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出构建“天基丝绸之路”推进卫星全球服务
2014-12-22周武
□ 本刊记者 周武
5月29日,首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暨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主题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议提出“构建天基新丝绸之路”的概念,倡导构建卫星全球服务的联盟,以推动中国航天技术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不仅成为京交会一大亮点,也预示着我国高科技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
首届卫星服务商洽会由商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筹)等单位共同主办,中国华腾工业有限公司、北京翔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并得到了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国防科技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单位特别支持。
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总干事长代表、马耳他驻华大使、欧洲服务业论坛秘书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代表、瑞典贸易委员会代表、英国傲创公司总经理等发表演讲,展示了与中国航天商业合作的浓厚兴趣。阿拉伯联盟驻华大使、上海合作组织及一些国家驻华使节及商务机构、国际商会特约外国客商等与会。此外,中外卫星系统运营商、服务开发商、设备供应商、服务代理商、采购商、经销商及客户,国内企业以及商会学会、金融法律相关机构、媒体记者等300余人出席会议。
首届商洽会以“架设天基新丝绸之路,中国卫星全球服务”为主题,来介绍我国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应用及航天国际商业服务现状与发展。会议以主题发言、服务推介、合作商洽等形式,结合来自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等多位国际嘉宾表达的合作意愿,与全球市场需求广泛对接,展示了中国卫星服务于国际用户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灾害预报、导航救援、以及工农业生产、经济文化发展等社会生活领域的能力与前景。
近年来,中国在空间领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航天国际化发展与全球应用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4年4月,中国政府已与30多个国家和机构签署80余项双边航天合作协议,建立多种形式合作机制10余个。同时,在联合国、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框架下积极开展多边合作。随着中国空间实力显著提升,中国卫星产业服务能力也日益增强。业内专家称,参与全球竞争,推进航天技术全球应用,这将是中国航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航天造福民众、贡献人类的责任。
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殷礼明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中国卫星服务全球需要各方力量联合起来,建立联盟推动实施,通过信息互通、产业互补、渠道共享,共同打造中国卫星国际服务品牌。他说,架设天基丝绸之路,提升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能力,将针对具有广泛国际需求,特别是涉及发展中国家国计民生的防灾减灾、智能交通等领域,创新联合研发具有竞争力的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及其综合应用解决方案、系统、产品与服务。在商业航天领域,长城公司作为中国政府授权经营商业发射、提供卫星及开展国际空间技术合作业务的唯一商业机构,迄今已为国际用户提供39次商业发射,包括中国国产5颗通信卫星、1颗遥感卫星整星在轨交付共发射卫星45颗,并提供8次搭载服务,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22个国家和地区利用航天科技成果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马耳他大使克俚福到场祝贺会议的召开,他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地说:“我代表着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也是欧盟中最小的成员国——马耳他。我今天站在这里就表明对于宇宙,更具体说是对商业卫星应用领域的关注,并非仅限于大国。像我们这样的小岛国家同样将在国民经济的各方面可受益于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包括遥感、通信及卫星导航系统在内的各个领域。马耳他政府非常重视发展航天应用,成立了国家航空航天中心,旨在与志同道合的机构组织携手,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创新。
商洽会上,ITC总干事长特别代表简·德瑞克·布鲁克曼高度评价商洽会,他表示,欢迎各国以贸易促进为手段,以扶贫减贫为目标,围绕联合国贸易援助条款和多国发展计划开展实际工作。ITC将继续利用科技的转移为多边贸易服务,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形成伙伴关系牵线搭桥,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中小企业创造机会,增加就业, 驱动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