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
2014-12-22黄浩
临近农历年底,热闹了一年的金融圈,又有几件事情扎堆儿。
去年11月,阿里在京推出了内部俗称“聚宝盆”的计划。打算通过该云计算服务,让全国2000余家区域银行可以快速、低成本地实现网上交易支付等功能,打通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瓶颈。
12月初,京东启动了“内测白条”。 按照京东金融发展部总监刘长宏所说,这是京东将根据已有的个人信用卡消费数据,推出个人消费贷款,“有了白条,你就能先消费后付款,额度高至万元,可选择3-12个月分期还款”。
20天后,首创国内团购金融理财模式的“百度百发”嘉实团购基金产品正式发售,认购额突破30亿元,创造中国互联网首发新基金的最高纪录。
第一个问题:把这三条信息放在2013年全年的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一起看,能看出什么?笔者看到了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复制、速度和入侵。在2013年阿里涉及金融的发布会不下5场,从针对个人的“信用支付”到“余额宝”,再到针对供应商的“阿里小贷”以及针对云平台客户的“聚宝盆”计划,基本形成了一个生态闭环。在人们惊叹阿里金融速度的同时,不禁要问其他互联网公司怎么玩?
其实复制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阿里的“信用贷款”只是针对淘宝平台,所以与京东针对自有平台的“内测白条”并不冲突,按照这个思路、腾讯的易购、苏宁网商、国美网商都可以有类似的产品;而以“余额宝”、百度理财“、网易填金“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基金则是基金公司与互联网企业的双向合作而已。一方面,互联网企业要在金融领域快速布局,另一方面传统基金需要互联网公司打开新的销售渠道,这是一合两利的事。更为关键的是,互联网企业入局金融领域的速度,习惯以产品开发为项目主导的思维,能让互联网企业快速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在一两个月时间内就能推出一款新的金融产品。
相比之下,传统金融企业的动作,则无法和快速的互联网企业相媲美。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看到建设银行推出了“善融商务”电商平台,交行推出了“交博汇”平台,农业银行宣布成立“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实验室”,旨在探索与完善互联网金融创新机制,拓展农行互联网金融业务。中国银行的“中银易商”客户端在同业中率先推出“声波支付”,工商银行具备“支付+融资”功能的电商平台也已上线。但是,效果却乏善可陈。
第二个问题: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是一回事么?对于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在2013年中国第九届电子银行年会上,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认为,“无论是金融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金融,都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一大背景下,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讨论和实践金融活动,归根到底它的核心还是金融。而金融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对风险的管理,所以,从本质上来讲,金融互联网或者互联网金融完全是一回事”。
但不可忽略的是,信息技术给产业所带来的变革往往意味着一次再造。尽管技术手段并不改变业务的本质,但相应的商业模式、流程、理念和方法却都已经有了新的外衣。所以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表面上看是行业主客体角度的问题,实际上考拼的却是不同行业对技术突变下对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的创新响应速度,以及对资源的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