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都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变化特征

2014-12-22李白萍孙晓光索朗江措贡嘎曲塔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35期
关键词:昌都冷暖时间尺度

李白萍,孙晓光,索朗江措,贡嘎曲塔,王 腾,卓 永

(1.西藏昌都地区气象局,西藏昌都854000;2.西藏自治区气象台,西藏拉萨850000)

虽然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但其变暖的幅度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与争议[1],并日益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全球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增暖趋势,但全球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却十分明显,各地气候变化趋势与强度并不完全一致[2]。近年来对气候变化的研究较多,但主要是以大区域或省为主,对小区域或地市级的研究较少,因此,加强小区域气候变化的研究对当地农业生产、生活及灾害防御具有重要的作用[3]。

昌都位于西藏东部,处于金沙江以西、伯舒拉岭以东,横断山脉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东北方向与四川相连,东南方向与云南省毗邻,西南与林芝地区为邻,西边与西藏那曲地区接壤。整个地区北宽南窄,南北横跨4个多纬度(28°38'~32°45'N),东西纵列 5 个半经度(93°36'~99°06'E)。怒江和澜沧江谷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昌都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笔者在此对昌都近59年来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昌都气温变化的检测、评估以及影响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1952~2010年昌都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进行分析。1月为昌都最冷月,7月为昌都最热月。气候趋势分析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即y^i=a+bti,式中,t为年份序列号(i=1,2,…,n);α 为常数,b为回归系数,当 b>0 表示呈上升趋势,b<0表示呈下降趋势。利用Mann-Kendal法[4]对全年和最冷月、最热月的温度进行突变点检验。Mann-Kendall方法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最初由H.B.Mann和M.G.Kendall提出原理并发展了该方法,因此成为Mann-Kendall(简称M-K法)方法,该方法既可以检测序列的变化趋势,也可以进行突变点检验。利用小波分析(母小波为墨西哥帽)方法[4]提取59年来全年和最冷月、最热月平均温度变化周期,并对时间序列的小波功率谱进行显著性检验[4-5]。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温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从近59年昌都全年和最冷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1)可以看出,昌都平均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最低值出现在1968年(6.8℃),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增温趋势明显,2006年气温值达最高(8.5℃),两者相差达1.7℃;利用线性拟合分析得出线性拟合方程为 y=0.011 6x-15.320,即年平均气温以0.012 ℃ /a的速度上升,其增温率远大于我国近40年的平均增温率(0.004℃ /a)[6],且相关系数为 r=0.354,通过了 0.01 的显著性检验。从最冷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看,最冷月增温率达0.026 ℃ /a,相关系数为 r=0.404,通过了 0.01 的显著性检验;最热月增温率为0.007 ℃/a,相关系数为 r=0.119,未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可见冬季增暖明显。

图1 1952~2010年昌都全年、1月、7月平均气温年际变化

2.2 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 从昌都年平均气温及1月、7月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表1)可以看出,1952~2010年1月平均气温为-2.2℃,在20世纪50年代1月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持平,6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了0.5℃,其后保持稳定状态,90年代开始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升高,进入21世纪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较50年代升温为1.0℃;而7月和年平均气温在前期各个年代中变化幅度较小,但在进入21世纪后,分别较90年代升高了0.7和0.5℃。由此可见,1月份平均气温升高的趋势较7月和年平均气温更为明显,21世纪后升温更为明显。

表1 1952~2010年昌都全年及1月、7月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 ℃

2.3 气温突变检验分析 由1952~2010年昌都全年平均气温M-K检验中UF曲线(图2a)可见,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增暖趋势,根据UF和UB曲线交点的位置,确定2005年为年平均气温增暖的突变点;UF和UB在2005年相交后,UF上升明显,且超过1.96的置信区间,表明昌都年平均气温突变显著,通过0.05显著水平检验。1月、7月平均气温序列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月增温突变点为2003年,2005年至今通过0.05显著水平检验(图2b);7月平均气温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的交点很多,说明气温上下波动,无显著变化趋势;而60年代后期~90年代气温相对偏低,7月增温突变点为2008年,未通过0.05显著水平检验,即增温趋势不显著(图2c)。

图2 1952~2010年昌都全年(a)和1月(b)、7月(c)平均气温M-K检验

2.4 气温小波分析

2.4.1年平均气温。1952~2010年年平均气温小波分析(图3a)表明,在16~32年时间尺度上,年平均气温经历了2个冷暖交替振荡,即1994年以前的偏冷期、1995年以后的偏暖期;对应这种较大尺度的冷暖交替,昌都年平均气温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突变特征;该尺度周期振荡变化对短周期振荡的影响贯穿整个研究期内。在6~15年时间尺度上,年平均气温周期振荡明显,经历了3个冷暖交替震荡,分别是1962年以前的偏暖期、1963~2003年的偏冷期、2004年以后的偏暖期;在2~4年时间尺度,年平均气温变化则增加了更多的相对冷暖交替和突变点。由此可见,昌都年平均气温存在3年、6年、准16年的年代际振荡周期,其中16年的代际振荡周期自始至终贯穿于过去的59年中。从总体小波功率谱分析(图3b)可以看出,年平均气温周期震荡的第一周期为16年。

图3 1952~2010年昌都年平均气温小波系数实部(a)和总体小波功率谱(b)

2.4.2 最冷月气温。1952~2010年最冷月平均气温小波分析(图4a)表明,在16~32年时间尺度上,平均气温经历了2个冷暖交替振荡,分别是1994年以前的偏冷期、1995年以后的偏暖期;在8~16年时间尺度上,表现为1965年以前的偏暖期、1966~2003年的偏冷期、2004年以后的偏暖期;在3~6年时间尺度上,平均气温周期震荡明显,经过了8次冷暖交替;在1~2年时间尺度上为偏暖期。从总体小波功率谱分析(图4b)可以看出,最冷月平均气温周期震荡的第一周期为27年。

2.4.3 最热月气温。1952~2010年最热月平均气温小波分析(图5a)表明,在10~28年时间尺度上,平均气温经历了3个冷暖交替振荡,分别是1968年以前的偏暖期、1969~2005年的偏冷期、2006年以后的偏暖期;在4~8年时间尺度上,经过了6次冷暖交替;在2~4年时间尺度上为偏暖期。从总体小波功率谱分析(图5b)可以看出,最热月平均气温周期震荡的第一周期为8年。

图4 1952~2010年昌都最冷月平均气温小波系数实部(a)和总体小波功率谱(b)

图5 1952~2010年昌都最热月平均气温小波系数实部(a)和总体小波功率谱(b)

3 结论

(1)近59年昌都平均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增温趋势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012℃/a的速度上升,最冷月增温率达0.026℃/a,最热月增温率为0.007℃/a,冬季增暖明显。从年代际变化看,1月份平均气温升高的趋势较7月和年平均气温更为明显,21世纪后升温更为明显。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昌都年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增暖趋势,2005年为年平均气温增暖的突变点,且突变显著;1月平均气温突变点为2003年,2005年至今通过0.05显著水平检验;7月平均气温气温上下波动,无显著变化趋势。

(3)昌都年平均气温周期震荡的第一周期为16年,最冷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周期震荡的第一周期分别为27、8年。从气温振荡主周期判断,在大的时间尺度上全年及最冷月、最热月气温目前均处于偏暖期。

[1]STOTT P A,KETTLEBOROUGH J A.Origins and estimates of uncertainty in prediction of twenty-first temperature rise[J].Nature,2002,416:723-726.

[2]周浩,杨宝钢,程炳岩.重庆近46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8,29(1):23 -27.

[3]肖军,赵景波.54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6,27(3):179 -182.

[4]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5]郑庆庆,高静怀.有色噪声在物理小波变换下功率谱分布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1):98-101.

[6]杨新,延军平.全球变化下的陕甘宁老区气候变化时空特征分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17(3):64 -67.

猜你喜欢

昌都冷暖时间尺度
时间尺度上Lagrange 系统的Hojman 守恒量1)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多时间尺度协同控制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时间尺度上完整非保守力学系统的Noether定理
交织冷暖
论昌都“卓舞”音乐特征
“蚕要暖”与“麦要寒”——在冷暖中成熟
大连市暴雨多时间尺度研究分析
昌都市灌溉地麦类作物增产栽培技术
昌都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