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活动推进落实新课标
2014-12-22潘一兵
潘一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知识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以理解,能力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完成升华,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而课标实践性的特点也需要通过活动来支撑。所以,笔者以为,推进课标的落实,必须以学科活动为基础。
活动前提:重视问题设计
以问题方式设计活动步骤 推进活动展开,这是学科活动开展的前提。课标上只是笼统地提出活动建议,如何展开活动,则需要教师和学生们精心设计,在学科活动开始时,可以以教师为主导设计,等学生适应后,可以尝试让学生设计。一个活动总是由若干个活动来组成的。因此,每一个小的活动可以由一个指向明确的小的问题来引发和启动,将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引向深入之处。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游戏观为例,要看到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两者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①每天放学回去后你的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有哪些?②两者是否存在矛盾,请说明。③请举例说明两者之间有何联系?④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观和游戏观?
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这是学科活动是否有效高效的保证 知识是学习的目标之一,是能力提升的载体,是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因此,每个小问题应该包含学生应该掌握的新知识,使学生在探究问题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完成问题中达成知识目标。如果忽视知识的掌握,学科教学是难求实效的。培养能力是关键。小问题的探究应该关注学科能力的达成,且指向非常明确,真正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学生的相关能力。如请学生回答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关系是怎样?蕴含了对学生归纳能力、全面分析能力的培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因为这是发展人完善人的最重要的目标。
活动过程:突出学生主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知识只有经过思维的加工,才能永久地保持在头脑中。”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而要促进这种方式的实现,教师必须重视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基础。只有了解基础,特别是基础与新授课学习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在活动开展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让学生自主去获取知识而不是教师去灌输新知识,才能让学生有成功学习的体验。
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标组努力根据儿童认识发展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循序渐进的特点,相当多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提炼出本学科的核心概念和观点,运用前面所学的内容和概念,可以同化新学内容和概念。新旧概念和观点之间有三种关系:一种是上位学习,即新概念和观点是根据一组新的,能包摄下位概念的关键属性来定义的。如“认识自我”中的第2节“体验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第3节“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和第4节“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就是上位学习关系,情绪的外延包含“青春期的情绪”“压力情绪”“考试的焦虑”这些内容。第二种是下位学习,即新概念或新知识是学生已有概念或知识的一个事例或扩充,如“自尊与自强中的体验行为与后果的联系”与第5节“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和第6节“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这是下位学习的关系,“明辨是非”是行动,“正确选择”是结果;“从日常生活做起”是行动,“实现人生价值”是后果。第三种是并列学习。新概念和知识与已有的概念和知识相联系的,但并不是说后者包容性更广或更具体。新的概念和知识具备某些与这些已有概念共同的关键属性。如可以用“青春期的美好和烦恼”,去理解“考试焦虑的双重性”。
运用生活经验去感受新的知识 如“正确对待学习压力”中,讨论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之间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游戏观念。学生可以结合生活体验,得出以下认识:学习活动多,游戏活动就减少,学习活动提高,技能和知识会迁移到游戏活动中,提升游戏水平;游戏活动可以减压,放松情绪,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学习要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游戏要适当,不能放纵过度。
活动评价:直面现实问题
例如,在活动中学生展现了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当自信从容,老师要给予肯定的评价;针对活动,学生能自我设计方案,搜集材料作为研讨的问题,或可作为论证和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教师不能忽视这方面的评价;尤其是在阐述自己观点时,能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正确的观点时,表示其道德认识在提高,道德素质在提升
课标的落实,还须关注考试的现实。如果我们全面落实评价,把考试评价与其他评价放在相同位置,对考试评价不足够重视,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将是寸步难行的。损害学生眼前的升学利益的事,谁也不敢做,谁也做不起。任何领导和专家都必须正视这一点。课标对考试评价的建议比较笼统,“要加强思想品德考试的命题研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实际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但对于这些在问题解决中的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并且要引进典型的例题去提升和评价学生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昆承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