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最早的“桌游”—“升官图”

2014-12-21本刊编辑部

读者欣赏 2014年3期
关键词:升官判词桌游

“纷纷争欲做忠臣,杨左孙周有几人。当日忠臣不惜命,近日升官有捷径。”这首明末小诗,说的是一种在当时很流行的游戏—“升官图”。顾名思义,游戏以不断升官为目的,只是将异常复杂的晋升之路交由掷出骰子的大小决定。

“升官图”大约发明于唐时,被称为“彩选格”,宋朝时又称“选官图”,可以考证的创始人似乎是唐朝的李颌,那时游戏涉及的官职很简单,只有几十个。游戏盘也多用木板制作,据说发明的初衷是为讽刺官场黑暗。还有一个公认的说法是,“升官图”起源于明代,由明朝官员倪元璐发明—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后殉节的大高官会发明这样的游戏。及至清朝,“升官图”的改良还与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有关,他就是纪晓岚。相传纪晓岚奉圣命编修《四库全书》时,馆臣通宵聚赌。乾隆询问纪晓岚,纪晓岚灵机一动说手下不是赌博,而是在做“升官图”。之后纪晓岚根据明朝的“升官图”游戏,依照清朝的官制改进一番,清代最流行的游戏就这么诞生了。“升官图”几乎每遇朝代、官职架构变化,就会被相应调整,从而成为既定时代下,老百姓熟悉官职分化序秩的便捷方式。

除此之外,“升官图”无疑带有封建思维的烙印。它所蕴含的,是官本位的封建社会认知。这个游戏在明清时,被大人们视作教育子女的工具,让他们从小了解官场升迁之道,从而树立目标,为仕途奋斗。

民国之后,还出现了一种从小学生到大总统的新版“升官图”游戏;再到后来,还有根据《红楼梦》改编的图版和以八仙过海为主题的游戏。小小一张“升官图”寄托了百姓寄望通过入仕改变命运的理想,或者说是他们借此得到一种半游戏博弈、半心理满足的快感。

在江苏仪征市档案馆内,就珍藏着一幅或许是迄今官职版本最全的升官游戏图—“大清最新文武升官全图”。方形的图纸上,数十个方框里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每个方框代表当时清朝的一个衙门或系统,如县衙、州衙、翰林院、宗人府等;框内有从属此系统的大小官职,如州衙下分为知州、州同、州判、吏目;每个官职上方注明其品秩,如知州为从五品,则标注“从五”,以此类推。

如是官职多达数百,螺旋排列形成游戏图。游戏方法很简单,从起点开始,每人掷骰子决定“升官”的速度和进程。起点处写着“出身”二字,根据游戏图下方所附游戏规则示意,这款游戏最多可有10人共玩,工具则需6个骰子。现存史料可考的各种版本的“升官图”中,最简单的用一只类似骰子的陀螺就能玩,6只骰子的玩法最复杂。

游戏初始时的手气将直接决定你的“出身”,更将影响接下来的“仕途”。在骰子的6个数字中,与“仕”谐音的“4”最尊贵,被称做“红”,如果掷出6个“红”,那恭喜这位玩家,

“升官图”几乎每遇朝代、官职架构变化就会被相应调整,从而成为既定时代下老百姓熟悉官职分化序秩的便捷方式,同时也寄托了百姓寄望通过入仕改变命运的理想,或者说是他们借此得到一种半游戏博弈半心理满足的快感。他一把就可以结束游戏,直接晋升为地位最高的“衍圣公”,得到注钱若干后,“大贺”完胜。当然,除此之外的另外5种“六骰同数”,也是极为尊崇的“出身”,同样可以“大贺”胜利结束,只是注钱少于“衍圣公”。确定了各自的出身后,玩家再轮流掷骰子,将掷出的数字比对所处官职下的“判词”,进阶或降职。相对应的口诀是:“两红为德,两六为才,两五为功,两二为柔,两幺为赃”(该版本中没有“两三”的规则,原因不明,其他版本的“升官图”中,“两三”代表“良”,意为良好,有相应的“晋升”)。

比如某位玩家“出身”时掷出123456的不同组合,他立刻获得相应的“留学生”职位;第二次掷出的骰子里有两个“红(4)”,就获得一个“德”,根据“留学生”下方的“判词”,将晋升至正三品的“外务部左丞”。以此类推,历经多轮投掷后,如果能在一品大员如“太师”的位子上再掷出德、才、功兼备的骰子,就可“大贺”结束游戏。

从游戏的“判词”中可以看出,古时官员擢升标准以“德”为重。不管在什么位子上,只要能掷出两个“4”所代表的“德”,就可以飞速晋升,甚至得到越级提拔。最夸张的是根据游戏规则,一次掷骰可以连续晋升,比如掷出了5个“4”,可以当做4个“德”,也就是连升4次。仍以“留学生”的出身为例,如此一来可直接成为从一品的“外务部尚书”,算是一步登天、位极人臣了。

“才”则稍逊一筹,从官职品秩上来看,“留学生”掷一个“德”可升为正三品“外务部左丞”;掷一个“才”只能升为“外务部左参”,正四品,足足低了两个品秩;而更次之的“功”只能让“留学生”晋升为正五品的“邮传部郎中”。

还有另外两种判词“柔”和“赃”。“柔”即优柔寡断,做官如此自然得不到晋升,所以在游戏中但凡遇到“柔”,这一轮不升不降。而“赃”顾名思义就是贪赃枉法,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为官大忌,连续扔出几个“赃”,那基本上就输定了。不过,在游戏规则中还标注着“赃遇德不行”,也就是说如果同时掷出“德”和“赃”,那么功过相抵,不升官也不降职。更值得玩味的是,当你顺利进阶为太师、太傅这样的一品大员后,即便掷出再多的“赃”,也不会被罢黜降职,最多就是原地等待。

然而,并不是每种官位都掷出“德”才对自己尽快“大贺”获胜最有利。例如在同样的官位,掷一个“德”,也许可以立刻晋升到品秩更高的翰林院官职,却可能在此后数轮都是在翰林院和学部衙门之间跳来跳去,很难进入正途;而如果掷一个“赃”被降到外府做个小小七品,却可能很快由府而京县、知州,一路攀升,最后总督而太保、太师。此幅“升官图”的官职擢迁路线和实际情况是比较符合的。官场有官场的规律,明清时若想高升,往往需要先在外省的县、州、府衙门里历练一番,进阶之路才会走得更加顺畅;反而像翰林院、学部这样的清水衙门,倒是让很多人蹉跎了一生。由此可见,发明或改进“升官图”的人,必定熟知仕途升迁的规律。

猜你喜欢

升官判词桌游
左升官儆曳⒉
“左升官,右发财”
巧妙判词
谁说
十二钗判词的结构方略
由《洞穴奇案》引发的思考
桌游吧“关门劫”
与企鹅来一场桌游约会DICE、Rachel做客腾讯桌游社
桌游王 专攻新生代市场
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