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
2014-12-20王建宏黄桐熊
王建宏 黄桐熊
攀枝花市仁和区建区于1973年,位于攀枝花市南部,区名寓意为“仁义道德,和衷共济”,人口20万人。面对国家建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四川省建设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的机遇,该区将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日前,《当代县域经济》记者采访了仁和区区委书记陈可红。
发挥比较优势 提升发展潜力
记者:在四川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仁和区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陈可红:省、市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必然带来攀枝花市区域发展格局的深刻调整。对仁和区来讲,这既是一次重大机遇,也是一项重大挑战。这有助于我区更好地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抓住并用好各种机遇,加快做强产业、做大总量,形成更多经济增长点,切实提升我区在全市乃至全省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我们要按照省、市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按照“稳煤兴工调结构,城乡统筹促繁荣,文明生态宜人居,平安和谐建小康”总体发展战略,以“高位求进、超常作为、加快发展”为工作基调,以“全力抓发展,重点抓产业,突出抓增长,关键抓项目”为工作举措,突出抓好做强产业、做优城镇、做牢基础、做实民生四篇文章,努力在提升发展实力、提升城镇品质、提升发展潜力、提升幸福指数上实现“四个”突破,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巩固和提升仁和区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实现底部经济发展率先崛起和跨越提升,努力建设实力、魅力、生态、和谐仁和。
抓项目 创环境 改民生
记者:仁和区发展县域经济的着力点在哪里?
陈可红:仁和区把抓项目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通过加大项目服务力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效率,着力打造招商引资软环境;加强项目跟踪,促进第十四届西博会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建设,重点跟进新建国、一心堂药业、贝尔康药业等项目;瞄准工业和三产服务业,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抓好项目引进;积极协调处理土地、资金、运输等要素问题,促进省、市、区“急难险重”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早见效。
创环境,汇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组织要素。扎实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督查”行动,切实减少一般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着力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决定》,结合实际尽快制定仁和区的贯彻实施意见,切实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深入推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坚决纠正党员干部纪律作风问题,打造一支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骨干队伍。
把民生改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落脚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排出时间表,抓好整改落实,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确保年初确定的10大项200个子项民生工程、37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保障问题。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促进边远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为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抓机遇 强实力
记者:仁和区发展县域经济的目标是什么?
陈可红:仁和区作为全省县域经济山区类地区,经过40年的发展,当前已进入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迈进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近两年来,仁和区牢牢把握“高位求进,超常作为,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加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同步发展,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城市转型、民生改善和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仁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已经确立,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1年基础上翻一番;力争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以上。下一步,就是利用抢抓国家建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省上建设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的机遇,突出产业支撑、投资拉动、“四化”同步、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等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促发展的工作,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实力。
夯实底部基础 做强产业支撑
记者:为了确保上述目标实现,仁和有哪些思路或构想?
陈可红:兴产业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仁和区将以稳定煤炭产能,抓好煤炭企业复工复产、煤炭兼并重组及洗选技改升级,确保年底前实现原煤产能80万吨以上;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果、畜、烟、菜、粮五大特色优势农业。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继续实施人饮安全、水利工程、防洪治理、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围绕商贸流通、阳光康养、文化产业和城市近郊休闲游四大产业,尽快制定三产服务业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培育限上企业。加快推进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中国苴却砚文化街等项目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和“阳光康养”城市名片。
以环境优化和功能完善为重点,做好核心地块规划,加快完善城市规划编制,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大河两岸景观、宝灵寺周边景观打造、大河南路改线段、攀大高速公路、渡仁西线复线等项目建设。通过开展“五创联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已建成的新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加强乡村旅游宣传和推介,抓好新农村和美丽新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