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幼儿园到一年级的衔接教育

2014-12-22黄斌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图画书铅笔习惯

黄斌

从充满游戏性、富有童话感的幼儿园,走进正式学习的小学大门,由于思维的惯性,原本自由自在、注意力易分散、好玩好奇的他们,突然面对一年级的教育教学,有些激动,有些不适应,也有些害怕。如何做好幼儿园到一年级的衔接教育,的确是家长们和一年级老师十分关注的教育问题。为了缩短适应期,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鼓励:让孩子爱上学校

为什么孩子们进入小学不自在或者害怕?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对孩子们说:“小学老师很凶哟!你不听话,老师会狠狠地教育你的。”“你现在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喽!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要听老师的话。”原来是家长们消极的心理暗示惹的事。人与人建立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印象,正面的积极的第一印象会促进良好关系的建立,使我们乐观积极地适应,反之,负面的消极的第一印象会阻碍良好关系的建立,使我们悲观消极地面对。成人如此,孩子也会这样。因此,家长们要鼓励孩子爱上新学校,您可以这样说:“新的学校很漂亮,有绿绿的树,有唱歌的小鸟,有彩色的塑胶操场,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有温柔可爱的老师,他们都很喜欢你。在那里学习一定很快乐,相信你一定会喜欢上新学校的。”试想,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高高兴兴地走进新学校。同时,作为一年级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开学的第一天,要面带微笑地迎接他们,带着孩子们参观学校,熟悉校园,了解必要的上下楼规则。其次,孩子们之间彼此熟悉很有必要,因此,老师可以让每一个孩子制作一个小胸牌,胸牌上贴上自己的名字,先自我介绍,然后孩子们在每天的相处中不仅会认识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在生活中熟悉不认识的姓名,帮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最后,在班级常规中,要用儿歌或者简短的歌曲将一日常规变得儿童化、趣味化;在教学中,根据这个阶段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情况,变换教学方式,鼓励孩子们积极学习。总之,在家长和老师们的鼓励下,我们相信孩子们会尽快喜欢新朋友,喜欢新老师,进而爱上新学校。

二、 习惯:让孩子学会整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很多研究都证明了,习惯好的孩子今后竞争力要强些。可见,习惯很重要,小学六年培养的习惯又很多。我们不可能一股脑地全部培养吧!因此,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心理,有阶段性,有侧重点。

由于我们面对的大部分是6岁的低龄孩子,他们认识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会整理的习惯。“秩序是人生的第一大法则”,整理,就是让生活、学习有秩序,以提高工作效率。

要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大书一起,小书一起,作业本一起,文具和水杯单放。这样的分类可以方便孩子们记忆,并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快速拿出相应的书和文具。

要购买一个文件袋:有时候,学校有致家长的公开信和一些调查问卷需要家长签字,返回回执单,还有一些单元测试的试卷等,统一装进指定的文件袋,方便孩子们及时地收取、上交和保存。

教育孩子用完物品后及时放回原位。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忘记带课本,遗失铅笔。很多孩子做完作业后没有及时把书本装进书包,过后也没想起来。因此,整理的好习惯还表现在用完物品及时放回原位。说起铅笔,让我不禁想起了曾经遇到的一件事:下课了,一位孩子做完作业后立即出去玩,走时带动桌子,铅笔悄悄地滚落到桌底。回来后孩子发现铅笔不见了,就嚷道:“老师,我的铅笔不见了!”或者说:“老师,我的铅笔被别人偷了。”殊不知,铅笔就躺在桌子下。当老师走过来,弯下腰捡起地面上的铅笔,递给孩子时,孩子说:“老师,这枝铅笔不是我的。”老师无语。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我们一方面教育孩子用完铅笔及时放回文具盒,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为每一枝铅笔贴上写有自己名字的标签,以避免铅笔遗失的问题。

三、 阅读:让孩子快乐学习

阅读能满足孩子好奇的心理,似一扇天窗,洞开了神奇的大千世界;似一枝神笔,让孩子在想象的画卷里自由涂抹;似一位长者,在故事中,让孩子们朦朦胧胧地感知人性的真善美。因此,可以说会阅读的孩子很聪慧,后劲十足。根据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特点,笔者建议孩子多进行图画书的阅读,图画书也叫“绘本”,是一种桥梁书、过渡书,它的插图精美,句子短而通俗,更重要的是画面也能说话,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如《我们一起去抓怪物》,乍一看这个题目,挺恐怖的。但是当我们走进故事,随着动物们紧张的心,不断添加怪物的声音,我们也一起紧张起来。但当我们看到结局:原来是鸭先生床下的小老鼠发出的鼾声!此时,你会心地笑了,情不自禁佩服大作家的奇思妙想。《饥饿的毛毛虫》一改传统的图书样式,我们知道毛毛虫吃过东西后会留下一个个的洞,作者就根据它的生物特性,通过苹果、梨子、李子、草莓、橘子等中间的洞来表示毛毛虫吃过了,最后把蛹咬破一个洞,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真是童趣十足,又不乏科普性!因此,要让孩子们阅读优秀的图画书。其实,和家长一起阅读并产生共鸣,正是丰富孩子的感情和想象的宝贵时刻。难怪有人说:“最精彩的书,就是父母讲故事给孩子听的书。”

四、 倾听:与孩子共同成长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因此,小小的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类似哲学家的思考,也有大人无法理解的烦恼。他们会因为小朋友不和他说话、朋友不给他糖吃而苦恼,也会因为父母不抱他而不高兴。因此,我们要俯下身子,倾听他们的故事,分担他们的喜怒哀乐。如果你简单地认为孩子趴在地上是因为不爱干净而批评他就错了,有时候,孩子趴在地上是在关注蚂蚁们寻找食物,搬运食物回家;如果你认为孩子还小,没有一些独特的思考的话就错了,每一个孩子在特定的时候都能创造奇迹。如开学的第一天,笔者在讲完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后问孩子们,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爷爷?没想到入学第一天的一年级小朋友竟这样回答:“这是一位伟大的爷爷”,“这是一位神奇的爷爷”。其次,我们在与孩子的互动交往中要主动承认自己的错。不要以为自己是大人,就是对错的仲裁者,孰不知,逐渐被社会异化的我们,也需要成人的老师——儿童的唤醒来实现回归。

五、 评价:看孩子天天进步

“人比人,气死人”,一句简单的话,却道出了评价的真谛。正确的评价是以孩子的今天与昨天比,明天与今天比,每天进步一点点。只有这样的评价才会培育孩子学习的信心,才会感受孩子一天天可喜的变化,才会见证正强化带来的好习惯,这就是发展性评价。其次,在评价语言上要简单明了,客观有效。去掉一些泛泛的、不痛不痒的评价语,如“真好!”“真棒!”建议使用:“你真有礼貌!”“你读书声音真响亮!”“你像个故事家,表情很丰富!”再次,我们在评价形式上要尽量使用精神奖励,奖励一本好书,奖励一次亲子电影,奖励一次公园游玩等。

对于从幼儿园到一年级的新生,我们要鼓励他们爱上学校,培养孩子分类整理的习惯,在亲子阅读中培育孩子的想象力,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互为老师,通过发展性评价,见证孩子在天天向上。通过以上措施,笔者相信孩子们一定会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完成好两个阶段的衔接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李建敏.入学“四件法宝”,创意不少了∥张万祥主编.班主任工作艺术100个千字妙招[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图画书铅笔习惯
习惯
神奇的图画书
上课好习惯
猫爪铅笔帽
好习惯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窥见图画书的门道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智力测试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