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体位护理分析

2014-12-22祁美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22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体位护理

祁美兰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体位护理具体方法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13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对应的特殊体位,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 结果 体位正确可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对意识神经功能及预后恢复有明显影响。 结论 正确的体位护理不仅是一种局部治疗,还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及后遗症,促进全身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体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2-115-0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出血,昏迷在6h以上,GCS在3~7分者[1],其伤残率死亡率占各部位损伤首位。由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伴有意识、肢体活动障碍,病情重发展迅速,随时有发生脑疝的可能,给治疗护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正确的体位护理尤为重要,通过为患者施行有效、及时、科学的体位护理,对促进全身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有着极其重要作用[2]。现对13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体位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男89例,女47例;年龄14~69岁,平均42岁,所有患者均有外伤史。入院GCS评分3~5分者45例,6~7分者81例,其中:脑挫裂伤46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24例,脑干损伤18例,脑干损伤合并脑挫伤27例,硬膜下血肿和硬膜外血肿21例。合并脑脊液漏52例,合并有颅骨骨折或颅底骨折26例,合并有其他部位复合伤18例。全部病例均经CT证实。70例急诊进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27例急诊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21例进行钻孔引流术,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54例,行气管切开62例,术后患者均留置鼻饲管行肠内营养治疗。

1.2 体位护理方法

(1)颅脑水肿者头部抬高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保持头与脊柱在一直线上,头部过伸或过屈均会影响呼吸道通畅以及颈静脉回流,不利于降低颅内压,同时还可以增加肺部通气量。休克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位,保证脑部血液供血。如患者深昏迷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不能有效排除呼吸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及呕吐物等可引起误吸,此体位利于口腔内分泌物排出[3-4]。如出现抽搐喷射状呕吐呼吸急促,痰由口鼻腔涌出应取平卧,头偏一侧,及时吸痰,以免造成窒息引起吸入性肺炎。

(2)合并脑脊液鼻漏者,绝对卧床,采用仰卧位床头抬高30°,禁止偏向两侧,及时清除流出的血液和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以利于脑脊液引流防止倒流,引起颅内感染。头部垫无菌治疗巾和无菌棉垫,以吸收流出的脑脊液,并随时更换,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帖附在硬膜漏孔区,促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维持特定体位至停止漏液3~5d,忌冲洗和填塞,以防颅内感染[5]。

(3)伴有颈椎损伤平卧位,立即给予颈托或颅骨牵引,颈椎制动,以免造颈髓的进一步损害,禁头侧位,禁用枕垫头,以免引起颈部屈曲。如呕吐即翻成侧卧位,翻身时一定要保持头颈胸成一直线。如合并高颈位脊髓损伤者,翻身应2人合作,动作缓慢、平稳、轻柔,保持头颈脊柱髋部成直线,翻身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注意有无呼吸抑制或突然呼吸停止。对于轴索损伤的患者头部切忌垫高枕颈弯曲,预防脑内静脉回流受阻,呼吸道受阻,在体位转换时,应严格保持头部与躯干方向一致,防止脑干受损,发生意外[6]。

(4)手术患者在24h之内,禁止手术侧卧位,幕上开颅术后患者予健侧卧位,避免切口受压;幕下开颅后患者早期去枕健侧卧;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或血肿临床多采用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术后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患侧卧位,缩小血肿残腔以便充分引流;去骨瓣减压的患者健侧卧位,开窗局部禁止受压,以免压迫创口及脑组织引起局部水肿或坏死;经口鼻蝶体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取侧卧位,防误吸引起窒息[7]。

(5)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取平卧位,床头抬高15°~30°,颈部不可过伸过屈,保持颈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上,以免影响套管与气管角度,导致损伤气管黏膜或不利于通气,手术当日不宜过多变换体位,以防套管脱出,更换体位时头颈和上身要同时翻动,否则,体位不当会损伤气管周围组织引起出血、穿孔等。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胃内容物的反流和误吸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重要危险因素,将床头抬高31°~45°,并摇起膝下支架5°~30°[8],每两小时翻身,拍背1次,此体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风险下降67%[9]。

(6)重型颅脑损伤除了靠静脉补给营养外,还需要给予鼻饲来维持全身的营养状况。鼻饲时抬高床头40°~50°右侧卧位,进食后继续保持30~60min,可促进肝颈静脉回流及有利于患者呼吸,脑水肿急性期后对促进脑血液循环有一定帮助。还可借重力的作用,加速胃的排空,因此体位接近正常的站或坐,有利于较好的维持胃肠的生理位置,符合食物在消化道的正常生理运行[10],可有效减少食管、胃管反流后的误吸。

(7)进行冬眠低温治疗的患者,取平卧位,因为冬眠药物可使周围血管阻力降低而引起低血压,搬动患者或为其翻身时,动作要缓慢、轻稳,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不能自主改变体位,亚低温治疗使局部皮肤的温度降低,血液循环慢,要预防压疮,冻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8)颅脑外部损伤的患者,术后严格卧床,由于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即使发生下肢肿胀和疼痛的感觉,也不能表达,高龄、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手术时间太长、颅脑损伤的部位等都会影响栓塞的形成和发展[11],抬高患者两侧小腿2°~30°,膝关节屈曲15°,足部进行背伸趾屈运动,3~4次/d,10~20min/次,以利于静脉回流,注意保温,以防发生下肢血栓的形成。持续昏迷,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由于患者肢体不能自主活动,易导致关节僵硬,挛缩及肌肉的萎缩,保持肢体的功能位,防止关节变形挛缩,足下垂。endprint

2 结果

1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采用相应的体位护理,70例去骨瓣减压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好减压窗未发生组织坏死,52合并脑脊液漏无颅内感染;62例气管切开患者无气管套管脱出现象,54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7例,经过有效的气道护理及合理的抗生素应用,感染得到控制;鼻饲肠内营养治疗有19例出现胃管反流,采取45°半卧位,鼻饲后保持此体位1h,未再有反流现象。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迅速,术后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不及时控制可危及患者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12-13]。施行有效、及时、科学的体位护理,不仅是一种局部治疗,而且对促进全身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均起到很好的疗效。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总结出正确的体位护理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死亡率,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及后遗症,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面具有很高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肈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8.

[2] 樊爱玲,邢经爽,张金荣.体位转换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08,30(8):1249-1250.

[3] 吴欲晓,周孝叶,范琴梅,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16例术后体位护理[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4):476-477.

[4] 胡必杰,刘荣辉,谢多双.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最佳实践[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05-110.

[5] 于雪梅,谭易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体位及时间的探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84-185.

[6] 李树丛.颅脑外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25.

[7] 关俊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增刊1):56.

[8] 韩淑云,杜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1):35.

[9] 马国香.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3(6):230.

[10] 顾洪库,车万民.重型颅脑损伤中期并发症的防治(附248例报告)[J].北京医学,2005,12(27):711-713.

[11] 姜明殊.颅脑损伤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8):142.

[12] 郑瑞霞.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与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13(6):234.

[13] 柒清香,况小平.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3):704-706.

(收稿日期:2014-07-18)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型颅脑损伤体位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手术室护理应用不同体位摆放配合肛肠手术的效果观察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分析自由体位护理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手术体位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