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课堂读写融合的有效性
2014-12-22唐文娟
唐文娟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一时间,阅读教学中各种语言文字的训练频见于课堂,各种语用形式历练也层出不穷。其中,作为语用意识最为鲜明的读写融合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追捧。但在教学实践中却不难发现,读写融合随文练笔的实践尚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在读中写的热情得不到激发,读中写的技巧得不到有效指导,读中写的深度也得不到有效开掘,常常使得读写融合陷入机械僵硬的境地。如何才能强化读写融合的有效性呢?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激发读中写的热情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已经树立了让学生随文练笔的意识。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都试图从文本中挖掘出值得学生阅读中练笔的价值点。但实践证明,很多教师价值点的选择并不准确,很大程度只是为了练笔而练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练笔的热情障碍。学生长时间禁锢在僵硬而模式化的练笔体系,被教师赶着鸭子上架,其练笔的效果可想而知。
鉴于此,教师应该努力在所教学的文本中开掘出能够激发学生读写融合的滋生点,让学生始终在文本的浸润下永久保持动笔创作表达的热情和动力。而文本的这一滋生点,可以是文本所裹挟的情感性元素,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刻体悟文本蕴含的情感意蕴,引发学生情感认知的共鸣,达到“情动而辞发”的效果,从而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行随文练笔;这种滋生点,也可以是能够完善学生写作图式的训练点,以其独到鲜明的形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一文时,特级教师王崧舟就根据文本中对于主人公阿炳的身世和人生遭遇的介绍,围绕“街头卖艺度日”这一滋生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充性的随文练笔。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被阿炳特殊的人生遭遇所感动,并在激情朗读中释放出情感。当学生的情感认知体验逐渐丰满成熟,正需迸涌而出之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读写融合的写作练笔,迎合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沉浸在文本所营造的世界中,内心的话语自然生成,练笔的设置成为了学生倾吐内心情感的渠道,有效促发了学生读写融合的热情。
找寻训练点,指导读写技巧
阅读中练笔,需要的不仅是无限的写作动力和热情,更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而在随文练笔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得其形,而不得其质,虽然大都能找到读中写的价值点,但并没有引领学生共同探讨读中写的技巧,就让学生匆匆动笔,往往造成学生信口开河,文不对题。
读中写需要教师给予学生适度的方法指导,才能确保学生读中写效度的和谐统一。这里的方法指导包括学生对于阅读文本核心价值主旨的领悟、选择的材料和想象的方向能够依附原文的主题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原文中挖掘出适当的训练点,将值得让学生关注言语形式和写作技巧,通过阅读揣摩这种表达艺术的精妙作用,从而顺势走进言语形式的内部,解构文本的表达密码,为正确进行读中写奠定了基石。
例如,在教学《泉城》第一自然段时,作者描写各种泉水声音和形态的句式,采用了先实写再想象的方法,这种言语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济南多种泉水各不相同的声音形态。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共同探讨这一言语形式的实质,并将其形式提炼而出,让学生在练笔过程中有章可循。这样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好的方法指导。学生凭借现有的语言文字材料,深入其中,揣摩用意,为自身的读写融合奠定了基础。
挖掘切入点,拓宽读中写的深度
读中写,从表象上看是历练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但从多维方向考量,则不难发现,它除了历练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之外,还让学生凭借自身习作思考的过程实现了对文本再度体悟的过程。因此,读写融合的最大价值在于,在深度考量文本、深度体验文本的基础实现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举两得。然而,反观我们的读写融合,学生的言语表达始终只能停留于原有的认知水平,练笔的内容没有深入文本体系的痕迹,练笔前后的认知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就制约了学生对于文本的二度开发。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从文本中挖掘切入点,让学生依循文本思路,尤其是文本核心主旨的聚集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从而形成探寻出文本核心要旨的有效路径,为学生在随文练笔中深入文本打下基础。
例如,《牛郎织女》一文,当教学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一段时,教师紧扣这一段作为读写融合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爱情观的探讨。紧接着,教师布置了随文练笔,要求想象:“此时此刻的牛郎织女会怎样评价自己的这一段爱情婚姻?有可能会对对方说些什么?”由于有了之前对于切入点的铺垫和引导,学生此时的练笔则显得深邃:有的引用北宋诗人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劝慰对方,有的则深表自己并不后悔。其练笔内容显示出他们对正确爱情观的有效认知。
读写融合是深化文本认知和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措施,更是践行课标中提出的“语用意识”的高效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开掘出富有价值的滋生点、训练点和切入点,在提升学生随文练笔的热情的基础上,凭借对读中写技巧的深入指导,从而拓展学生的认知深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马丰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