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教师课堂安全感的对策
2014-12-22邹开凤
邹开凤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和教师都要有良好的课堂安全感,成功教学才能实现。构建有安全感的课堂,是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课堂活动主体的学生与引导者的教师,都可能会遇上课堂安全感缺失的情况。如果教师课堂安全感缺失,根本无法构建有安全感的课堂。如何增强教师的课堂安全感呢?教师首先要做到“内外”兼修。
充分备课是前提
“教师备课”就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钻研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年龄特点、文化素质、能力水平、班风纪律等)、准备教具、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进程、作业和练习等。备课就是教师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钻研和处理的一次重新“编码”的过程。若要这个“编码准确”,就要收集有关教材的各种资料,不断去分析,理解,才能更好地驾驭教材。
学生“备课”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准备,故学生的“备课”就是学生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而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通过复习、预习等方式进行的知识准备,通过调节情绪、情感进行精神状态准备,以及学习用具等的物质准备等。
提升素质是基础
学习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途径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有着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成功执教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可是当有人问及成功的秘诀时,那位教师告诉大家,自己是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这一节课的,不过直接用来准备这节课的时间大约是15分钟。那么,那位历史教师成功的秘密究竟在哪里?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读书。
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反思是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增强教育能力、生成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径。反思不只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或活动的简单回顾和再思考,而是一个用新的理论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是一个用社会的、他人的认识与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做比较的过程,是一个站在他人的角度反过来认识分析自己的过程,是一个在解构之后又重构的过程,是一个在重构的基础上进行更高水平行动的过程。
交流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交流是教师之间进行直接的教训、经验、智慧的“交谈”与“交锋”,从而使信息能够实现“零距离”的交互。
合理定位是关键
面对高期望值产生的课堂不安全感,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合理定位自己和学生,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及学生的能力。具体来说,我们要知道课堂主客体的优点与不足,给一个合理的定位,根据现有的水平,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在目标的确定上要遵循可行性、操作性、指导性和变化性的原则,明确具体步骤,分阶段实施。只有我们正确定位好了对学生和对自己的期望值,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当中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而不会因目标不切实际,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情形。
优化环境是重点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卡耐基说过,人际关系在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占 85%。教师要切实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具有安全感的教学课堂。为此,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舒适感、安全感、归属感和使命感,会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使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注重文化建设,传递正能量 教师给学生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可亲的微笑,让学生感受到正能量;整洁、美丽的教室,营造一种轻松、雅致的学习环境,有助于缓解师生的紧张情绪,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把握教学内容和难度,巩固学习情趣。教师应要掌握量力性原则,老师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形成师生积极互动的局面,吸引他们以高度的热情投入课堂。
讲究语言艺术,激活学生的思维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文似看山不喜平”,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教师语言表达精准生动,抑扬顿挫,富有表达力和表现力,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活跃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现代化教学手段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直观、动态地体现教学内容,将教学立体化,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能让学生紧绷的神经获得放松,从逼真的情境中增强记忆和加深理解,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拨动学生的心弦,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