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儿童与课文相互作用的语用场
2014-12-22邹卫华
邹卫华
新的课程与教学体系强调改变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需要机会与空间,正像海德格尔所指出的,教比学难是因为教意味着“让——学习”。 “让”字表明了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慎重行事,表明了教师在儿童面前,要尽量为学生的主动思维让出一定空间。语文学习尤其需要教师采取“让——学习”,因为“文贵自得”,教师只有发扬“恕让”精神,构建好儿童与课文相互作用的语用场,才能真正践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下面就怎样“让——学习,构建儿童与课文相互作用的语用场”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安排预习,让先学
落实硬性指标,让先学确保读书时间 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简称“语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诵读积累范文语言为前提,但是据统计“全国95%以上的学生不会读书”。读书不会,何谈积累?积累没有,何以运用?的确,学生差异太大,要让每一位学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要求,仅靠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在自学新字生词的基础上预先读通课文,在掌握基本预习方法的基础上,落实硬性指标,规定预读时间,努力把课文基本读通、读顺、读熟,从而真正实现“书不读熟不开讲”。
设计预习报告,让先学真实显现学情 学生预习的情况如何,教师必须作深入了解,这种了解最简便的办法是设计预习报告单,特别是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学习报告单不仅可以供教师了解学情,更是一种预习习惯培养的手段。
搭建“支架”,让真学
巧用背景,在训练中让真学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做。”语文教学要善于“知人论世”,联系作家写作的背景和写作动机,联系作家所处的时代以及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社会地位等背景知识进行解读。背景资料的学习怎样避免直接告知,而使其成为学生真学的载体?有教师在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引导学生这样阅读宋庆龄的相关资料:
师: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老师也发了一份资料给大家,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在哪里?请你把一些重要的内容画下来。
(生默读资料,圈画宋庆龄的可贵之处)
师: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在哪里?你能不能写几句话,用上“无论……但是……”“只要……就……”“即使……仍然……”这些关联词赞美、颂扬宋庆龄吗?最后一句要这样写: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师:写一句的合格,写两句的优秀,写三句的了不得,写四句的不得了!
(生笑)
生:宋庆龄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即使孙中山逝世,她仍然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哪怕蒋介石等人用钱收买她,她仍然坚持自己的革命立场。
师:概括了宋庆龄一生的品质,而且你连用了两个关联词——优秀!
指点方法,在发展中让真学 学习方法既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因为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学一当十,才是有效教学。请看薛法根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一个片段:
揭示课题读题后,薛老师围绕课题问:“爸爸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放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划出带有生字的词,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
学完生字词后,薛老师设计了填空训练:
爸爸 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要求学生想想爸爸是怎样说的?在横线上加一个词。
生:爸爸斩钉截铁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
接着薛老师增加难度。
_____,爸爸____ 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____ 。启发学生: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防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请你在前后横线上各加一句话。……
然后再组织学生交流,当学生连贯地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薛老师最后这样小结:小朋友,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读完一篇课文,必须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件事情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要说清楚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
合作展示的意义
学生的思维往往不严密,缺乏逻辑性,传统的课堂常以师生个别对话的方式来推动课堂的进程,大部分学生充当的是“陪客”,只是“想一想”而不外显,思维过程是否正确、合理很难检查。但是,对一些重点内容,如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说出来”“读出来”“演出来”,让思维外显,这种“出声的思考”的学习方式更很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所以,学生也因有趣而更乐学。如教学《金蝉脱壳》第二段时,笔者以“神奇有趣”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分小组选择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们组认为最神奇有趣的情景,用自己组喜欢的方式进行体会感悟,然后或读、或演、或说,采用小组交流的方法在全班展示。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