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
2014-12-22何婕
何婕
(厦门理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
何婕
(厦门理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在这个与时俱进、快速发展的社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刚走出校门要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将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尤其对贫困大学生群体而言,就业压力更为紧迫。他们的心理能承受的了这样的压力吗?又该怎样来减缓这种压力呢?这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探究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并适时找出解决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焦躁不安的心理,尽快融入社会,更好适应社会,找到施展才华的职场。
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高校为祖国发展培养着各式各样的储备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输出量日益增加,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一些贫困大学生常常会表现出焦躁不安,易陷入对“自己否定”的困境,产生对社会的失望、对寻找工作的抗拒等负能量。认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使贫困大学生顺利找到工作已成为当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从1999年各大高校扩招开始,大学生的数量急速增长。图1显示,2013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增加了20万左右,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纵观全表,2004年全国才280万大学毕业生,可见其人数增长幅度之快。
此外,从我国历年高校就业率统计的结果发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呈下滑趋势,60%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完全没有就业意向。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
2005年,陈至立指出,在数量庞大的大学毕业生中,贫困大学生大约占20%,2009年占23.06%,其中特别困难的大学毕业生占总数的7.27%。在这个就业率不乐观的状况下,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将逐年趋于严峻。
众所周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大学生,认真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刻不容缓,且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每个大学生自身的经济大问题,若不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必将会导致各种不必要的矛盾,最终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贫困大学生产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调查
为了研究贫困大学生无法就业的问题作了相关问卷调查,问卷共发出500份,回收472份,最终的有效问卷有460份。经调查数据显示:有18.2%的贫困大学生因为过高的期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而未能就业;有24.8%的贫困大学生不能较理性的看待第一份工作,在选择应聘岗位时,过多注重薪酬、就业环境、舒适度以及工作地点是否方便等,并没有衡量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有21.7%的贫困大学生没能清楚认识到自己错过了就业良机,这类大学生不能清楚认识自己的能力,不能清楚认为自己适合什么职业或者自己喜欢什么工作再或者自己能够胜任何种性质的岗位,而是一味地观望,期待工作“自动”到来;有35.3%的贫困大学生不能承受压力,过于自卑,不敢出门为自己的目标迈出第一步。
(二)自我否定的心理问题
当前社会难免存在一些“拜金”现象,时常“拼爹”、“靠山走后门”等行为正慢慢“侵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犹如倾盆大雨,极易浇灭贫困大学生找工作的积极性,造成他们盲从看待自己,认为自己输了背景,意味着输掉前程,以至于在求职过程中,经常产生较多的负面想法,也不能自信坚强的去面对、克服一些问题。例如,有的贫困大学生接到面试通知时会产生顾虑,认为自己怎么能如此简单的就获得了面试机会,是不是有陷阱,于是就放弃面试机会;有的在即将与公司签约时,临阵弃枪,放弃就业机会;还有的在处于岗前培训期时,滋生很多不正确的想法,无法踏实开展工作。上述均是贫困大学生内心不自信的表现,即自我否定的心理问题。
(三)焦躁不安的心理问题
从幼儿班到大学差不多十六七年,这么多年的努力拼搏就是为了在大学毕业时找份有前途的工作,因为这里面不仅有自己寒窗苦读的心血,更有亲朋好友所寄托的 希望。贫困大学生通过奋斗坚持到现在,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大部分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付出的回报,想要快点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常言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迫于现实所需,穷人家的孩子是不得不早当家。富人子弟有父母可以依靠,而穷人家的孩子所能得到的资源却少之又少。在处于人生择业的十字口时,贫困大学生往往认定要靠自己撑起整个家族的未来,容易想得太多,急于获得成功,最终产生焦躁不安的心理问题,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不正确的求职思想
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适合一个人,找工作其实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陷入了一些羡慕他人、盲目跟从等误区,这在贫困大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他们寒窗苦读到城市,总觉得要在城市闯出一番天地而不想回到家乡,然而城市生活水平是很高的,没有一定的工资保障是无法生存的。因此,对薪水表现出较高的期望,却无法正确考虑自身的能力。
三、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措施
(一)“三位一体”宏观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位一体”是指国家、社会、高校都积极需要采取相关措施,真正有效的落实到每一处,帮助贫困大学生好就业、就好业。首先,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贫困大学就业津贴的补偿力度,制订切合实际的就业援助方案,在宣导大学生创业时,应切实考虑到贫困大学生“资金缺乏”的实际困难,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其次,社会集合各方资源,不定期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他们提供更人性化的就业环境。最后,各大高校首先应做好“双困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通过打好“制定合理职业生涯规划”、“点对点帮扶”等组合拳,从而尽最大可能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就业;适当延长关注期,从入学伊始,主动提供多样的学习平台,为贫困大学生长远考虑;建立一些专门服务于贫困大学生的教育体系,多元化地辅导贫困大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改善贫困大学生狭隘的学习圈,开拓他们学习的思路,培养他们自信自强的性格;开设更多相关课程,提升其自我求职素养和正确求职思想,鼓励他们早日接触社会,正确看待、认知社会,磨平他们急于求成、焦躁不安的心理。
(二)自身发展,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
社会的援助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本身也需要努力改善不足。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不盲目攀比、羡慕他人。认真列举出个人的能力优势与缺点,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懂得自信、乐观的面对生活和面对困难。通过适时调整心态,坦然面对未来,克服当下的焦躁,勿犯急于求成的错误。应意识到想就业并且就好业,能力与机遇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机遇是可以自己创造的。掌握应聘技巧,任何时候都不要妄自菲薄、骄傲自大,时刻记得言谈举止得体。贫困大学生就业取得好成绩的基本就是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自身能力的优势。
所以说,贫困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努力学好自己本专业的知识,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与成功人士交谈不仅可以学到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还能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充分利用学校援助开展的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积极主动找指导教师,以边训练边模拟的形式使自己早早融入社会竞争压力中,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学生自己也要明白,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自己,如若在大城市不能见到效果,尝试到中小城发展也是不错的选择。也不要过高期望工资,刚踏入社会要有先就业学习经验本领再找自己理想工作的理念。在生活中慢慢去发现自己,客观认识自己,然后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切记眼高手低,有时候不是一下子就能达到完美效果的。时机的不成熟也会是一个阻碍,要学会抓住机遇,学习成功技巧,时刻培养自己的心里素质。面对考官或者上司还是其他任何人都要礼貌大方,不要遮遮掩掩,自己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实事求是也会为自己加分。
四、结论
笔者认为,社会在进步,我们不能因为社会进步了就害怕退缩,有些条件虽然是先天的,无法改变的,但也并不是不能改善的。通过国家、社会、教育机构以及所有有心人士切身帮助困难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使得社会前进的步伐更加协调,减少了不公平的现象,让社会的每个公民安心祥和的生活。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也是当务之急,社会上很多的慈善机构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经济问题,以便帮助他们重新获得自信。同时每一个学生都不要放弃自己,困难可以解决,失败了可以爬起来,自信自强的投身社会,努力生活,使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使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到更好地改善。
[1]http://career.eol.cn[EB/OL].
[2]曾继平.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3]申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干预及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4]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5]王晶.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6]薄艳莉,崔亮.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J].考试周刊,2010.
[7]孙莉.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
[8]徐惠红,沈枞枞.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2).
[9]武娜,翟耀.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03).
G444
A
1674-9324(2014)45-0003-03
何婕(1984-),女,福建龙海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大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