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评估
2014-12-22杨东华
杨东华
[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的临床效果,探究LM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后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医院门诊收入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LM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一般情况。 结果 研究组术后随访妊娠率为76.7%,对照组为51.7%;研究组术后盆腔粘连率为13.3%,对照组为31.7%;两组患者在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率、病率、盆腔粘连、康复时间、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M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确切,可降低盆腔粘连等并发症,患者康复快,可作为有妊娠需求患者的首选术式。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2-182-03
子宫肌瘤又称纤维肌瘤或子宫纤维瘤。目前,临床中子宫肌瘤多为良性病变,有针对性地选择可有效治疗的措施是治愈子宫肌瘤的关键,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的且广泛应用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1]。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患者对医疗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关注临床治疗效果,更关注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美观度等方面。笔者于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其中单发性肌瘤64例,多发性肌瘤56例;浆膜下肌瘤98个,壁间肌瘤91个。所有患者婚姻完整、配偶性功能无障碍,均有生育需求。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6~45岁,平均(35.1±1.1)岁;肌瘤直径1.4~9.0cm,平均(5.2±1.3)cm。对照组患者年龄29~45岁,平均(34.7±1.5)岁;肌瘤直径1.6~9.0cm,平均(5.4±1.8)cm。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肌瘤直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取标准
本组12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收入后确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1)年龄不超过65岁;(2)符合子宫肌瘤行切除术的指征;(3)经病理切片确诊;(4)本人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气管内插管全麻。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切除子宫肌瘤。研究组患者全麻后取膀胱截石位,腹部选4点进行常规穿刺,置入腹腔镜及手术机械。在腹腔镜监视下将12U垂体后叶素注入肌瘤与子宫体之间的切口位置,再沿着子宫横向将肌瘤切开,剥离表面浆肌层显露瘤体,完整剥除肌瘤,剥除肌瘤同时采用双击电凝进行止血处理。采用改进缝合方式,选择1号无损线进行直辱式卷折对肌瘤床进行缝合。切缘内翻填充瘤窝。若肌瘤较多且间隔距离远,则逐个剔除后缝合,剥出的肌瘤使用电动粉碎机进行旋切粉碎后取出,冲洗止血。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镇痛药使用情况;(2)嘱患者1年内随访,了解复发率、妊娠率等。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并发症等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系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是一种对雌孕激素具有依赖性的肿瘤,在30~50岁女性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临床中最有效、直接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LM的实施受子宫肌瘤大小、数目、生长部位限制,手术禁忌证包括[3-4]:(1)患者存在4个以上直径>3cm的子宫肌瘤;(2)肌瘤平均直径超过10cm;(3)患者自身不具备长时间气腹条件。目前,LM适用于浆膜下肌瘤和易于摘除且不用进入宫腔内的肌壁肌瘤。
子宫肌瘤采用LM术进行治疗,弥补了传统开腹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不足,具有微创、切口美观、疼痛弱、康复快等优势[5]。以往认为LM的操作难度较大,其原因主要是镜下操作、缝合技术不熟练以及缝合的方法不利于止血,导致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6]。因此,腹腔镜手术要求术者具备优良的腔内、外缝合与打结技术,且应根据自身手术经验选择合适患者。传统LM术对创面采用连续或者间断缝合,大量临床实践显示连续缝合过程中丝线易松动,而间断缝合的打结次数较多,不易拉紧,不利用创口愈合;同时,上述两种缝合方式均不能让瘤腔完全闭合,且缝合后创口易渗血,导致手术时间长和术中出血量增多[7-9]。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出血量为(107.4±65.3)mL,对照组为(115.3±68.4)mL;
研究组手术时间(93.4±28.7)min,对照组为(100.7±32.2)min;明显对照组出血量大且手术时间较长。本次研究选取缝合改进的LM术,术中选用无损伤的1号线进行直辱式的卷折连续缝合法,促使切口边缘卷折内翻,对瘤窝具有填充作用,更利于压迫止血和拉紧缝合[10-11]。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盆腔粘连率为13.3%,对照组为31.7%,明显研究组盆腔粘连率更低,且两组在盆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0867,P=0.0166)。与相关文献[12]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该方式的临床止血效果好,缩短了收缩时间,缝合表面光滑,能显著降低盆腔粘连的发生[1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为8.3%,对照组为83.3%,明显研究组术后疼痛程度更弱;研究组术后随访妊娠率达76.7%,对照组为51.7%,明显研究组妊娠率更高;两组患者在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率、病率、康复时间、妊娠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LM应用于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对患者创伤小,切口愈合快、美观,患者住院时间更短,还能显著降低术后盆腔粘连的发生,保留了患者生育功能,不失为子宫肌瘤治疗中一种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 于达,杨永华,林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原位粉碎并核除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4):23-24,26.
[2] 尹航.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98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3):168-169.
[3] 梁小霞,谭瑞金,黄晓敏,等.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36-138.
[4] 范丽.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44-45.
[5] Gargiulo AR,Srouji SS,Missmer SA,et al.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compared with standard laparoscopic myomectomy[J].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12,120(2Part.1):284-291.
[6] 张新芬.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护理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3):3677-3678.
[7] 马秀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5):701-703.
[8] Vercellino G,Erdemoglu E,Joe A,et al.Laparoscopic temporary clipping of uterine artery during laparoscopic myomectomy[J].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12,286(5):1181-1186.
[9] 张晓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手术技巧探讨[J].中国医刊,2014,49(2):73-74.
[10] 刘莉.腹腔镜下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切除术51例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1,3(1):46-48.
[11] 滕燕伊,孙岭梅,任汝仙,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路径评价[J].重庆医学,2013,42(18):2153-2154.
[12] 王晨笛,王海英,杨云,等.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与单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8):634-637.
[13] 曾秀华,许学岚,王春平,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48例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7):541-543.
(收稿日期:201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