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DEMATEL的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2014-12-22刘有升陈笃彬

关键词:人才培养影响因素高校

刘有升+陈笃彬

[摘 要] 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正确辨识它们是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应用DEMATEL方法度量出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综合影响指数,可识别出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其关键影响因素为价值取向、培养理念、校园文化、政策导向等。这些影响因素依次集中于学生、高校、政府、产业和社会等维度。因此,要推进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应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优化高校的培养体系、调整政府的政策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产业的资金供给。

[关键词] 高校;创业型人才;人才培养;影响因素;DEMATEL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4)06-0092-06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1],这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首次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既体现了人才培养思维的转变,也意味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范畴宽广,本研究仅聚焦于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即探讨如何聚多方力量,使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具备人才的基础素质,而且在创新创业等素质上更加突出,力争成为创业型人才。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同一维度内各影响因素间、不同维度各影响因素间都可能存在关联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正确辨识它们是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直接研究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较少,仅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子、创新素质和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创新人才胜任力和素质模型;解析创业型工程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个案;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等。加强创新型或创业型人才培养逐渐成为一种共识,但学者们的研究仍然停留于简单的统计描述,缺少系统的理论解释框架,量化研究相对较少;对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很少涉猎。本研究立足于既有成果,较为全面地剖析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相关数据,应用DEMATEL方法度量出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指数和排序,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由此提出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二、DEMATEL方法的实施步骤

DEMATEL(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直译为决策试行与评价实验室法,是1973年日内瓦Battelle研究所为应对科学与人类事务计划提出来的,它运用图论与矩阵工具来分析系统因素的重要程度。该方法发挥专家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优势,将复杂的因果关系简单化,再佐以问卷调查方法,利用矩阵计算出全体因素间的两两因果关系及影响程度,进行因素辨识。该方法已应用于青少年犯罪、高校教学设计、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知识转移、绿色供应链、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研究。DEMATEL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2]:

(一)确定影响因素

假设有n种影响因素,设为a1,a2,…,an。

(二)定义程度大小

将表示影响程度的语意值及操作定义区分为:“0(无影响)”、“1(低度影响)”、“2(中度影响)”、“3(高度影响)”、“4(极高度影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2月第30卷 第6期 刘有升,等:基于DEMATEL的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分析(三)建立直接关系矩阵

在评估者判断两因素之间影响程度大小的基础上产生直接关系表;再整合评估者填答的结果,建立直接关系矩阵:

若ri> 0,表明该因素对其他因素影响大,称为原因因素;若ri < 0,表明该因素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大,称为结果因素。

需要说明的是,各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与因素的排序无关。[3]

(八)绘制因果矩阵图

该步骤是以因素的中心度mi为横坐标,原因度ri为纵坐标,标出各因素在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进行矩阵数据分析并针对研究对象提出对策。

三、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DEMATEL分析

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涉及哪些影响因素,它们之间的关联影响关系如何,这是本研究要面对和突破的重要问题。

(一)影响因素提取及说明

结合相关学者现有研究成果,在对有关专家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取出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主要涵盖表1中的5个维度15个因素。

(二)问卷调查及数据处理

为了解专家对上述15个因素间相互影响关系及程度的看法,本研究设计了访谈问卷,采用较为常用的0~4标度(表示“无影响”至“极高度影响”)进行打分判断。由于要明晰两个因素(设为ai、aj)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及程度(视因素对其自身无影响),所以在问卷的题项设计中,使题项既涵盖了因素ai对因素aj影响关系及程度的度量,也包括了因素aj对因素ai影响关系及程度的度量。在调查中,被访专家可依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优势,对因素ai、aj间的影响关系及程度作出评估。问卷设计后,在小范围内试测并加以完善。出于方便调查联系且能较准确地反映所研究问题的考虑,被访专家为福建地区政府、产业、社会、高校领域内熟悉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人员。调查中,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6份,有效回收率为82%,其中来自政府、产业、社会、高校四个领域内的专家及高校学生的有效问卷各占17.1%、17.9%、19.1%、22.4%、23.6%,总体来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按照公式(1)可以建立较多的直接关系矩阵A,这里只列出其中一个(见表2)。该表中,政府的政策导向(a1)高度影响产业的资金供给(a3),仅低度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a15),所以矩阵的第1行第3列的元素是3,第1行第15列的元素是1;产业的资金供给(a3)对政府的政策导向(a1)和学生的人文素养(a15)都是低度影响,所以矩阵的第3行第1列及第15列的元素均为1;政府的政策导向(a1)对其自身无影响,所以矩阵的第1行第1列的元素为0,依此类推。

在获得一系列直接关系矩阵的基础上,鉴于本研究对各类专家未作权重假设,故对所有直接关系矩阵进行算数平均,按照公式(2)、(3)计算,得到完全关系矩阵(表3);然后计算这些影响因素综合影响指数及排序(表4);最后绘制这些影响因素因果关系矩阵图(图1)。为突出重点,本研究仅列举排序居前20%即前3位的因素,并称这些因素为关键影响因素(表5)。

(三)综合影响指数分析

依据上述数据,现对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综合影响指数进行分析,以便为后续提出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建议提供依据。

1.影响度

从表4可以看出,15个因素中对其他因素影响比较大的有培养理念、政策导向、师资素养,这3个因素中有2个属于高校维度,1个属于政府维度。要想在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上取得成效,首先,需要高校解决“培养什么人”这一目标问题和“如何培养人”这一思路问题,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培养理念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需要政府明确政策导向,引导全社会都关心创业型人才培养,并以此为指挥棒引领高校人才培养;再次,需要高校提升师资素养,正如俄国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想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是什么人。”[5]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专业素养,尤其要加强他们的创新创业实践并提高他们对此的认识。

2.被影响度

如表4所示,15个因素中被影响度居于前3位的是价值取向、能力素质、校园文化,这3个因素中有2个属于学生维度,1个属于高校维度。这些因素均居于很被动状态,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程度很深,稳定性不高,它们能否得到改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因素的改进与否。因此,能否提高大学生创业型人才的素质,在学生维度上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能力素质是否符合创业型人才的内在发展规律;在高校维度上则清晰地体现为校园文化是否能成为培育创业型人才的沃土。

3.中心度

中心度排在前3位的有价值取向、培养理念、校园文化,这3个因素中有2个属于高校维度,1个属于学生维度。这些因素是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要优先处理的关键问题,它们发展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前文已述价值取向是最容易被影响的因素,表4显示它还是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学生成为创业型人才的内在驱动力。培养理念由于对其他因素具有最大影响度而处于尤为突出的地位;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则因较大的被影响度,在综合影响中的地位得以凸显。据此我们可制定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措施。

4.原因度

政策导向、社会环境、资金供给、培养理念、行业环境、社会关系、师资素养、激励机制等8个因素是影响其他因素发展的原因因素,而其余7个因素均为结果因素。主要的原因因素有政策导向、社会环境、资金供给,这3个因素依次属于政府、社会、产业维度,它们对其他因素影响的程度远远大于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程度,在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可据此制定长期措施,找到促进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切入点,推动其他因素的发展。主要的结果因素有能力素质、价值取向、性格特质,这3个因素全部属于学生维度,在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中也要关注它们的变化,明确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据此制定短期措施,在这些地方率先取得突破。

四、对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结论与建议

梳理上述研究可知,在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中,从维度的层面出发,排名前3位的各类因素依次集中于学生维度、高校维度、政府维度、产业维度和社会维度。从因素层面出发,价值取向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在中心度、被影响度、结果因素中的排名都相当靠前;其次是培养理念,它的影响度、中心度很突出;再次就是校园文化,它在中心度和被影响度中很重要;最后是政策导向,它在原因因素、影响度的排名中居于前列(见表5)。基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影响,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内在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鉴于学生维度在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格局中的龙头地位,我们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从心底深处意识到成为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性,使自身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动机与创新创业的要求相吻合;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付诸行动,将内心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外化为具体的实践,努力通过点滴的言行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重点提高思维力、敏锐性、意志力、协作性、亲和力和感染力。通过上述措施,强化学生的创新动力和创业激情。

(二)优化高校的培养体系

作为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首要组织者和推动者,高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理念。结合实际,强化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导向,认识到“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他所擅长的方向”[6],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实践,促进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齐心协力,以此统领教育范式、激励机制、师资素养、校园文化的变革。其次要提高文化的软实力。要引导师生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的鼓励、支持和服务;加强当前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学科内部形成创新创业能力的投资乘数效应;创设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灵感有激发作用的校园环境。再次要注重提高师资素养。既可分批次安排教师深入工程实践一线锻炼,增强教师对创新创业实践的认识,也可经常选派教师赴该领域领先的国内外高校做访问学者、进行研修,以开阔视野、启迪智慧。

(三)调整政府的政策导向

政府是政策的缔造者和经济环境的维护者,作为高等教育的管理者,这一公共组织具有合法性、权威性和资源优势。[7]推进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政府在公共政策走向、高校宏观调控、人才培养使用、法律政策规范上适度跟进。一要引领公共政策走向。既要清晰界定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使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过程畅通、结果圆满提供应有的组织保障,也要加强宣传鼓动和政策造势,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创业型人才培养。二要加强对高校的宏观调控。应论证和修改现有的以就业率为重要依据的高校评估模式,特别要让形式性的评估销声匿迹,将高校从纷繁复杂的各种检查评比中解放出来,使领导和教师能沉下心来,钻研和推进素质教育。三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使用。着力创设有利于创业型人才资源培养和使用的环境,一方面要摒弃唯学历、证书、名校论和一味地变相抬高门槛、大材小用等不良做法;另一方面应在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创业园、孵化器等方面予以扶持倾斜。四要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要加强相关法律政策的规范化,特别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转移、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等方面的法律和政策。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影响不言而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有关各方不懈努力,目前尤需做到两点:其一,加强舆论引导。改善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所持的态度,特别是增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失败的包容度,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奋发前行。其二,加强文化传导。要营造学生及高校所处区域的文化氛围,让北京中关村、武汉光谷等地创新创业的辐射力得以增强、成功模式得以复制;让更多学生受益于深圳、温州、泉州等地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得以迸发、思想得以洗礼、境界得以升华。

(五)加大产业的资金供给

高校培养创业型人才离不开产业在信息、资金和场所上的大力扶持。当前的重中之重是要使产业更多地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险投资、信贷融资等资金方面的支持。一方面要加强产业与高校的融合,以实现共赢。要充分评估高校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源优势,加大产业对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时间和风险投入。另一方面要促进风险投资加速流转。要设立创新创业风险补偿基金或贷款担保基金,在支持的覆盖面、力度和强度上有所突破,在为政府分担教育财政支出的同时为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充沛的资金。可选择一些较有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作为切入点,给予这些项目“第一桶金”,把学生扶上马、送一程,并加强示范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 人民日报, 2012-11-18(3).

[2] 王明明, 赵宝元, 刘小峰. 运筹与决策基础[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81-86.

[3] 杨印生, 李宏伟. 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中的定量分析方法[M].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2.

[4] 德国研究发现: 生活经历会改变性格[N]. 北京晨报, 2011-08-30(A23).

[5] 刘丽君. 知识创业教育导论[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28.

[6] 姚期智.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新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 2011(12): 1.

[7] 亨利·埃茨科威兹. 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三元一体的创新战略[M]. 周春彦, 译.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5: 6.

[责任编辑:赵 玲]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影响不言而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有关各方不懈努力,目前尤需做到两点:其一,加强舆论引导。改善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所持的态度,特别是增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失败的包容度,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奋发前行。其二,加强文化传导。要营造学生及高校所处区域的文化氛围,让北京中关村、武汉光谷等地创新创业的辐射力得以增强、成功模式得以复制;让更多学生受益于深圳、温州、泉州等地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得以迸发、思想得以洗礼、境界得以升华。

(五)加大产业的资金供给

高校培养创业型人才离不开产业在信息、资金和场所上的大力扶持。当前的重中之重是要使产业更多地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险投资、信贷融资等资金方面的支持。一方面要加强产业与高校的融合,以实现共赢。要充分评估高校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源优势,加大产业对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时间和风险投入。另一方面要促进风险投资加速流转。要设立创新创业风险补偿基金或贷款担保基金,在支持的覆盖面、力度和强度上有所突破,在为政府分担教育财政支出的同时为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充沛的资金。可选择一些较有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作为切入点,给予这些项目“第一桶金”,把学生扶上马、送一程,并加强示范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 人民日报, 2012-11-18(3).

[2] 王明明, 赵宝元, 刘小峰. 运筹与决策基础[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81-86.

[3] 杨印生, 李宏伟. 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中的定量分析方法[M].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2.

[4] 德国研究发现: 生活经历会改变性格[N]. 北京晨报, 2011-08-30(A23).

[5] 刘丽君. 知识创业教育导论[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28.

[6] 姚期智.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新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 2011(12): 1.

[7] 亨利·埃茨科威兹. 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三元一体的创新战略[M]. 周春彦, 译.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5: 6.

[责任编辑:赵 玲]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影响不言而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有关各方不懈努力,目前尤需做到两点:其一,加强舆论引导。改善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所持的态度,特别是增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失败的包容度,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奋发前行。其二,加强文化传导。要营造学生及高校所处区域的文化氛围,让北京中关村、武汉光谷等地创新创业的辐射力得以增强、成功模式得以复制;让更多学生受益于深圳、温州、泉州等地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得以迸发、思想得以洗礼、境界得以升华。

(五)加大产业的资金供给

高校培养创业型人才离不开产业在信息、资金和场所上的大力扶持。当前的重中之重是要使产业更多地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险投资、信贷融资等资金方面的支持。一方面要加强产业与高校的融合,以实现共赢。要充分评估高校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源优势,加大产业对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时间和风险投入。另一方面要促进风险投资加速流转。要设立创新创业风险补偿基金或贷款担保基金,在支持的覆盖面、力度和强度上有所突破,在为政府分担教育财政支出的同时为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充沛的资金。可选择一些较有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作为切入点,给予这些项目“第一桶金”,把学生扶上马、送一程,并加强示范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 人民日报, 2012-11-18(3).

[2] 王明明, 赵宝元, 刘小峰. 运筹与决策基础[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81-86.

[3] 杨印生, 李宏伟. 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中的定量分析方法[M].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2.

[4] 德国研究发现: 生活经历会改变性格[N]. 北京晨报, 2011-08-30(A23).

[5] 刘丽君. 知识创业教育导论[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28.

[6] 姚期智.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新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 2011(12): 1.

[7] 亨利·埃茨科威兹. 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三元一体的创新战略[M]. 周春彦, 译.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5: 6.

[责任编辑:赵 玲]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影响因素高校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