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乳化沥青选择性堵水室内研究
2014-12-23苏俊霖任茂马中亮
苏俊霖,任茂,马中亮
(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2.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 德阳 618000)
现有的选择性堵水剂主要有聚合物类、油溶性树脂类、油基水泥类和活化稠油类。水溶性聚合物及其交联冻胶优先进入不含油的孔道,但即使少量进入含油通道,也很难自行解堵;油基水泥主要堵塞高含水孔道,但在仅含少量水的含油孔道中也会凝固,选择性不理想;油溶性树脂具有选择性,但存在使用不方便、费用高等不足;活化稠油也有高的选择性,但耐冲刷性差[1-4]。针对当前堵水剂的使用缺陷,本文应用阳离子乳化沥青SW-1 对某海上目标油田(矿化度10 000 mg/L,地层温度65 ℃)进行了室内堵水实验,结果表明,阳离子乳化沥青具有高选择性、堵水能力强和地层伤害小的特点。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改性沥青(软化点90 ℃),工业级;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OTAB),化学纯;长链烷基脒基碳酸氢盐(HFF),自制[5];实验用水为现场模拟水,矿化度10 000 mg/L。
SG500 型实验室乳化机;XS-6A 型岩心流动实验设备。
1.2 乳化沥青的制备[6]
将0.3% ~0.5%的乳化剂OTAB 和HFF 溶于热水中,形成50 ~70 ℃的乳化剂水溶液。将改性沥青和乳化剂水溶液同时通过乳化机乳化一定时间,即形成阳离子乳化沥青堵剂SW-1。
1.3 岩心驱替实验
1.3.1 单岩心驱替实验 在填砂管中充填不同粒径的石英砂,得到与模拟地层渗透率相近的模拟岩心,并建立残余油饱和度,升温至地层温度65 ℃,注入一定量的乳化沥青堵剂,关井等候破乳,再转水驱,稳定后测定填砂管的渗透率,评价乳化沥青堵剂的封堵性。
1.3.2 双并联岩心驱替实验 将2 支规格相同的填砂管并联,在填砂管内分别建立残余油和残余水饱和度,分别模拟水流和油流通道,实验评价乳化沥青堵剂选择性。
2 结果与讨论
2.1 注入选择性
将1#、2#岩心管并联,分别模拟地层的油层和水层(见表1),然后用配制的阳离子乳化沥青堵剂进行驱替,分别计量1#、2#的流出量,结果见表2。
表1 选择性注入实验岩心参数Table 1 Core parameters of selective injection experiments
表2 地层出水随驱替体积的变化Table 2 Formation water change with displacement volume
由表2 可知,阳离子乳化沥青堵剂体系可优先进入模拟水层,只有当驱替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乳化沥青才少量进入模拟油层。这是因为根据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亲水性堵剂优先进入含水饱和度高的地层,即使进入油层,也沿高含水饱和度的注入水突进通道进入,破乳吸附堆积形成低渗透层,抑制注入水突进。
2.2 选择性封堵能力
用3#岩心模拟油层,4#岩心模拟水层(见表3),用单岩心驱替实验考察阳离子乳化沥青的选择性封堵能力,结果见表4、表5。
表3 选择性封堵实验岩心参数Table 3 Core parameters of selective sealing experiments
表4 乳化沥青SW-1 对水层的封堵能力Table 4 Sealing capability of emulsified asphalt SW-1 on the water-layer
表5 乳化沥青SW-1 对油层的封堵能力Table 5 Sealing capability of emulsified asphalt SW-1 on the oil-layer
由表4 ~表5 可知,阳离子乳化沥青堵剂SW-1堵水率为97.8%,封堵强度达2.8 MPa/m;而油相渗透率仅下降7.8%,对油层伤害较小,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封堵能力。这是因为:注入地层中的乳化沥青,一方面带正电的乳化剂OTAB 被带负电的岩石吸附;另一方面,乳化剂HFF 在地层温度下分解,导致乳化体系破乳,沥青析出。在低于沥青软化点的温度条件下,沥青以粘弹性固体存在,较硬的部分可作为架桥粒子在地层孔喉处架桥,较软的部分不仅与多孔介质表面发生吸附,且在压力作用下变形变软、相互聚集堆积成团,填充在架桥粒子之间的空隙、架桥粒子与地层之间的空隙,形成致密封堵层,故突破压力和封堵强度较大。而沥青可大部分溶解于油中,不能封堵油层。
2.3 耐冲刷能力
将进行了选择性封堵实验后的3#岩心,用单岩心反向驱替实验评价阳离子乳化沥青堵剂SW-1 耐冲刷能力,结果见图1。
图1 阳离子乳化沥青SW-1 耐冲刷性测定Fig.1 Determination of cationic emulsified asphalt SW-1 resistance to washing
由图1 可知,乳化沥青堵水后反向水驱过程变化基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时,压力迅速升高,达到突破压力后,压力又迅速下降,表明水驱初期沥青填充于岩石空隙中,当达到一定压力后突破沥青,有水流通道形成;第二阶段中,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基本趋于稳定,稳定时间较长,且不再下降,说明流道基本稳定,沥青与岩石间的相互作用较强,SW-1 堵剂具有较强的耐冲刷性。
3 结论
(1)阳离子乳化沥青堵剂SW-1 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基本能实现“堵水而不堵油”。
(2)阳离子乳化沥青堵剂SW-1 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封堵能力和耐冲刷能力,堵水率达97.8%,封堵强度达2.8 MPa/m,而对油层渗透率降低率仅为8.9%,伤害较小。
[1] 李宜坤,覃和,蔡磊.国内堵水调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钻采工艺,2006,29(5):105-106.
[2] 白宝君,李宇乡,刘翔鹗.国内外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综述[J].断块油气田,1998,5(1):1-4.
[3] 刘一江,王香增.化学调剖堵水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4] Duan Ming,Du Jie,Jiang Xiaohui. Synthesis of a novel double-tailed catonic switchable surfactant[J]. Advanced Engineering Research,2010,3:47-52.
[5] 周鸿顺,汤发有.阳离子沥青乳化剂与乳化沥青[J].石油化工,1994,23(10):693-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