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
2014-12-22袁波
袁波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政史系,山西 朔州 036000)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
袁波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政史系,山西 朔州 036000)
在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它是时代的潮流,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究竟有什么影响呢?纵观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进程,我们会发现它萌芽于经济全球化的初始阶段,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革命理论到建设理论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深深地植根于经济全球化中。因此,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研究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及其意义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理论;影响
一、引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自诞生以来,已经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助推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科学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发展到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每一次发展与突破,都是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总之,经济全球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大舞台。
二、经济全球化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证世界社会主义时指出:“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个民族‘突然间’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行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在此论述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重点强调“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世界的普遍交往”是产生世界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并且,他们认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没有发达的社会生产力,那么国家就只会贫穷,如果发展到极端贫穷的情况下,社会一定会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整个社会又会回到以前的发展状态。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进一步强调,共产主义不是地域性的,它是世界性的革命,它“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在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并向全球扩展,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向全球扩展的同时,世界性交往也得到了普遍发展。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国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了世界性,这样,人类社会便逐渐由过去的那种孤立、封闭状态向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时代过渡。经济全球化在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物质基础的同时,也为全球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社会力量。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扩张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等生产资料,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过:“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此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从根本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并进一步总结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完成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论证,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创立,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它使该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这一伟大学说成为了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篇章,使整个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扩展到整个世界。
三、经济全球化是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进步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当时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引了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各国经济的考察,得出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并进一步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也是有先后的,可以在一个国家或者数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同时,列宁还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共存和共处思想。这一思想极大地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将其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一)一国胜利论
列宁根据经济全球化呈现出的新特点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行分析、总结、论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者少数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列宁从帝国主义时代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阐述了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主客观条件上存在着很大差别,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同时在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并取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胜利。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一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较快地赶上和超过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并瓜分世界,这导致后起帝国主义国家和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日益激烈,并最终演变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就是最好的例证。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条件下,矛盾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将成为帝国主义世界体系内最薄弱的环节,在这薄弱环节上,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顾及,这就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机会。因此,革命首先会在这里爆发,并取得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就是一个成功的实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是这样的。这充分证明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科学论断是正确的。
(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存和共处思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宁对当时的世界局势做了认真分析,他认为全世界向共产主义过渡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共存。然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如何交往呢?列宁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对当时的客观形势作了科学地分析,他认为:由于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从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帝国主义为了寻找出路,重振经济,必须借助苏联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扩大同苏联的贸易。而社会主义苏联为了经济上能够不断地发展必然会引进外资、先进设备、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扩大同资本主义的贸易。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列宁提出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存和共处思想。事实上,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帝国主义才被迫接受同苏维埃国家“共处”。共存共处思想从本质上讲是在暂时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一种思想。共存共处思想是列宁思想晚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今天我们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逐渐形成互为依存的关系,这就要求社会主义理论必须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发展。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理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而邓小平之后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思想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结合马列主义理论而形成的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对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创造性的发展。一是在革命问题上,把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运用到中国。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系统回答了“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提出的革命的理论在当时看来具有超前性和开放性。二是在建设问题上,毛泽东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局势,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在开放中进行的初步构想。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一次迎来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出现,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视野关注世界,关注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把中国的发展置于经济全球化当中,创造性地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根据世界格局的新变化,科学分析概括出了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邓小平通过对时代特征的把握,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旋律,首次初步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脚”。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不仅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时也开拓了马列主义理论的新境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又一划时代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摆在我党面前的重大课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科学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准确把握世界局势,抓住机遇,勇于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三个代表”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它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党建提出了新的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我们党既能保持长期执政,又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根本保证。
进入21世纪,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个伟大时刻,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各个时期的建设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总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它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实际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最新的理论,是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指导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
历史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理论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在研究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时,必须把视野置于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进程中,积极地准备理论发展空间,不断完成新的飞跃,实现新的突破。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6-88,257.
[2]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88.
[3]列宁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1.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46.
F121
A
1674-9324(2014)45-0090-03
袁波(1980-),男,山西朔州人,硕士研究生,助讲,研究方向:政治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