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江港口群及集疏运系统整合优化研究

2014-12-23杨光华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132

物流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集疏运湘潭株洲

杨光华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2)

YANG Guang-hua (Schoo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Hunan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College,Changsha 410132,China)

水运作为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南省把它作为“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支撑。湖南水运发展的重点是港航的合理布局和其配套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特别是将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基本建成以长沙、岳阳等国家内河主要港口和其他重要港口为节点,与其他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内河水运体系[1]。湘江上主要港口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各港的发展出现了水平不一、定位雷同、功能重复、腹地交叉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港口间的无序竞争,对于区域港口和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从长远来看,港口不能只依靠简单的规模化发展,而应在一定区域内组建成港口群体,实行内外联动发展,在各自优势上依存互补[2]。并且注重区域内港口群而不是单一港口的集疏运网络协调发展,各种运输方式与港口相互衔接,成为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真正意义上的水陆交通枢纽。因此,关于湘江港口群以及集疏运优化问题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对于港口群以及集疏运研究,国内主要集中在区域港口群协调联动发展的机制、原理、方式等[3],以及沿海港口群集疏运系统[4],湘江水运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株潭港口[5-7]。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港、内河港口,特别是内河港口群与集疏运输网络系统综合化研究仍较少。

1 湘江港口群结构

随着湘江航道不断改善,湘江水运的货运量不断上升,促进了湖南经济发展。据统计,2012年湘江水运完成货运量1.12亿吨,占全社会总量的8%,占全省水路货运总量的60%,历年呈上升趋势,湘江水运已成为湖南省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湘江沿江地区成为湖南的经济增长极。根据湘江航道和城市布局情况,湘江港口群可分为长沙港区、湘潭港区、株洲港区、岳阳港区、衡阳港区等几个部分。根据各港口在湘江区位情况,可分为上游衡阳港区、中游长株潭港口群、下游岳阳港口群。

1.1 长沙港区结构

长沙港位于湘江中下游,长沙港岸线将从目前集中在霞凝港上下游两岸,变为霞凝港区、新康港区、铜官港区和客运港区4大港区。新建的长沙霞凝新港是天然深水良港,为全国内河 28个主要港口之一。长沙新港规划建设货运泊位14个,其中千吨级泊位11个,其他泊位3个,港口年吞吐能力集装箱20万吨,件杂重件货物500万吨,规划用地1 500亩,建港区铁路专线,港区工程分一、二、三期建设及配套物流园建设项目,长沙新港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内河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主枢纽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强劲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港口吞吐总量自2000年起年均增长达27.3%。综合分析预测,长沙港货物吞吐量2020年将达到8 000万吨。

1.2 湘潭港区结构

湘潭港位于湘江下游,湘潭港区全长42公里,目前形成了九华、易家湾、铁牛埠等5大港区,拥有泊位55个,已建成1 000吨级泊位10个,500吨级泊位7个,拟建和在建的1 000~2 000吨泊位达5个以上。湘潭港作为湖南省以及全国内河重要港口,2010年港口吞吐量达1 164万吨,正从单一的百货码头向集煤炭、矿石、成品油、集装箱于一体的功能齐全、层次分明的内河千万吨大港迈进。

1.3 株洲港区结构

株洲港区有永利港区千吨级码头、铜塘湾液危货码头、建霞民营码头等港口。至此,千吨级集装箱、件杂货泊位4个,500吨级件杂货泊位3个、液货泊位2个,具备危险货物作业资格的码头4个。铁路专线2条,以及2 500米长现代化卤水管道输送线1条,现港口年吞吐能力达400多万吨。

1.4 岳阳港区结构

岳阳港分为11个港区:长江沿岸港区6个,华容港区、君山港区、城陵机港区、道仁肌港区、陆城港区、临湘港区;湘江沿岸港区5个,湘阴港区、泊罗港区、岳阳县港区、岳阳楼港区、七里山港区。其中300~1 000吨级泊位63个,1 000~3 000吨级泊位27个,3 000~5 000吨级28个,5 000吨级泊位2个,300吨级以下泊位27个。57个1 000吨级以上泊位(含1 000)有54个在岳阳市城区港区,300吨级以下泊位和自然岸坡主要分布在各县(市) 区港区。2012年岳阳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04亿吨。

1.5 衡阳港区结构

衡阳港划分为:金甲岭港区、松木港区、丁家桥港区、文昌港区、东阳渡港区、合江套港区共6个港区。合江套港区以客运为主要功能,金甲岭港区、松木港区主要功能为运输散货、件杂货,丁家桥港区主要功能为运输重件、件杂货,文昌港区、东阳渡港区主要功能为运输件杂货。衡阳港口货运码头以2 000吨级、1 000吨级和300吨级货船为设计船型。根据吞吐量预测,衡阳港2015年、2020年、2030年吞吐量分别为757万吨、1 145.8万吨、2 638.4万吨。

2 湘江港口群整合优化

2.1 战略整合优化

从全省战略高度统筹开发建设湘江水运项目。重点建设发展长沙港、岳阳港等主要港口,特别是加快岳阳城陵矶新港建设。湖南省重点建设:一是岳阳港工程:投资100亿元,重点建设岳阳港城陵矶(松阳湖)港区二期工程,岳阳港临湘港区鸭栏码头工程、华容港区塔市驿码头工程、湘阴港区漕溪码头工程、岳阳县港区鹿角码头工程、君山港区荆江门码头工程、汨罗港区一期工程等项目。二是长株潭港口群工程:投资100亿元,重点建设长沙港霞凝港区三期工程、长沙港铜官港区一期工程、湘潭港易俗河港区一期工程、湘潭港铁牛埠港区二期工程、株洲港铜塘湾港区一期工程、株洲港铜塘湾港区二期工程等项目。三是湘江千吨级航道工程:规划投资61.9亿元,重点实施株洲至城陵矶和衡阳至株洲2 000吨级航道建设工程、永州至近尾洲航道改扩建工程、株洲至城陵矶航道提级建设工程。

2.2 信息整合优化

现阶段湘江各港口的粗放经营,管理者在港口物流建设中的理念和规划还不够全面,使得物流相关信息技术没能很好地应用到现代港口物流经营管理中。虽然,各个港口经营者都意识到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物流信息资源,构建自己的物流信息平台,但是在行动中却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迟迟不能推出。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缺失,大量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区域内相关货源便被其他运输通道给抢走,对外部市场信息的反应迟钝,也导致港口物流企业流失了大量生意,进而影响到整个港口物流业的现代化发展和物流服务效率的提升,也就慢慢失去了在物流市场竞争的优势。

现湘江港口群的一些港口企业开发了部分专项业务处理信息系统,但这些港口间的信息系统还缺乏整合、集成度和共享性不高,也未在港口群内实现共享。各港口和港口企业系统的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信息系统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整个湘江航运信息系统集成。湘江港口群可采取的信息整合联动模式,由湖南省水运主管机构如省水运管理局,或省航运集团公司统一规划和建立一个信息联动平台,服务器设备、信息资源等后台主要软硬件系统均被物理地集中于总部,在上层层次实现数据的集成共享。长沙、岳阳、湘潭、株洲、衡阳各港口企业为远程用户,拥有独立的账号,保持各港口一定独立性的同时实现了港口群信息的高度集成,以及货运等信息的共享。

2.3 服务区域整合优化

根据湖南省和湘江沿岸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湘江各港口群发展布局可知。长沙新港作为湖南省最主要港口以及长株潭港口群核心港口,各种货物吞吐量都比较大,集装箱的吞吐量也占很大比例,国际集装箱年吞吐量增长较快。服务范围除了长沙市区以及长株潭地区外,腹地范围甚至全省和部分省外。长沙新港周边有很好的物流条件,附近新建的长沙铁路货运北站最大货运吞吐能力可达2 000万吨/年,是中南地区重要的货运枢纽站。周边长沙金霞保税物流园区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长沙港区这些通畅的水、陆交通网络和区港联动条件,可以为进出口货物储存、分拨、配送提供快速通道。所以它可以为长株潭和全省提供方便货运业务。湘潭港水运比例较大,有便捷的铁、水分流条件。湘潭周边重型工业强劲,矿石钢铁量大,有湘潭钢铁厂、涟源钢铁厂等大型钢铁和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仅2个钢厂每年从国外进口的矿石近1 000万吨,出口钢材近2 000万吨中绝大部分通过水运。湘中、湘东腹地的一些货源对湘潭港水运的依赖性也较大。湘潭港区可为湘潭以及湘中地区工矿企业提供大宗货物服务条件。株洲港位于铁、公、水交汇的枢纽。株洲是湖南省主要工业城市,较大的工业产业规模,有株洲车辆厂、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冶炼厂等大型企业。港口货物大宗货源集中,有大量进口的矿石,大量出口的有浏阳、醴陵烟花鞭炮及其他农副产品等,株洲港可服务株洲工矿企业和湘东大宗货物以及特种货物进出。岳阳港已发展成为以能源、原材料、外贸物资、粮食、纸品、化工、建材等物资为主,水陆中转,兼有客运旅游等多功能综合性外向型港口。它是交通部公布的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湖南省唯一的长江对外口岸,也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之一。它物流腹地达到全省、甚至邻近省份。衡阳港为衡阳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内河重要港口、湖南省中南部地区航运中心和湖南省大港口,是中国内陆重要的钢管产品、煤炭、矿建材料等多种物资运输的集装箱港。是湖南省地区对外物资运输集散基地,为衡阳市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运输保障。

2.4 运营定位优化

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和长株潭城市群核心使长沙港成为长株潭甚至湖南省港口体系的中心港,而长沙新港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水陆条件、集疏运条件为长沙港成为港口体系的中心港口提供有力保障。长株潭港口体系的港口货种结构差异也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各港口分工逐渐明显。长沙港的集装箱专业水平高,液体散货、件杂件、干散货的专业化虽不明显,但也占有一定份额。株洲港的液体散货、干散货和湘潭港的干散货、件杂后的专业化程度高。在长株潭港口体系中,长沙港由于经济和地理位置优势,可按服务于长株潭区域经济的多功能、综合性水上货物集散港口,也是湖南省主要集装箱港口。株洲港口和湘潭港口结合自身特点,重点建设干散货、液体散货和件杂货泊位,在功能上与长沙港互补,从而使长株潭港口体系发挥最优整体效益[7]。岳阳港区扼湘、资、沅、澧、洞庭湖与长江交汇之咽喉,属水运枢纽位置。其中城陵矶港区为岳阳港的核心港区,是以集装箱、件杂货、大宗散货和粮食为主的,大型铁公水联运的综合性港区。城陵矶新港区建设成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现代物流的重要园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门户。衡阳港为衡阳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内河重要港口、湖南省中南部地区航运中心和湖南省重要港口。

3 湘江港口群集疏运优化

3.1 湘江港口群集疏运优化

高速通车总里程达3 968公里,全省“两纵五横”的高速公路骨架网基本形成。预计到2020年,全省将形成“七纵九横”为骨架的高速公路网。湖南铁路营运里程达3 840.7公里。形成湘江流域“三纵三横”普速铁路网。这些多为湘江流域主要港口提供了较好的后方集疏运条件。主要有如下几大通道整合:沿湘江流域南边通道主要有:公路:京珠高速湖南段,岳临高速,107国道;铁路:京广铁路湖南段;水运:湘江航道。东西通道主要有:公路:长常高速,沪昆高速湖南段,衡昆高速湖南段;铁路:长石铁路,湘黔铁路,湘桂铁路。其中重点是做好长沙霞凝港、岳阳城陵矶港的与这些通道的集疏运优化。

3.2 湘江各港口集疏运优化

长沙港现在建设的霞凝主港区条件优越,港区后方预留了足够的陆域纵深,港区纵深为300~500m不等。港区集疏运条件良好,京广铁路线和石长铁路线交汇于霞凝,形成铁路枢纽。公路交通也比较便捷,芙蓉北路与绕城高速为港口提供快速公路集疏。但随着货运量增加,长沙新港应扩建新港路等港区与后方公路、铁路的联接道路,以及与城市北二环城市主干道联接线。所以长沙港区集疏运优化主要在与港区与后方铁路货场、城市主干道、公路以及霞凝物流园区联接道路的扩建以及新建。

株洲港主要港口铜塘湾港区离城市中心较远,陆域条件及集疏运条件较好,有一定发展余地。港区内有两条铁路专用线,铁路经市内喻家坪调车站可与株洲市北区20余家大中型工厂相连接。但与城市外围环形和高速公路相距较远,所以应优化与工业区以及城市主干道、高速联接道路扩建,与红港路、沿江大道建设。

湘潭港九华港区陆域宽阔,后方腹地为九华经济区,交通为最近规划城市网,宽捷方便。注意与长潭西、沪昆高速,以及与湘潭市区连接线的优化联接。铁牛埠港区处于湘潭钢铁厂、湘潭电机厂等大型企业旁边,主要为周边大型企业货物集疏运,所以应优化与湘钢等厂区、货场等进出通道优化,以及与京珠高速联接线的建设。

岳阳港主要港区为七里山港区、城陵肌港区、道仁肌港区、陆城港区。上起东风湖,下至陆城新港。其集疏运系统改进方案归纳为:公路5纵7横,铁路2纵1横,管道3连线。重点优化好港区特别是城陵矶港口与腹地主要公路沿湖大道、107国道、岳临高速、铁路货场松阳湖地段1 500~2 000万吨工业编组站的联接线。

衡阳港区集疏运改进方案主要为:做好沿江路(湘江路)改进,与城市主要工业区的联接,以及与城市一环线、衡邵高速、岳临高速、衡昆高速的联接。

4 结束语

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帮助湖南水运建设稳步发展的有利条件下,湖南应该抓住发展机遇,将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基本建成以长沙、岳阳等国家内河主要港口和其他重要港口为节点,与其他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内河水运体系。在湘江港口群形成定位明确、功能各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港口群,在各港口之间形成战略优化、信息优化、运营优化、功能优化和服务区域优化的港口联动机制,并优化湘江港口群集疏运环节,发挥港口群集体优势、提高市场物流竞争力。以湘江港口群为基础,通过各个港口在功能上的优化组合,从而形成功能全面、竞争力强大的港口物流体系。通过对区域内现有港口进行优化布局,从而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形成区位竞争优势,逐渐在激烈的运输竞争中抢占有一席之地,适应湖南省现代经济不断发展对物流服务的迫切需要。

[1]湖南省政府.湖南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DB/OL].(2013-11-16)[2014-01-30].http://www.hunan.gov.cn/zwgk/ghjh/fzgh/201212/t20121210_697882.html.

[2]李昌明,杨明明,沈杰.一体化环境下津冀港口群战略联盟构建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7):274-278.

[3]黄洁婷.三峡库区港口群联动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 董洁霜.港口集疏运系统优化模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7,29(5):453-456.

[5] 胡富君.浅析长株潭水运与港口一体化优势[J].交通企业管理,2010(10):6-7.

[6] 蒋龙平.对湖南“3+5”城市群水运发展的思考[J].湖南交通科技,2011,37(3):115-117.

[7] 韩时琳,慈庆玲,赵利平.长株潭港口的定位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09(1):68-71.

猜你喜欢

集疏运湘潭株洲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广州港集疏运系统仿真研究*
湘潭是个好地方
我国沿海港区分布特征与集疏运能力评价*
湘潭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作品选
天津国际航运核心区视角下的天津航运发展
建立铁路快速货物公铁联运集疏运系统的思考
株洲三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