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有助于防控人类高血压
2014-12-21董德宽蔡烈麟
文/ 董德宽 蔡烈麟
(1上海奶业行业协会;2先马士(上海)有限公司)
近三四十年来,国内外的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动物模型实验、人体膳食干预试验及临床观测统计积累的资料等愈来愈多的证据揭示,牛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人体的高血压。
高血压(high blood pressure或hypertension)对人类的危害极其严重。它会损害患者的心、脑、肾、血管、眼等器官组织,直至造成患者残疾与死亡。据调查,中国现有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患者至少2.2 亿人。美国人每年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花费高达330 亿美元。
普遍认为,对高血压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与控制,诸如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减轻精神压力、摈弃不良情绪、加强科学运动和锻炼、戒烟限酒,还要结合药物治疗及防治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其中,“合理饮食”必须强调的要点是:膳食养分需全面而平衡,需供给适当的能量和膳食纤维,摄食足量可利用的钙、钾、镁,以及限制脂肪和钠的摄入等。而现代研究表明,牛奶在上述“综合措施”与“合理饮食”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1 牛奶的营养价值高,有利于全面增强人体体质
牛奶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并且配比恰当,品质优异;奶类被各国公认为平衡膳食最佳的组分和补充物之一,且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
牛奶中的优质蛋白质和富集的某些氨基酸有降血压作用,如蛋氨酸能改善血管弹性,并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降低血压。有人研究认为,膳食中缺乏蛋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或酪氨酸,有升高血压的危险趋向。
2 牛奶是人体最理想的钙源,缺钙者易患高血压
各种食物皆含钙,但果蔬、粮谷及肉鱼等食物中含有的草酸、植酸、糖醛酸、脂肪酸等成分会阻碍钙吸收,这类食物中钙的吸收率大多为3%~20%;而牛奶中不仅含钙丰富(930~1 390 mg/L),且含有维生素D、酪蛋白磷肽(CPP)、乳糖等能促进钙吸收的成分。牛奶堪称为人体最佳的钙源。有研究报道,荷兰、美国、英国和日本的人年均奶类消费量分别为315、281、242和70 kg,他们体内的钙来源于奶类的比例分別为膳食总钙量的75%、72%、60%和2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报告显示,200 mL牛奶或30 g奶粉对人体钙的贡献率是30 g米饭、猪肉或禽肉类的75~112 倍。
近期研究发现,钙是维持血管平滑肌细胞正常功能的重要成分之一;钙和镁一起参与神经—体液调节,使血压正常化。此外,体内充足的钙有助于促进钠随尿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防控高血压的作用。
美国“护士健康研究”项目曾用4年时间对58 218 名妇女进行调查,发现日摄钙量>800 mg者患高血压的比率若为1.0 的话,日摄钙量在799~600 mg、599~400 mg和<400 mg者患高血压的比率分別为1.08、1.17和1.30。加州用10 年时间对6 634 名成年人的研究表明,每摄取钙1 000 mg,可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12%。Ascherio等(1992)对30 681 名40~75 岁美国白人为期4 年的研究揭示,高血压的发病与日摄钙量低于500 mg相关。另有数十项临床实验的结果显示,对于每日摄钙量低于500~800 mg的高血压病人,如补加钙量,可使他们的平均收缩压下降1.6~5.0 mmHg;其中一项研究认为,日均摄钙量每增加100 mg,可使收缩压平均下降 2.5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 1.3 mmHg。
3 牛奶中的钾、镁和钠含量适宜,有利于防控高血压
牛奶中的钾、镁和钠的含量分别为1 100~2 450、70~180和440~810 mg/L。其适宜的矿物质含量有利于调节人体内的水盐代谢,使血压趋于正常。许多研究证明,人的食盐(氯化钠)摄食量与血压呈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摄食的钠多,会使血压升高;摄食钾、钙、镁越多,血压越低。在肾脏生成尿的过程中,流经肾脏的血液中钾多,就会使随尿排出的钠增多,从而降低血压。镁可促使高血压患者的血管扩张,缓解病情。
Ascherio等对30 681名40~75 岁未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美国男子进行的研究表明,如将每日摄钾量>3 600 mg的参试者患高血压的危险率设为1.0,则每日摄钾量为3 590~2 800 mg,2 790~2 400 mg或<2 400 mg的参试者,患高血压的危险率分别为1.1,1.26或1.54。对58 218 名女护士的调查同时揭示,如果每日摄镁量400~300 mg者患高血压的危险率为1.0,则每日摄镁量为299~250 mg或<250 mg者分别为1.22或1.49。
Alina等(2011)在15 年间对12 000 名美国人摄食钠和钾的研究结果表明,饮食中钠钾比例最高组比最低组的死亡风险高46%;尤其是患冠心病死亡的风险要高1 倍以上。他们提倡,应多食蔬果和奶类等含钠少、含钾多的食物。
4 乳源降血压肽可发挥一定的降压效应
牛奶中的酪蛋白、β-乳球蛋白或乳清蛋白,经人的胃肠道消化酶作用或益生菌酶解,可生成多种防治高血压的肽类,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y,ACEI)系列,这些肽也叫作降血压肽或抗高血压肽(Antihypertensive Peptides)。它们大多数是由几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三肽、五肽、六肽及七肽等;如IPP(异亮氨酸-脯氨酸-脯氨酸)、VPP(缬氨酸-脯氨酸-脯氨酸)、IPA(异亮氨酸-脯氨酸-丙氨酸)、PPVHL(脯氨酸-脯氨酸-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等。有些肽能抵抗消化液肽酶的作用。
抗高血压肽被人体吸收后,可发挥一定的降压效应。牛奶与益生菌发酵乳的食用安全性很高。其突出优点是这些肽只对高血压病人起降压作用,对血压正常者却无降压作用;因而不会出现使人血压降至正常值以下的不良后果。Lopez-Fandino(2006)归纳了1996~2005年间9 项人体临床研究,让总计238 名参试者吃发酵乳、水解酪蛋白或乳清蛋白;其中分别含有抗高血压肽(IPP、VPP等)2.44~5.40 mg。4~21 周试验期后,所有的参试者收缩压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5.2~16.0 mmHg。
近期,国外数家大型乳品企业已从牛奶蛋白的酶解物中提炼出降血压肽,开发人类保健食品,预防、遏制、缓解和治疗高血压,并已对该项技术申请了若干专利。
5 饮食奶品带来愉悦感,并有镇静催眠功效,利于防控高血压
奶类食品具有特殊的醇香美味,口感极佳,食之令人愉悦。人体消化吸收牛奶的过程中,会生成脑啡肽、阿片肽等一些具有镇静止痛、消除不良情绪及促进消化功能的物质。据研究,牛奶富含色氨酸,色氨酸在人体内可转变为5-羟色胺。后者是一种与大脑愉悦中枢关联的神经递质。另据研究,褪黑素(Melatonin)是脑中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分泌激素,有调节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及促进睡眠等功能。而牛奶中就含有褪黑素。Irina(1999)、Valtonen(2005)等研究证明,傍晚与黑夜挤出的牛奶中褪黑素浓度比白天挤出的奶约高4 倍;适当多喝牛奶,尤其是喝母牛夜晚所产的奶,有助睡眠。
6 牛奶有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及减少肥胖的功效
肥胖症和高脂血症是伴发高血压的两大危险因子。牛奶中的胆固醇含量约为140 mg/kg,而鱼类和肉类为500~1 200 mg/kg,动物肝和鸡蛋为3 000~4 500 mg/kg。可见牛奶中胆固醇水平相当低。此外,牛奶中还含有若干降低人体血浆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成分,如共轭亚油酸、磷脂、鞘磷脂及3-羟基-3甲基戊二酸等。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不喝牛奶、每天摄钙量少于255 mg的人群,比每天喝奶摄钙量为1 364 mg的人群发生肥胖的比例高84%。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汤庆娅(2012)对3 534 名7~14 岁学生的调查表明,每天喝奶组的肥胖者比例最低;而不喝牛奶或每周仅喝1 次奶组的肥胖者比例最高。美国田纳西大学营养学院Zemel博士指出,人体缺钙时会释放一种叫“钙三醇”的物质,钙三醇有促进身体储存脂肪及减少脂肪组织分解的作用。另一项研究发现,乳清蛋白有刺激人体构建肌肉组织、燃烧脂肪组织的功效。Lusting(2013)称,促成肥胖症的罪魁祸首是果糖。果糖一方面阻抗痩素(Liptin,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能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而终止进食行为的蛋白质)发挥效应,促使人多食暴食;另一方面,果糖使肝脏中有关合成脂肪酸的酶类,如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ATP柠檬酸裂解酶等的活性升高,致使血浆中甘油三酯浓度增加。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的消化代谢产物除葡萄糖以外,就是半乳糖。许多研究显示,牛奶具有减肥的功效。
7 结语
在人类林林总总的食物中,牛奶及其加工制品是一类非常特殊的营养品与保健品。近数十年的科学研究揭示,牛奶中确有多种成分,有助于直接或间接促使人体的血压趋于正常与平稳。而高血压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因此我们建议,各年龄段的人群每天可以饮食纯牛奶、酸奶或其它含蛋白质较多的乳制品2~4 次,每次100~200 mL,折合每天喝纯牛奶200~600 mL。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居民膳食指南》也指出,每日应摄食乳及乳制品300 g。这样做,对于预防及控制高血压无疑是有好处的。
[1]惠汝太主编.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专家解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董德宽.牛奶给人类健康的益处.乳业科学与技术,2007(2):80-82.
[3]Gregory D M,Judith K J,Lois D M.Handbook of Dairy Foods and Nutrition.Florida:CRC Press,1994.
[4]Jauhiainen T,Korpela R.Milk peptides and blood pressure.J Nutr,2007(11):8255-8295
[5]López-Fandiño R,Otte J,van Camp J.Physiological,chemical and technological aspects of milk-protein-derived peptides with antihypertensive and ACE-inhibitory activity.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2006(11):1277-1293.
[6]Katharina E,Scholz A,Jürgen S.Milk minerals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2006(11):1399-1407.
[7]Nagpal R,Behare PV,Kumar M,et al.Milk,milk products,and disease free health:an updated overview.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2012(4):32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