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延林小材料打印大世界

2014-12-22文/三

创新科技 2014年15期
关键词:印刷技术纳米材料印刷

文/三 石

“鼠标一点,轻松制版。成本低廉,告别污染”,在印刷界,这个看起来似乎不太可能的设想已经变成了现实,而这一设想的主导者就是中科院化学所新材料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宋延林。

他是科学家中的佼佼者,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他也是科技创业者中的“领头羊”,其带头成立的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步入成长的“快车道”。他将纳米科技的最新成果与传统的印刷制版技术相结合,在绿色印刷制版领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十几年前,国内市场上的打印墨盒几乎是清一色的国外品牌,价格自然卖得很高。怎么才能把墨水、墨盒的价格降下来?在宋延林看来,只有生产出自己质量过硬的墨盒才能倒逼垄断产品降价。2004年,宋延林得到“863”计划的支持并最终开发出质量可以和国外著名品牌媲美的墨水和墨盒,而价格几乎是其十分之一。因为在打印耗材研发方面的贡献,宋延林当选为中国计算机耗材行业协会副会长。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环保印刷技术成为印刷行业的发展趋势。但取代激光照排技术的代表性技术——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却被国外垄断,设备和耗材价格高昂,让大多数中国企业望而却步。能不能研制出更加环保的印刷制版技术,即无污染、不需要避光技术、价格又低廉,拥有我们自主的知识产权是宋延林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05年,宋延林将目光瞄准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在研发过程中,宋延林对创新深有感悟。“很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研发一项新技术之前,都会习惯地问:国外有没有人做,这导致中国在很多方面总是在跟踪,总是在跟跑。跑第一和跑第二,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跑第二的人,前面有人,他要追赶;跑第一的人,前面没有人,必须有引领的信心和决心。中国要想有大的发展,整个民族的心态都要调整,不能仅仅习惯于做跟跑者,必须要致力技术创新,有勇气和自信做领跑者,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新跨越。”

多年的艰苦研发,宋延林带领团队成功攻克了各种技术难题,在技术上实现了几大突破,比如墨滴在固体表面干燥的过程容易形成咖啡环,这会影响印刷的质量,宋延林团队通过纳米材料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让墨滴扩大形成空缺、不均匀的斑点。

“简单来说,纳米材料绿色制版原理就是在亲水的版材上打印出亲油的图文区,通过亲油和亲水的差异形成图文区和空白区的差别。制版的版材本身是亲水性质,这使它不沾染油性的油墨;而印刷品上的图文区,则打印上亲油(可附着油墨)的纳米材料。这样,印版上机印刷时,打印有亲油纳米材料的区域就得到图片和文字,而没有打印的区域就是空白。”宋延林对制版原理如数家珍。

通俗地讲,传统的激光照排相当于“胶片照相机”,较先进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 P)相当于“拍立得”,而绿色制版技术就像是“数码相机”。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就相当于用数码照相机代替胶卷照相机,数码照相是将所有的信息在计算机里处理好,再通过打印直接得到照片。跟传统的化学曝光成像不一样的地方是,它不用避光,不用化学冲洗,不仅成本大大降低,而且还可以回收。这一过程,纳米材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但这还远不是他的最终目标。宋延林在多个场合用到的PPT 中有这样一张照片,那是美国《时代周刊》的一个封面:一只巨大的苹果手机背后是浓烟滚滚的烟囱和无数的工人。

“这暗示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是牺牲环境、严重污染;二是靠廉价劳动力。这就是中国给世界的印象,是时候做出改变了!事实证明,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拿出领先、环保的绿色解决方案。”他说,正是在不断和产业接触的过程让他深刻认识到,利用科技进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落在每个科研人员肩上的责任。

因此,他又提出绿色印刷制造的概念。“我们要以核心的纳米材料技术为支撑,力求通过印刷方式,解决印染、建材等多个行业的污染问题。”

从学者到企业家

技术的突破,只是第一步,如何将科研成果投入到市场中,困扰着宋延林。2008年,宋延林参加了由中科院和联想控股共同发起的“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特训班结束时,联想投资和联想控股对参加培训的团队和商业模式进行调查,选择项目投资,宋延林的项目第一个被选中。

2009年11月在中科院、联想控股等单位的共同投资下,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公司正式成立,至此他踏上了创业之路。宋延林十分清楚自己面临的困难:“做企业其实对知识分子是个非常大的挑战。科学家创业,我说过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每往前走一步都相当不容易。”此时的他正在面临科学家和创业者的角色转换。

其实,做企业与做科研有着极大不同,“商场如战场”。宋延林早已意识到胜败无情,商场并不会因为创业者是科学家出身而给予额外的青睐与帮助。

这让科学家出身的宋延林花了4年时间,学习如何在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双重身份中找到平衡点。“比如,创业者要解决问题,而不要解释问题。”宋延林说。解释问题是科研人员的习惯思维,总是分析一件事情有哪些影响因素,存在哪些困难会造成不理想的结果。

曾经,中科纳新采购的设备因故延迟到位,“但是企业每天运营都是有成本的,而工作人员给出的答案是解释为何出现如此情况”。宋延林更希望大家转换思维“频道”,从解决问题出发,主动克服困难。这又引发了以下的“要与不要”。

“要创造机会,而不要等待机会。”科研可以预先设定条件,可以按照计划进行,也可以设立模型进行分析。而创业中的机遇是等不得的。

“要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要被任何困难压倒。”宋延林解释道,知识分子思维周密,通常会系统考虑各方面因素,但有时顾虑太多,反而止步不前。

在他看来,民营企业的发展是最好的范例。许多乡镇企业起步之初一穷二白,但是依然能发展成为知名企业。“他们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去实现目标。相反,科研人员常常会‘革命’不彻底。”

这“三要三不要”被宋延林总结为中科纳新的企业精神。从科研一线转移到产业一线,宋延林主动戴上这“三要三不要”的“紧箍咒”。

成功是偶然的,但宋延林成功了。目前,纳米材料在绿色油墨、绿色铝板基生产等领域的延伸应用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形成了完整的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我们要以核心的纳米材料技术作为支撑,力求通过印刷的方式,解决多个重要行业生产环节中的污染问题。”

通过打印技术打通产业链

印刷行业只是企业整个布局突破的开始,“我们要以核心的纳米材料技术作为支撑,力求通过印刷的方式,解决多个重要行业生产环节中的污染问题。”下一步,宋延林将突破纸张印刷的范畴,把纳米绿色印刷技术延伸到电子、建材、印染等行业,通过纳米材料的创新和应用,解决上述行业的环境污染和高能耗问题,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一个“纳米材料绿色印刷产业技术集群”。

“我们这个以印刷为开端的改善中国污染产业的技术,能延伸的领域极广,这或许将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展望未来,宋延林信心满满。

“也许将来手机、电脑、电视屏幕都可以打印出来,卷起来就能带走。”他坚信中国人一定能做出最领先的学术成果,也能提供最好的产品。他像科学家一样谈论着自己的企业,又像企业家一样描绘着自己的学科。

按照宋延林的计划,2015年将是其战略发展关键的一年,那时公司产业链的布局将基本完成。而他的终极构想是希望到2020年整个“纳新系”能控股或参股三到五家上市公司,并且都成为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形成数百亿乃至千亿级的产业链。因为在他看来,这才是真正成功的企业。

有人说,毕昇的胶泥制字,让印刷业进入活字时代;王选院士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引发了我国印刷行业的一场技术革命,让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如今,纳米材料绿色印刷制版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化已经将印刷技术悄然带入一场新的绿色变革中,实现了印刷制版技术从感光到非感光的跨越。

44 岁的宋延林有一股书卷气,说话时玻璃镜片后的那双眼睛永远带着笑意。他将纳米技术引入了打印行业,随之“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和3D 打印技术的普及,届时宋延林的纳米制版技术将会打印出一个精彩的“大世界”。

猜你喜欢

印刷技术纳米材料印刷
武器中的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在水基钻井液中的应用
导电油墨及其印刷技术的研究进展
超级印刷机
纳米材料改性硅酸盐水泥研究进展
包装印刷中的数字印刷技术应用探讨
原来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绿色印刷
绿色印刷
喷墨印刷时代下的木纹瓷砖产品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