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我拿什么吸引你?

2014-12-22王玲玲

教育 2014年34期
关键词:刘慧精神儿童

王玲玲

刘慧,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授课专家、江苏省教育评估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学校骨干校长高研班主讲教师、西南大学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兼职指导老师。先后获得“全国少先队科研先进个人” “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 “ 苏州市首届姑苏教育领军人才”等称号。

一个人,一所学校,一座城市,一个民族,都是依靠精神而站立。这种精神,须经过百年沉淀的。张家港实验小学校长刘慧认为:让学校成为美好的童年记忆,在中国梦的召唤中,“创意实小,实验梦想”正在改变着与世界相处的姿态。改变的路径有千百条,改变的方式有千万种,而在每个实小人心中,不变的是那一声源自儿童立场与游戏精神的深度叩问:孩子,拿什么吸引你?这叩问是对自我教育的审视与警醒,更是对儿童世界的尊重与关怀……

调整自我,重组存在空间

刘慧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她先后主持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当代幼儿原色教育的实践研究》并获第二届省精品课题优秀主持人奖;出版个人教育专著《寻找失落的游戏精神》;主编《向着太阳走》并获省第三届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近年来,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在全国各地做学术报告、专题讲座40余次。

刘慧说,“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数番来回的可贵经历,让我对低年段儿童尤其是一年级儿童有了更全面的察觉,有了更真切的理解,更深入的解读。因为懂得,所以面对他们时,我和我的学生更温暖,更宽容。”

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存在着明显区别:上课时间,由原来的25分钟变成了40分钟;上课环境,由原来的综合教室(学习、活动、休息等为一体)变成了单一的学习空间;上课程序,由以活动为主变成了一天6节课的学习模式;没有了甜蜜的小点心,没有了舒服的小床,也没有了下午茶。这些变化必然给初入学的孩子带来诸多不适。究竟该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才能帮助他们从形式到精神上,完成一种顺应天性的自然过渡,并在这些变化与不适中找到他们成长的起点呢?要让实小成为每个初入学孩子心目中的乐园,让每个一年级孩子都喜欢上学,这是多么重大,多么严肃的话题啊!我们不断追问并创意着,实验着。

刘慧说,学校,应该是能够装得下“心的生活”的地方。心之向往,脚步格外轻盈。心在,一切都在。为了迎接每个未来的实验小主人,当他们还在出发的路上,我们就已经开始充分准备了,他们首先是活生生的儿童,而不是标签式的学生代码。充满仪式美感的开学第一天,我们用简约但绝对隆重的仪式,让每个孩子尽情享受“我是小学生啦”这一体验。他们与父母牵手走过寄寓智慧大道的红毯,走向代表智慧之门的气球拱门。在心愿墙上,在教室里,按手印、签名、寄语,留下成长的珍贵瞬间。在第一次升旗仪式上,他们聆听校长的故事,获得第一份礼物——金色门票。这一天,每一位老师都是最亲切的导游,陪着初来乍到的“小游客”走过“童心迷宫”,穿过“时光隧道”,嬉戏在百草园中,休息在成长树下,小桥流水,绿树葱郁,枝藤满架,草地茵茵;碧空蓝天、四季花香……实小的每一条路,每一棵树,都成为会呼吸的画卷,给新来的孩子留存最幸福的第一印象。

发现孩子成长的靓影

刘慧说,选择一年级两个班进行尝试,把原本生硬、冰冷的不锈钢餐盘,变成颜色素雅、材质细腻的陶瓷餐具。无论从视觉还是触感上,我们相信,他会带给孩子更多家园的温馨感。我们不止一次发现,许多孩子都很喜欢这套餐具,在使用时,会本能地生发一种珍爱之情。他们小心翼翼,轻拿轻放,不让汤汁溢出。当音乐悠悠响起,他们对着陶瓷餐具,举着筷子,享受着心灵与舌尖上双重的美味。打破思想的疆域,教育无处不在,高雅优美的器物化身为无言的师者,培养孩子的宁静优雅。有温度的午间“家庭作业”——“饭后要漱口哦!”这是极为家常的家长式提醒。而这句话已流行在实小。每当用过午餐,老师们都会这样贴心地说上一声。孩子早已习惯,他们带着小茶杯,走向直饮水边,有序地取水漱口。涓涓细流间,每个老师都是妈妈,每个学生都是孩子,大家共同完成了一道有温度的午间“家庭作业”。

刘慧认为,除了这些细致而持续的生活提示外,教育触角还敏感地延伸至一个个隐秘的角落:调皮男生如厕时,常常不讲规则,因此男生厕所常常异味十足。常规的说教,起色不大。那么,就在他们的淘气上做点文章。小便池对面,根据低、中、高学段男生的身高特点,分别贴上了醒目的小红圆点。哈哈,有了目标,小便顺利入池了。这是多么好玩又多么有意思的游戏呀!老师们变身为隐在幕后的魔法师,不动声色引导孩子,成为游戏主角的孩子自然接受着化育,却又全然不知。一年级的班主任,在新生入学的近一个月里,几乎整天呆在孩子的世界里,不是为了看管,而是为了观察、安抚和引导,直至与他们融为一体。教师在观察中记录孩子学习的内容与情绪变化。为赢得孩子的心灵储备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教师应用充满母性的爱,舒缓安抚着那些年幼的心灵,每天帮助孩子寻找家的气息与爱的味道,蹲下身子抱一抱,露出笑容夸一夸,绘声绘色讲一讲故事,饶有童趣地玩一玩游戏。于是,教室成为家园,老师是妈妈,也是朋友,与学生一起为每天的生活涂抹着幸福的色彩。

当关注的重心放在孩子真实的生命过程中,而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以接近地气的方式,形象地诠释了儿童的成长所需。师生关系也不再局限在教师与学生这样的单行道上,深入童年的内心,一次次,惊喜地发现了孩子成长的靓影。

营造“适宜温度”

刘慧说,学校,是能够装得下“人的苏醒”的地方。美本身就是一个苏醒的自由过程。教学中,我们习惯常常去教育甚至斥责游戏中的强者,安抚弱者,这也是一线教师对儿童游戏惯常的行为方式。我们将这司空见惯的游戏处理方式,作为一个深入研究儿童游戏精神的话题,一场深度研讨便引发了一场在校时间的“21天美丽行动”的变革。

置身于校园环境,儿童必须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遵守规则,才能让环境有序;但若是过分讲究规则,强调规则,他会让儿童丧失对校园生活的兴趣。这是对自由的变相剥夺,更是对儿童立场与游戏精神的误解,好的教育必将因此失去26摄氏度的“适宜温度”。endprint

儿童的自由像新鲜升腾的阳光,这种原生态的自然,决定了他们的发展也应该走向自然。他们的自由需要有纪律边界,但不能受制于纪律的束缚。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 “21天美丽行动”的新鲜召唤与极富冲击力的主题:“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行为我做主”“我的承诺我兑现”,这些是自主、诚信与爱的落脚点,用形象化、细致化、温情化的设计手法,呼吁每个家庭与孩子一起签署美丽契约,共同奔赴这场美丽行动。尊重儿童,从游戏精神出发的“21天美丽行动”引发了远远超越21天的成长动力,独特的召唤,涌动的回音,纷呈的精彩,造型各异的“21天美丽行动卡”是每个孩子璀璨心情的折射,更是童年幸福成长生动联结。

一个个家庭,因“21天美丽行动”而呈现一幅幅温情画面。富有特色的“班级小目标”是每个团队精神成长的加速器。“我的美丽记载卡”的晾晒,让我们清晰看见,每个孩子,在走向自由的规则之路,如何一步步迈开脚步,步子也许有长有短,有深有浅,但方向都是如此清晰。

摒弃一连串的“不准”组成的话语体系,我们将研究以行动书写在孩子的心田。“自己穿衣、穿袜”“上下楼梯靠右行,乘坐电梯靠右站,不给别人添麻烦”“诚信伞及时归还”“三味书屋,诚信购书”,正是这些细小的事情,孩子才有机会通过行动证明内心的成长;正是这个看似简单但内涵丰富的数字,孩子才心甘情愿,一步步走向优质的习惯。“21天美丽行动”就这样从一个孩子开始,从一个老师开始,从一间教室开始,从一个家庭开始,扩散开来,于有形无形间传递着26摄氏度的温度。从 “21天美丽行动”出发,唤醒更多个关于校园、关于童年、关于自由、关于规则的美丽行动。

形成理想中的爱学课堂

刘慧说,有份调查研究表,是我们开学初针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的起点设计的。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学前让孩子进行拼音培训确实弊大于利。透过这些分析,我们解读出目前在一些家庭教育中出现的“盲区”:担心孩子学不好,便违背学习规律,试图通过揠苗助长的培训形式,而从来不考虑这种形式对孩子学习的习惯形成与能力培养会带来什么不利。

学校,是能够装得下“人的天性”的地方。我们正在探讨并建构的爱学课堂,一定要拥有这样优美环境。尽管还是雏形初显,尽管还在路上,但我们已经从最细小的节点开始去触摸他的内质,把握他的规律,领悟他的内涵。在这里,不用高深理论与八股文式的表述方式,只是选取真实的场景,生动的情节,以拼音教学改革出发,如何用儿童之桨,游戏之帆“引渡”每一个学生,将他们引向爱学的自由境界,形成理想中的爱学课堂。

为什么孩子们学得快乐,甚至忘我?刘慧说,因为,在这样的学习磁场中,课堂可以没有围墙,教室可以没有围墙,学习的课桌不再是局限在教室里,他们的课桌随处可见。而且,时时处处都充分释放着一种游戏的精神。阳光轻洒,绿草如茵,他们可以跟随美术老师在百草园,对着画板实地写生;藤蔓低垂,枝叶轻摇,他们可以穿行在花架下,即兴展开一次微型的拼音擂台秀;云朵微笑,阳光正好,他们可以随意的漫步,自由的奔跑,突然发现常见的景致中,竟然潜藏着来自学习王国的奥秘……

来到实小,一定经过了一条“会呼吸的路”。路的两边,小草如茵,向阳而歌。中央的花坛,花色缤纷,迎风怒放。行进其间,谁都会爱上这样有生命的路。学校把这条路的景观寄寓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让生命得到顺乎天性的呼吸,学生怎能不爱学?什么才是爱学的课堂?爱学课堂一定是坚守儿童立场、释放游戏精神的课堂。他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将世界请进了教室。学习不再是为明天的生活做准备,不再是为明天而存贮预言,学习本身就是游戏,就是生活,就是走向明天的最佳路径。

给自己一座心灵后花园

刘慧说,教育感官调整与空间重组下师生关系的全新解构,营造没有围墙的爱学课堂,一切创意行为,一切美丽实验,都源自于最朴素价值与立场——以儿童为中心,源自于最真诚灵动的发现与追寻——游戏精神。无论是课程文化,还是内在的修炼,始终遵循属于儿童世界的规律,始终致力于唤醒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愉悦与规则并存的创意平台。刘慧深知,一个校长直面一所学校所培植的精神与信仰,所灌注的价值理念,所传递的管理思想,所设计的创意蓝图不论多么理想,多么完美,只有当他成为每个教师愿意主动点燃的思想灯盏,自觉行走时依循的方向指南,这一切才会生形成一个共振的正向磁场。实小的每位教师是有价值的主人翁与生力军。他们敏感而自尊,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点亮他们平凡的日子,让他们拥有一座心灵的后花园,放松心情,放慢脚步,徜徉其间,当他们站在教育的星空下,就会主动深入儿童世界,自觉成长为充满游戏精神的文化使者。当他们在履行责任,实验梦想的过程中,在专业行走的旅途中,就会将“理解儿童”列为专业成长的第一课,将“游戏精神”作为提升自我的最佳路径。

面对这些童年世界的守望者,儿童游戏精神的开发者与捍卫者,我们需要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创意行为与内涵去感染他们。启迪并召唤教师站在儿童立场,以舒展的游戏精神来开启一场精神旅行,寻找童年的倒影,给自己一座心灵的后花园。

刘慧一直将培育实小教师所特有的精、气、神作为一种美丽追求。希望每位教师都能用理想的阳光照耀心灵的后花园,修炼信仰,锤炼专业,尊严站立,成为有思想、有个性、有风格且具有高尚品性、灵动气质、儒雅风范的美丽群体,真正与儿童融为一体,成为哲学家席勒所描述的富有游戏精神的完全意义的人。由于教师的个性不同,爱好不同,喜好各异,但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发展理想。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人生才会充满意义。学校从制度改革入手,无论是班主任申报,年段学科任教申报,一改以往行政手段,对每个教师的意愿摸底调研,让教师学会听从个性的呼唤,内心的声音,以主动申报形式为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铺设桥梁,充分尊重老师的主体意愿,交付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给每位有意愿、有需求的教师提供最合适的职业岗位。尊重教师的自主选择,满足他们的选择权。教育本身就是美好的情怀,充满愉悦性与自主性的体验,一定会深刻地沉淀在教师的精神世界,诱发出他们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启迪并影响他们面对学生的姿态与精神。endprint

刘慧说,在对孩子说“慢慢来”的同时,也要更多地等待教师。马克思说:“自由是人类存在的理想状态,是人类的内在需要,是人类理想的活动方式。”从改革管理部门的检查评比机制开始,为制度瘦身,为老师的后花园添加精神营养。废除细琐的检查,目光不是盯着一时的卫生是不是干净、桌椅是不是整齐,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每个教师以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教给他们感受“爱”,并给予爱的能力以及具有的诚信与品质,帮助他们养成自主自立的良好习惯,以优雅的前行姿态培养出一批批智趣的学子。我们摒弃繁琐的资料记载,把更多的考核留在学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中。

刘慧说,开学的第一周,新生初入学时,一年级孩子们眉目鲜活,雀跃奔跑,老师们从容自在,笑容温暖。原来新生入学,孩子们持续不断的哭泣与吵闹,随时蔓延在教师眉梢眼角的焦灼、疲惫甚至微妙的恐惧在实小不存在了。因为,在孩子们未抵达之前,我们已经通过“森林团队”“分层沙龙研讨”“本土专家引路”“校长雅赠书香情”等各种富有情趣的培训,感染着所有任教一年级的老师们,让他们把匆忙的脚步放慢,把紧张的心绪抚平,敏感的儿童是能体味到这种教育魅力的。他们被感动着,为亲爱的老师送上一个甜蜜的亲吻,用纸片为老师折叠出爱与祝福,向老师灿烂一笑,真诚行礼,当他们用奔腾跳跃的姿态舒展自我时,此种精神同样感动着每一个教师。

刘慧坦言,在功利教育、游戏精神稀缺的大环境下,我们用“森林效应”,用职业梦想对自己,对深爱的教育做出可贵的探索:停一停,别忘了教育的本真——以儿童中心,游戏精神;别忘了教育中慢的哲学。我们相信,这一切会涵养出最优雅的姿态,将我们的思想引向教育的深度。一旦心灵放飞了,功利就会抛却,教育者就会沉浸在孩子们的世界里,迈开步子奔跑跳跃,充分释放游戏精神,追寻游戏价值,就会自然而然地将教育的过程演绎为 “寻求童年倒影” 的游戏过程,将研究以行动书写在孩子的心田。

这是一场关于童年梦想的游戏,是记录,是展现,更是对梦想不从吝啬的付出。正是这些梦想促使这个匆忙逐利的时代为教育而驻足深思。对此,刘慧曾赋诗一首:

我希望这里是一片净土

没有盲目崇拜

每一个人内心都简单

快乐不加修饰

自由没有疆域

孩子们来到这里

看见的每一个主题

都可以聆听到

创作者的内在灵魂

季节的变化

颜色的笑语

你会聆听到

在别处不曾听到的

一种内心的共鸣

收获跟土地一样亲切的归属感

永不迷失自己

这就是我们想要做到的

一个小小温暖的星球……endprint

猜你喜欢

刘慧精神儿童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Opto-electromechan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in a hybrid opt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唱出春天的歌
拿出精神
异元素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Co—movements and Spillover Effects across RMB Interest Rate Swaps and Non—Deliverable Interest Rate Swaps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