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式临床评价

2014-12-22张自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22期
关键词:青光眼白内障评价

张自艳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式临床效果。 方法 本组53例63眼,根据房角粘连情况将38例48眼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房角粘连关闭≤180°12眼,采用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180°<房角粘连关闭≤270°20眼,采用超乳联合房角分离、虹膜周边切除术;房角粘连关闭>270°16眼,采用超乳、房角分离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15例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视力低于0.4者,行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3个月~5年,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变化。 结果 29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1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视力恢复良好;6只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2/3,术后近期眼压控制好,术后1.8~2.0年眼压再次增高,药物效果好,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5例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者,术后视力均提高,术后眼压12眼控制正常范围,3眼术后近期眼压控制好,1.0~1.5年眼压再次增高,药物控制眼压良好。 结论 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房角关闭情况:行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虹膜周边切除术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术),开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控制眼压,但仍需长期随访。

[关键词] 青光眼;闭角型;开角型;白内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7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2-28-04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临床常见致盲病,手术方法很多。临床上因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存在差异,本组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来收治53例63眼原发性闭角、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据术前房角粘连关闭的情况和范围不同分别采用超乳联合房角分离、虹膜周边切除术、小梁切除术以观察其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63眼,年龄48~82岁,平均60.5岁,其中男24例,女29例。(1)原发性急慢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8例4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22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26眼),所有患者均无抗青光眼手术史,晶状体有不同程度的浑浊,核呈Ⅱ~Ⅳ级,确诊为PACG;药物和激光治疗不能阻止进行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视力光感~0.4,眼压:44眼<21mm Hg,4眼28~35mm Hg,根据房角粘连情况将患眼分为:A组17眼:角粘连关闭≤180°组,B组20眼:180°<房角粘连关闭≤270°组、C组11眼:房角粘连关闭>270°组,分别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简称超乳联合房角分离)、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术)。(2)D组:开角型青光眼15例15眼,药物治疗能或不能控制眼压、阻止进行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眼压18~25mm Hg,视力低于0.4,晶状体中度以上混浊,核呈Ⅱ~Ⅲ级。

1.2 术前准备

常规药物控制眼压至正常或接近正常,(闭角型青光眼者术前3d停用缩瞳药),术前1h静滴20%甘露醇250mL,术前30min散瞳。术前检查:(1)最佳矫正视力;(2)眼压;(3)人工晶状体度数;(4)房角镜检查并照相;(5)视野;(6)裂隙灯及眼底检查排除青光眼、白内障以外的眼部病变。

1.3 手术方法

手术均由同一医师操作完成。(1)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表麻后做透明角膜切口及侧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仪进行晶体核乳化,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前房内在虹膜根部≥270°注入黏弹剂,用液压钝性分离房角,吸净前房黏弹剂,卡米可林缩瞳,切口水密、结束手术。(2)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在(1)操作基础上,在侧切口处做虹膜周边切除。(3)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表麻后,于上方11~12点位作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并向后分离,12点位作4mm×4mm、1/2厚的巩膜瓣,避开小梁巩膜瓣于11点位做透明角膜超声乳化切口,常规3点位侧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仪进行晶体核乳化,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吸净前房黏弹剂,卡米可林缩瞳,切口水密;作巩膜瓣下小梁切除1.0mm×3mm,切除周边虹膜,缝合巩膜瓣两顶端各1针,调节巩膜瓣滤过,恢复正常前房,缝合结膜瓣[2]。

1.4 观察指标

(1)常规检查,术后第1天行裂隙灯检查,于1周,1、6、12、24、36个月随访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2)房角检查,3、6、12个月房角镜部分患者行超声生物显微镜行房角检查。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P<0.O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2.2 术后闭角型青光眼前房深度和前房角、中央前房深度情况

闭角型青光眼前房深度和前房角、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54±0.28)mm,术后增加到(3.02±0.40)mm,房角变化:房角分离的32眼术后1月房角镜及UBM检查房角均不同程度开放,周边虹膜前粘连基本消失。19只眼小梁表面有散在的色素覆盖。全部周边前房深度≥1CT。术后6个月及1年未发现再次粘连及关闭。随访期内,超乳房角分离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组3眼、三联组中有8眼虹膜周切口前粘连。

2.3 眼压

2.4 术后并发症

超乳联合房角分离组,无严重并发症;超乳房角分离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组,前房浮游物较超乳联合房角分离组多,未见脉络膜脱离、浅前房等并发。三联组,有角膜水肿,角膜后弹力层皱褶、低眼压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其中术后浅前房4眼、前房出血3眼、脉络膜脱离1眼;远期术后有滤过泡扁平、滤过泡瘢痕化导致眼压再次升高等并发症、无一例恶性青光眼发生。endprint

3 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是一类以眼解剖学异常(小角膜、浅前房、窄房角、晶体相对较厚等)导致房角关闭造成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升高的病例,随着年龄增长及白内障的发展,前房更浅,房角更窄,瞳孔阻滞加重,发病率增加;解除晶状体因素的影响可从发病机制上有效地阻止PACG的发生[3-7],Robeas等[8]的研究认为,对于药物和周边虹膜切除术仍不能控制的PACG,此时选择晶状体摘除术,而非滤过性手术,因为前者更符合正常生理状况的房水循环途径。但单纯白内障摘除仅能降低0.20~0.55kPa[8]的眼压,适用于早期的、房角粘连不严重的PACG的治疗。对于房角关闭>1/2者,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并发症较多,如术后浅前房、滤过过盛、低眼压、脉络膜脱离、出血、恶性青光眼;如滤过泡瘢痕化,眼压控制较差,需要再次手术治疗。随着超乳技术的提高,对于晶状体混浊的PACG,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称“三联手术”),使患者通过一次手术就能控制眼压并恢复较好的视力,但其存在葡萄膜炎炎、前房积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低眼压等并发症,且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化也可导致手术失败。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重建性手术[9-10],它分离闭角型青光眼周边粘连的房角,重建周边房角的正常结构,恢复小梁网的滤过功能;同时由于晶状体的摘除,能加深前房、开放房角、解除瞳孔阻滞、控制眼压、有效提高视力[11-12]预防房角关闭,阻止房角粘连进一步发展。虹膜周边切除术同时加强了前后房的沟通,以上均可使房水排出量增加,从发病机制上控制了PACG的眼压,比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效果更显著。

但对于房角粘连关闭Ⅰ>270°的PACG的患者,文献报道[11-13]虽然术前房角粘连关闭所在象限术后房角重新开放,但20%眼压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是小梁网与虹膜长期的反复摩擦或者粘连,造成了小梁网的继发性损害,使其丧失了功能性的滤过作用,虽行房角分离,小梁功能不足以代偿房水的排出,此外瞳孔强直的急闭患者,虹膜堆积于房角,影响了房角分离的效果和房水的流通。术后眼压控制不尽理想;因此,此类患者需行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增加房水外引流,达到降低眼压的作用。本组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房角粘连关闭情况,分别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简称超乳联合房角分离)、虹膜周边切除术、小梁切除术与术前相比,前房深度明显加深,前房角有不同程度的加深和增宽,眼压在1年内均<24mm Hg,只有4例(均为慢性闭角型)在1.5~2.0年眼压在28~35mm Hg,局部用药物眼压控制好。

开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者[14-16],术后由于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常可导致前房延缓形成和白内障混浊加重等,而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再次手术,再次手术不仅操作困难,手术、麻醉风险及治疗费用增加,视力恢复延期,且会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及术后散光,白内障手术常致滤过泡功能障碍致眼压失控;单纯的白内障摘除可降低6~8mm Hg眼压,联合白内障手术能有效降低眼压,可以保护性地防止单独青光眼手术后白内障风险,降低再次手术的机率,视力恢复更快,一次手术可以长期地控制青光眼,与术前视力相比矫正视力提高,术后眼压控制不佳,联合药物应用能有效的控制眼压。

综上所述,对于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房角粘连情况:房角粘连关闭≤180°采用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180°<房角粘连关闭≤270°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合并虹膜周边切除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虹膜周边切除术,具有开放房角、加深前房、解除瞳孔阻滞、增加前后房沟通、有控制眼压、有效提高视力的作用,可作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对于手术效果不佳的患者,不影响其再次行滤过手术。而对于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小梁切除增加了外引流通道,有效的减低眼压,提高视力;在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能有效降低眼压,保护性防止单独青光眼手术后白内障发生风险或先青光眼后白内障手术,滤过泡功能障碍、眼压失控风险,降低再次手术的机率,能长期地控制青光眼;但“三联”术后并发症较多,前房炎症反应重,易发生前房延缓形成、脉络膜脱离、远期滤过泡瘢痕化,应以充分重视、随诊。

[参考文献]

[1] 惠延年.眼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8-999.

[2] 张舒心.刘磊.青光眼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1-196.

[3] 刘科峰,邝国平,余莎,等.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9,9(2):304-305.

[4] 庄朝荣,陈放.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9):71-75.

[5] 张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8,8(4):742-744.

[6] 李林,高晓唯,谢铃,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恶性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05,5(1):99-101.

[7] 汪志明,周渊.单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52例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9,9(6):1141-1142.

[8] Roberts IT,Franc IC,LertusuMⅡxuL S,et al. Primary Phacoemulsification for uncontrolled angle-closure glaucoma [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0,26(7):1012-1016.

[9] 郭书文.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伴有白内障的疗效[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9,31(5):358-359.

[10] 杜敏,牛永亮.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20(1):43-45.

[11] 刘少章,于纯智.363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小粱组织学改变和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5):344-346.

[12] 洪卫.小切口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0例[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60-1762.

[13] 韩瑶,苏锐锋,许厚银.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2)1455-1457.

[14] 周文炳.临床青光眼[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62-469.

[15] 张雅林.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加人工晶体植人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7):648-649.

[16] 刘卓,钟帆.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同期行联合手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9):31-34.

(收稿日期:2014-08-11)endprint

3 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是一类以眼解剖学异常(小角膜、浅前房、窄房角、晶体相对较厚等)导致房角关闭造成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升高的病例,随着年龄增长及白内障的发展,前房更浅,房角更窄,瞳孔阻滞加重,发病率增加;解除晶状体因素的影响可从发病机制上有效地阻止PACG的发生[3-7],Robeas等[8]的研究认为,对于药物和周边虹膜切除术仍不能控制的PACG,此时选择晶状体摘除术,而非滤过性手术,因为前者更符合正常生理状况的房水循环途径。但单纯白内障摘除仅能降低0.20~0.55kPa[8]的眼压,适用于早期的、房角粘连不严重的PACG的治疗。对于房角关闭>1/2者,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并发症较多,如术后浅前房、滤过过盛、低眼压、脉络膜脱离、出血、恶性青光眼;如滤过泡瘢痕化,眼压控制较差,需要再次手术治疗。随着超乳技术的提高,对于晶状体混浊的PACG,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称“三联手术”),使患者通过一次手术就能控制眼压并恢复较好的视力,但其存在葡萄膜炎炎、前房积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低眼压等并发症,且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化也可导致手术失败。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重建性手术[9-10],它分离闭角型青光眼周边粘连的房角,重建周边房角的正常结构,恢复小梁网的滤过功能;同时由于晶状体的摘除,能加深前房、开放房角、解除瞳孔阻滞、控制眼压、有效提高视力[11-12]预防房角关闭,阻止房角粘连进一步发展。虹膜周边切除术同时加强了前后房的沟通,以上均可使房水排出量增加,从发病机制上控制了PACG的眼压,比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效果更显著。

但对于房角粘连关闭Ⅰ>270°的PACG的患者,文献报道[11-13]虽然术前房角粘连关闭所在象限术后房角重新开放,但20%眼压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是小梁网与虹膜长期的反复摩擦或者粘连,造成了小梁网的继发性损害,使其丧失了功能性的滤过作用,虽行房角分离,小梁功能不足以代偿房水的排出,此外瞳孔强直的急闭患者,虹膜堆积于房角,影响了房角分离的效果和房水的流通。术后眼压控制不尽理想;因此,此类患者需行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增加房水外引流,达到降低眼压的作用。本组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房角粘连关闭情况,分别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简称超乳联合房角分离)、虹膜周边切除术、小梁切除术与术前相比,前房深度明显加深,前房角有不同程度的加深和增宽,眼压在1年内均<24mm Hg,只有4例(均为慢性闭角型)在1.5~2.0年眼压在28~35mm Hg,局部用药物眼压控制好。

开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者[14-16],术后由于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常可导致前房延缓形成和白内障混浊加重等,而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再次手术,再次手术不仅操作困难,手术、麻醉风险及治疗费用增加,视力恢复延期,且会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及术后散光,白内障手术常致滤过泡功能障碍致眼压失控;单纯的白内障摘除可降低6~8mm Hg眼压,联合白内障手术能有效降低眼压,可以保护性地防止单独青光眼手术后白内障风险,降低再次手术的机率,视力恢复更快,一次手术可以长期地控制青光眼,与术前视力相比矫正视力提高,术后眼压控制不佳,联合药物应用能有效的控制眼压。

综上所述,对于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房角粘连情况:房角粘连关闭≤180°采用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180°<房角粘连关闭≤270°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合并虹膜周边切除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虹膜周边切除术,具有开放房角、加深前房、解除瞳孔阻滞、增加前后房沟通、有控制眼压、有效提高视力的作用,可作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对于手术效果不佳的患者,不影响其再次行滤过手术。而对于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小梁切除增加了外引流通道,有效的减低眼压,提高视力;在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能有效降低眼压,保护性防止单独青光眼手术后白内障发生风险或先青光眼后白内障手术,滤过泡功能障碍、眼压失控风险,降低再次手术的机率,能长期地控制青光眼;但“三联”术后并发症较多,前房炎症反应重,易发生前房延缓形成、脉络膜脱离、远期滤过泡瘢痕化,应以充分重视、随诊。

[参考文献]

[1] 惠延年.眼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8-999.

[2] 张舒心.刘磊.青光眼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1-196.

[3] 刘科峰,邝国平,余莎,等.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9,9(2):304-305.

[4] 庄朝荣,陈放.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9):71-75.

[5] 张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8,8(4):742-744.

[6] 李林,高晓唯,谢铃,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恶性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05,5(1):99-101.

[7] 汪志明,周渊.单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52例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9,9(6):1141-1142.

[8] Roberts IT,Franc IC,LertusuMⅡxuL S,et al. Primary Phacoemulsification for uncontrolled angle-closure glaucoma [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0,26(7):1012-1016.

[9] 郭书文.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伴有白内障的疗效[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9,31(5):358-359.

[10] 杜敏,牛永亮.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20(1):43-45.

[11] 刘少章,于纯智.363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小粱组织学改变和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5):344-346.

[12] 洪卫.小切口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0例[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60-1762.

[13] 韩瑶,苏锐锋,许厚银.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2)1455-1457.

[14] 周文炳.临床青光眼[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62-469.

[15] 张雅林.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加人工晶体植人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7):648-649.

[16] 刘卓,钟帆.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同期行联合手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9):31-34.

(收稿日期:2014-08-11)endprint

3 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是一类以眼解剖学异常(小角膜、浅前房、窄房角、晶体相对较厚等)导致房角关闭造成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升高的病例,随着年龄增长及白内障的发展,前房更浅,房角更窄,瞳孔阻滞加重,发病率增加;解除晶状体因素的影响可从发病机制上有效地阻止PACG的发生[3-7],Robeas等[8]的研究认为,对于药物和周边虹膜切除术仍不能控制的PACG,此时选择晶状体摘除术,而非滤过性手术,因为前者更符合正常生理状况的房水循环途径。但单纯白内障摘除仅能降低0.20~0.55kPa[8]的眼压,适用于早期的、房角粘连不严重的PACG的治疗。对于房角关闭>1/2者,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并发症较多,如术后浅前房、滤过过盛、低眼压、脉络膜脱离、出血、恶性青光眼;如滤过泡瘢痕化,眼压控制较差,需要再次手术治疗。随着超乳技术的提高,对于晶状体混浊的PACG,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称“三联手术”),使患者通过一次手术就能控制眼压并恢复较好的视力,但其存在葡萄膜炎炎、前房积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低眼压等并发症,且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化也可导致手术失败。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重建性手术[9-10],它分离闭角型青光眼周边粘连的房角,重建周边房角的正常结构,恢复小梁网的滤过功能;同时由于晶状体的摘除,能加深前房、开放房角、解除瞳孔阻滞、控制眼压、有效提高视力[11-12]预防房角关闭,阻止房角粘连进一步发展。虹膜周边切除术同时加强了前后房的沟通,以上均可使房水排出量增加,从发病机制上控制了PACG的眼压,比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效果更显著。

但对于房角粘连关闭Ⅰ>270°的PACG的患者,文献报道[11-13]虽然术前房角粘连关闭所在象限术后房角重新开放,但20%眼压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是小梁网与虹膜长期的反复摩擦或者粘连,造成了小梁网的继发性损害,使其丧失了功能性的滤过作用,虽行房角分离,小梁功能不足以代偿房水的排出,此外瞳孔强直的急闭患者,虹膜堆积于房角,影响了房角分离的效果和房水的流通。术后眼压控制不尽理想;因此,此类患者需行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增加房水外引流,达到降低眼压的作用。本组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房角粘连关闭情况,分别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简称超乳联合房角分离)、虹膜周边切除术、小梁切除术与术前相比,前房深度明显加深,前房角有不同程度的加深和增宽,眼压在1年内均<24mm Hg,只有4例(均为慢性闭角型)在1.5~2.0年眼压在28~35mm Hg,局部用药物眼压控制好。

开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者[14-16],术后由于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常可导致前房延缓形成和白内障混浊加重等,而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再次手术,再次手术不仅操作困难,手术、麻醉风险及治疗费用增加,视力恢复延期,且会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及术后散光,白内障手术常致滤过泡功能障碍致眼压失控;单纯的白内障摘除可降低6~8mm Hg眼压,联合白内障手术能有效降低眼压,可以保护性地防止单独青光眼手术后白内障风险,降低再次手术的机率,视力恢复更快,一次手术可以长期地控制青光眼,与术前视力相比矫正视力提高,术后眼压控制不佳,联合药物应用能有效的控制眼压。

综上所述,对于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房角粘连情况:房角粘连关闭≤180°采用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180°<房角粘连关闭≤270°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合并虹膜周边切除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虹膜周边切除术,具有开放房角、加深前房、解除瞳孔阻滞、增加前后房沟通、有控制眼压、有效提高视力的作用,可作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对于手术效果不佳的患者,不影响其再次行滤过手术。而对于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小梁切除增加了外引流通道,有效的减低眼压,提高视力;在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能有效降低眼压,保护性防止单独青光眼手术后白内障发生风险或先青光眼后白内障手术,滤过泡功能障碍、眼压失控风险,降低再次手术的机率,能长期地控制青光眼;但“三联”术后并发症较多,前房炎症反应重,易发生前房延缓形成、脉络膜脱离、远期滤过泡瘢痕化,应以充分重视、随诊。

[参考文献]

[1] 惠延年.眼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8-999.

[2] 张舒心.刘磊.青光眼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1-196.

[3] 刘科峰,邝国平,余莎,等.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9,9(2):304-305.

[4] 庄朝荣,陈放.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9):71-75.

[5] 张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8,8(4):742-744.

[6] 李林,高晓唯,谢铃,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恶性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05,5(1):99-101.

[7] 汪志明,周渊.单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52例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9,9(6):1141-1142.

[8] Roberts IT,Franc IC,LertusuMⅡxuL S,et al. Primary Phacoemulsification for uncontrolled angle-closure glaucoma [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0,26(7):1012-1016.

[9] 郭书文.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伴有白内障的疗效[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9,31(5):358-359.

[10] 杜敏,牛永亮.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20(1):43-45.

[11] 刘少章,于纯智.363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小粱组织学改变和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5):344-346.

[12] 洪卫.小切口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0例[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60-1762.

[13] 韩瑶,苏锐锋,许厚银.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2)1455-1457.

[14] 周文炳.临床青光眼[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62-469.

[15] 张雅林.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加人工晶体植人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7):648-649.

[16] 刘卓,钟帆.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同期行联合手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9):31-34.

(收稿日期:2014-08-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光眼白内障评价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青光眼能治好吗?
白内障常见4误区
浅谈第一致盲眼病——青光眼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过多晒太阳有害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