人的成效,但在项目具体的实地检查调研中,发现急需完善提升以下几个方面,以保证项目落到实处。

3.1 项目指标显示度低,不能彰显农业科技服务特点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实施7 年来,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园艺蔬菜、粮油作物等新品种,研发了一批具有大面积应用前景的新技术,为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品种支撑和技术储备。模式创新项目的设立就是为了将这批新型实用的品种、技术进行中试孵化、示范推广,要求设施园艺核心面积不低于6.67 hm2,粮油作物面积不低于66.67 hm2。因此,在项目检查中,重点针对项目是否应用自主创新资金研发成果,以及成果应用规模,有无标识标牌和带动农业大户、农村妇女致富等指标。从图3 可知,其中有28.33%的项目核心基地实施面积偏小,未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有11.67%的项目应用的是非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资助的研发成果,26.32%的项目未在实施基地树立项目标识牌,13.33%的项目内容未提及对农业大户、农村妇女的科技致富带动工作。

3.2 项目基地随意变更,影响成果整体示范成效

为了充分彰显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研发成果的实效性,自2011 年起,在全省范围内筛选推荐省级农业园区作为资金项目的成果示范基地,并且每年进行优化调整。2013 年共筛选了40 个互相交叉的专业性、综合性农业园区,其中涉及设施农业的有31 个,循环农业6 个,信息农业3 个,盐土农业1 个,规模养殖4 个,保鲜加工3 个。要求所有的模式创新项目均要根据主导产业选择园区作为项目示范基地,然而,在实际检查中发现,有些项目虽然与园区签订了合作协议,但并未按协议在园区布点,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未与项目管理部门沟通的情况下随意变更示范基地,导致推荐的示范园区无模式创新项目实施,这类项目共占到总项目数的12.77%。

图3 农业科技服务项目主要问题Fig.3 Major problem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projects

3.3 项目实施内容简单,重复性高,不符合模式创新要求

项目实施是围绕某些特定目标进行的非重复性、实现具体产出目标的活动。在项目调研中发现23.40%的项目存在实施内容简单、重复性高、产出效率低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仅为示范而示范,只为示范基地提供部分种子种苗,或者进行小规模的品种种植、技术应用;其次是项目仅在本单位小范围试验基地实施,未辐射带动周边种养殖户;三是未进行与当地主推品种、技术的优劣度对比分析,未向研发单位准确反馈应用成果的优缺点,导致项目结束无成效数据和可总结推广的模式;四是同一项目组连年申报,在同一个地点,实施同一个内容,存在着规模无变化、技术未提高、效益不显著、创新性低等问题。

图4 科研单位科技服务项目统筹流程图Fig.4 Overall planning flow cha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projects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4 农业科技服务项目运行管理机制创新举措

针对农业科技服务项目实施几年来切实存在的问题,如何创新项目运行管理机制,构建一套科技服务理论,为全省乃至全国科技服务提供经验,创立示范模版,应重点探索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 整合资源,围绕需求设立科技服务项目

图4 为针对现行科技服务项目小而分散,示范基地亮度不够的现状构建的项目统筹流程图。科研单位应围绕在研课题成果转化需求、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单位科研目标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各级政府、农民真正需求,向项目管理部门在项目指南征集时进行反馈,再由科研单位合理统筹本单位科技人员,结合需求申报项目。要求项目不仅在能反映本单位特色的专业性亮点基地实施,也要在推荐的具有区域特点、现代农业特征鲜明、科技领先、管理先进、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综合性农业示范基地实施,最终达到推动成果转化、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政府满意的多赢目的。

4.2 强化前期立项评估,合理公平设立服务项目

直接服务于农民和农业生产的科技服务项目,虽然单体投资少,但覆盖面广,因此是否科学立项,不仅直接关系到有限资金的配置效率,也影响到科研成果的效能[15-16]。为避免科技服务项目重复性高、内容单一等问题的再次发生,要重点抓好前期立项评估。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管理办法,完善评估机制;其次,分产业聘请专业性、综合性评估专家,交叉评审,宏观调控,减少经验型和关系型评审,公平合理地设立科技服务项目。

4.3 制定科技服务特色的项目考核指标,确保实用性

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是衡量一个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砝码。针对科技服务项目的特殊性,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重点设立6 类考核指标(图5):第一是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资助的研发成果情况,包括应用规模、效益、影响等,占总分值的35%;第二是强化应用成果与服务区域主推成果的优劣度对比分析,促进成果的研发优化,占总分值的20%;第三是示范带动,包括对农技能手的培养以在科研人员未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也能顺利支撑产业的发展,以及对周边农业大户、农村妇女的示范带动以提高其致富技能,占总分值的25%;第四是对科技人员的驻点考核,要求科研人员在项目实施期限必须蹲点30 d 以上,给予及时的科技帮助;第五是项目的宣传,除在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宣传外,还规定了到项目示范基地考察调研的领导级别及次数;第六是其他可考核的指标,例如发表文章、申请专利等。

图5 农业科技服务项目考核指标分值比例Fig.5 The proportion of the indic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projects

4.4 创新项目管理机制,真实反映项目实效

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是有效地整合科技、财务、信息等资源,促进项目活动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基础[4]。一是不仅出台科技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科技服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在项目申报、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考核优秀等激励措施,也要扭转科研单位对科技服务的考核导向,提高科技服务考核分值;二是项目管理部门要肩负起统筹协调的责任,在示范基地选择、项目实施内容、对接方式等方面全局把关;三是追踪各类科技服务项目,做好前期评审、中期评估、后期绩效评价各阶段工作,真实反映项目实施效果,以为下年度项目立项实施提供参考。

[1] 陈学云,史贤华.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路径——基于农业科技大供求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4):73-77.

[2] 甄若宏,周建涛,邵明灿,等.简析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4):91-93.

[3] 杨 云,庞 宇,陶 蕊.辨析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四个关系[J].中国科技论坛,2012(12):155-158.

[4] 陈 怡.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创新的探讨[J].学术评论,2012(4、5):147-149.

[5] 廖明亮,徐 钢.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应注重模式选择[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2(9):94.

[6] 孙洪武,齐 博,刘志民.中试熟化型农业科研项目实施效果评估研究——基于农业科研跨越计划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2,33(11):122-128.

[7] 郑建初,周建涛,甄若宏,等.江苏农户增收新模式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5):54-56.

[8] 甄若宏,邵明灿,周建涛,等.构建促农增收的农业科技服务新体系[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2):125-126,132.

[9] 甄若宏、周建涛、郑建初,等.推动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服务的模式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4):75-77.

[10] 李秀琴.需求理论在区域人才工作中的应用[J].理论探讨,2011(6):224,226.

[11] 龚三乐.区域科技需求内涵分析与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6):46-50.

[12] 刘华周,黄德安.特色农业的经济学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1(6):39-42.

[13] 银纯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3.

[14] 雷江升.服务及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7(20):148-150.

[15] 杨 曼.江苏农业项目前期评估实践与机制[J].江苏农村经济,2012(327):67-68.

[16] 高淑坤,李雪光.农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6):310,312.

猜你喜欢

服务项目成果科技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工大成果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和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
科技助我来看云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科技在线
基于互联网地图语言的实时路况信息服务项目探析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