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无涯德为舟
2014-12-22杨力斌
杨力斌
现在喜欢书法的人众多,然而,什么才是正确学习、欣赏、品鉴书法的方法呢?
对此,清代著名书法大家傅山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这段话不仅简略归纳出中国书法艺术修养与人品道德情操修养方面独特的审美标准内涵,也由于其顺应历来奉行“艺成而下,德成而上”的品评格调范式,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品鉴标准。
当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之后,绝大多数人齐奔小康之路,无数书画家也受到商海大潮的冲击,纷纷为书画快速变现而不遗余力地奋斗。面对这种书画商品化世俗化的异变,书法家杨化友却始终怀着淡泊明志、修身养性的态度,一方面继续埋头于书法艺术的执著耕耘之中,抽出时间精心研习历代书法名家碑帖;自费创办的《墨缘书画报》《墨缘书画网》艺术平台,长期无偿地大量宣传各地书画家作品、撰写书画艺术的系列文章。另一方面,他自费出行各地,广交书画朋友,并用自己的书作与各地书画家交换作品,为家乡父老无偿献墨宝,受到书画家的广泛赞扬。
杨化友书体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将魏碑体与行书有机地结合,既保留魏碑体方正的形态、刚毅的骨力,又运用行书的笔法,书写出流变有序的畅达心境,使其形成一种亦魏亦行的书写范式。
书家在具体书写过程中,还善于表现不同的书写风范。例如:“风华”书作笔墨饱满,呈现出粗壮厚实、刚正不阿的硬派风骨;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书作墨色适中,展现出线性的婀娜多姿的娟秀情趣;其书写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古诗,书作墨色略少,表现出劲健硬朗、苍涩变异的线条风貌;而“杨氏春秋”书作,同样表现出快速书写的坚毅骨力,“杨氏春秋”几个大字墨色略有渗透的流变,众多小字却宛如热血沸腾的心境,彰显出激情四溢的美感。
在众多人热衷于快餐式文化浮躁的今天,一个书法家能够长时间安心于书法艺术执著的爱好,并不断取得书法艺术进步,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品质。杨化友不仅自己对书法艺术求无止境,并且还乐于无私地帮助别人,弘扬中国文化艺术的正能量,这种奉献精神令人钦佩和敬仰。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