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优化情境中提高品德实效

2014-12-22陈周丽

教育 2014年33期
关键词:品德创设道德

陈周丽

品德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在情境中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并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那么,该如何优化情境,提高品德课堂的实效呢?笔者结合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案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即时情境,生成精彩课堂

案例描述 在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更上一层楼》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脚踏实地去努力”,笔者预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请进了与孩子们同龄的杨杨这个角色,出示了他生活中的4幅图,4幅图主要体现他想做宇航员,但却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去努力。然后,让孩子们先观察图画,再辨析明理。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第一个孩子站起来就逐一指出:“4幅图中杨杨的做法实现不了理想,要实现理想必须要从小事做起。”孩子们立刻纷纷表示赞同。

理未辨,意已明,再让学生结合图画讨论已没有价值。笔者及时对教学预设情境进行了调整,创设了即时情境——从孩子回答中的“小事”入手,组织学生交流:“对于杨杨来说,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这大事和小事之间有什么关系?”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认为:“大事”就是杨杨想当宇航员;“小事”就是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锻炼好身体……不从这些小事做起,就永远实现不了理想,因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笔者适时引导他们回忆语文课上学过的《青蛙看海》,然后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模拟青蛙跳”的游戏,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踏踏实实、坚持不懈走好每一步的重要性。

案例评析 在上课、听课的过程中,教师们大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教师在课前做了精心的预设,但在课堂教学时由于孩子们鲜活的个性常常让课堂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甚至偏离了教师原先预设的教学情境。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们其实不必紧张。这些不确定性中往往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价值,它为课堂提供契机、呈现内容、营造氛围,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再进行调整、重组、优化,就会创设出更具价值的即时情境。

如果说预设情境关注的是学生过去和未来的生活,而即时情境则更多地关注到学生当下和正在进行的生活。即时情境更富现场化,更具感染力,更富针对性,能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富有智慧、激情、灵动和魅力的动态过程中,实现教学的“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教学过程,更能深度发掘学生的生活资源,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极大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更好地落实以生为本的品德教学理念。总而言之,成功地创设和利用了课堂的即时情境,课堂教学就会真实、鲜活、精彩、深刻。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预设情境和即时情境有效结合的方式,优化教学情境,实现品德课堂的高效性。

两难情境,提升判断力

案例描述 在教学《我也想当升旗手》一课,在组织学生讨论升旗礼仪时,执教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星期一早晨,莎莎家的闹钟没电了,没能及时起床。上学就要迟到了,她快步向学校走去,来到校门口,升旗仪式已经开始了。这时,莎莎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如果从队伍后面绕行,她就可以准时来到教室,并把同学们的作业准时送到老师的办公室里;如果立正行礼,她就会迟到,同学们的作业就不能及时被批改。她该怎么办?老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立场,孩子们两种选择的人数基本相当。老师不做评价,组织A、B两队进行激烈的观点辩论,在辩论后,又让学生重新选择。学生们讨论得异常激烈,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学生们深切体会到了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升国旗时立正行礼的重要意义。

案例评析 曾有学者这样说:“道德是为了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产生的。”美国当代著名的道德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是他做出道德判断和提出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遵从他周围的成人的道德判断能力。”作为品德教师,我们的重任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在面临矛盾和冲突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在品德课堂上,多创设一些“道德两难情境”,就能逐渐消除儿童面对两难道德问题时产生的困惑,逐步帮助儿童增强道德行为抉择的信心,真正通过德育活动来发展儿童的道德能力。

“道德两难情境”的创设,要遵循真实、可信、有冲突且只包含两条道德规范的原则。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当学生出现意见分歧和失衡时,教师不要轻易表态,而是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辨析,继而再做出新的判断。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考虑他人观点,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引导学生在自我比较中主动去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此外,教师还要善于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通过长期创设“道德两难情境”,学生们在一次次的熏陶中,在一次次的选择中必将提升自己的道德判断力。

促进知行合一

案例描述 在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我想要,我能要》这一课时,某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老师先问学生:“同学们,这个星期天我们班将组织春游活动,你们高兴吗?”学生们个个欢呼雀跃。老师让学生们在发下的《春游计划书》上写一写自己准备带的物品,孩子们认真思考着,然后写下来了。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改一改等方式进行合作讨论,孩子们明白了不是自己想要的物品都能要,要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和春游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孩子们又对自己的计划书进行了认真的调整。调整后的计划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整堂课,孩子们学习积极性相当高,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发言。显而易见,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生和教材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的教学效果相当不错。下课铃响了,孩子们一下子围上来:“老师,我们真去游玩吗?”老师不置可否地笑一笑,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孩子们露出失望的神情,教室里立刻有学生轻轻说道:“我就猜到就是骗人的。”更有学生随即将写好的计划书团起来扔进了垃圾桶。

案例评析 审视当前的课堂,这样虚假的情境比比皆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老师都会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编织“美丽的谎言”。在教学时,此类情境设计也确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但真相总有大白于天下之时,当学生明白老师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就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觉得“原来说的可以和做的不一样”。当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都在演戏时,何来教学效果?这或许也是当前品德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学生听得激动,说得感动,但最后却往往没有行动”的症结之一。

这种虚假情境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相违背的,也是老师漠视学生的一种体现。因此,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不能图方便、图刺激,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要考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考虑它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积极动脑的同时,还要注意将情境向真实生活延伸,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开展真真切切的“实践”活动,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栟茶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创设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