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移民过程中远距离移民问题研究

2014-12-20李晋芳张爱国

老区建设 2014年22期
关键词:远距离问题策略

李晋芳 张爱国

提 要 扶贫移民是国家帮助贫困地区人们摆脱困境的政策之一,扶贫移民有多种类型,根据搬迁距离的远近可以分为:近距离移民和远距离移民。相对于近距离移民来说,远距离移民会面对更多的困难。文章选取了陕西省定边县红墩梁村为例,研究发现,红墩梁移民新村存在搬迁后管理、基础设施、移民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得出结论。通过研究以期丰富扶贫移民的相关理论。

关键词 扶贫移民;远距离;问题;策略

作者简介李晋芳(1989—),女,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扶贫移民研究;张爱国(1964—),男,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扶贫移民研究。(山西临汾 04100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贫困地区大规模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12BJL076)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扶贫移民就是帮助贫困地区人们摆脱困境的有效手段,根据搬迁距离的远近可将扶贫移民分为:近距离移民和远距离移民。近距离移民指的主要是迁入地与迁出地一般在5公里范围内,一般超过5公里的搬迁则是远离搬迁。

对远距离搬迁的研究主要有宁夏的吊庄移民:在理论研究方面,陈忠祥(1998)对宁夏的吊庄理论进行分析,对人口迁移理论等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论述1;孔炜丽(2000)也对宁夏实施吊庄移民16年来的具体实践所进行的理论研究作了综合评述2;在模式研究方面,王安忠(1998)将宁夏南部山区移民吊庄所采取的形式归结为同心河西模式、径源芦草洼模式、南山台子模式和宁夏华西村模式3;马伟华(2008)对吊庄移民后的社会治安问题进行研究4;东梅等(2011)对宁夏扶贫移民对象瞄准精度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户主特征、家庭人口特征、家庭财产状况及基本生存条件会对移民效果产生一定影响5。本文研究长距离搬迁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得出结论,从而丰富扶贫移民理论。

二、研究案例区概况

陕西省的定边县位于陕西省的西北部,榆林市的最西端,陕甘宁蒙四省(区)七县旗交界地带,是毛乌素大沙漠和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红墩梁村隶属于定边县贺圈镇,位于定边县城西8公里,是2004年由扶贫移民项目投资,从白于山区将贫困人口迁移至此形成的一个移民新村。

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是将处于白于山区的贫困人口迁移到自然和经济条件相对好的地带,红墩梁村距离县城仅8公里,各种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因此被选为迁入区。红墩梁村移民都是来自于十几公里之外的分散的村庄,在2004年一批搬迁完成,搬迁的资助条件是白于山区人均低于2500元以下的贫困户,按户资助和农民自筹相结合,一户交国家23414元,每户独院一处,西房三间,每户水浇地约13亩,配套齐全,目前红墩梁村全村300户,1250多人。

调查发现,从2004年搬迁至今,通过经商有15%的人富起来了,有35%的人没有入住,25%的人把房子和地转手卖了,25%的移民还处于贫困之中,可见移民的可持续性差。

三、扶贫移民过程中长距离搬迁问题

(一)扶贫移民后的管理问题

对红墩梁村来说,扶贫移民后的管理问题主要是移民新村没有一个确定的政府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在实地调查过程中了解到从搬迁到现在10年间,移民新村一直没有村长,只有会计和村支书,移民新村刚开始是由扶贫办直接管理,后来移交给贺圈镇,贺圈镇政府并没有行使管理的职能,所以说整个移民新村处于一种游离状态。这种无政府管理的状态影响到移民的政治权益和一些社会保障。比如说由于移民新村的隶属问题不清,导致10年来移民主体不但失去了原来居住区的选举权,另一方面在移民新村也没有选举权,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移民没有医疗保障,相应的养老保险之类的社会保障更是没有,孩子上学问题在当地也是大问题。

(二)基础设施完善问题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扶贫移民搬迁过程中对扶贫移民主体的一个拉力,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将移民“稳得住”,同时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是移民基本生活的保障。在扶贫移民的初期,红墩梁移民新村在基础设施方面比较完善,但是在后续的发展中,可持续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问题:一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红墩梁移民新村在搬迁前每户搬迁户补助13亩的水浇地,但是由于当地水资源的短缺,长期浇不上水,再加上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土地基本上都变成了沙地,保水保肥效果差,作物很难成活,这严重影响了移民的生活保障。二是道路问题。从实地的走访看出,红墩梁移民新村只有通往外村的一条路是水泥路,其他的乡间小道都是黄土覆盖,如果有大风的天气,可以用“黄沙漫天”来形容,这严重影响了移民新村的风貌,对移民的出行也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三是吃水的问题。红墩梁村原来有水井,塌了后,抽的井水不符合人体饮用,含氟量高,出现过拉肚子现象。村民只好自己院子里打井,共打180口,地下水水位下降惊人,从30米下降到80—90米,下降50—60米,有的贫困户因没钱打井而饮水困难。四是房屋问题。移民搬迁时每户3间西房,一处独院,十年过去了,许多住户将移民后的独院转手卖掉,原因就是住房的质量不好,许多住房有了裂缝,漏雨等现象。

(三)移民心理问题

移民主体的心理是比较抽象的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移民的社交网络和娱乐手段。从表1可看出,搬迁后社会网络明显小于搬迁前,在长距离搬迁后,亲戚数量明显减少。社会网络的减少对移民的心理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其他外部条件方面也不能保障的话,就会影响移民的稳定性。

通过对移民的访谈,得知村里不仅没有娱乐设施和运动设施,也没有举行过娱乐活动,移民的娱乐方式基本上是看电视、跟朋友聊天。当问到“你心里有烦心事找谁倾诉时”,有一半以上的人选择不倾诉。因此可以看出红墩梁移民新村移民主体心理状况不是很好。

四、解决长距离搬迁问题的策略

长距离移民搬迁是离土离乡的搬迁,相对于近距离搬迁更需要重视,避免出现“空壳村”和移民返迁的现象。

红墩梁移民新村作为长距离搬迁的一个不成功的案例村,面对移民搬迁后遇到的一些问题更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具体来说,其一,要注重移民村的后续发展。搬迁是一个持久的工程,要想让移民“搬得起,稳得住,能致富”,就需要持续的关注移民村的发展,不能只管搬,不管安。对于该移民新村,首先要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完善村集体的相关部门来保障移民的利益,同时还要加强养老、医疗、上学等方面的保障。其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移民村的水、电、汽、路等方面的设施,在移民初期就整合相关的资金,完善这些基础设施,保证房屋的质量,方便移民的生活。其三是加强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建设一些娱乐设施和娱乐场所,另一方面要组织娱乐活动,加强移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五、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红墩梁扶贫移民新村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1扶贫移民长距离搬迁过程中,移民主体能稳得住是判断移民工程成功与否的标志;

2在长距离移民搬迁后,持续的关注移民主体,发现并解决问题是移民成功的关键;

3完善水、电、汽、路、房屋等基础设施是移民成功的保障;

4要加强移民的文化活动,增强移民主体的融入感;

5在长距离搬迁过程中,是否实行土地、户口一刀切有待讨论。

参考文献

1陈忠祥.宁夏吊庄移民的理论分析[J].干旱区地理,1998,4.

2孔炜丽.宁夏吊庄移民研究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2000(6).

3王安忠.宁夏南部山区移民吊庄模式和效益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1998(2).

4马伟华.从人类学角度解读宁夏吊庄移民中出现的社会治安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2008(5).

4东梅,李晓明,刘乔巧。生态移民瞄准精度实证研究——以宁夏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1(9).

责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远距离问题策略
基于降低远距离输电过程中无功功率的设计方案论述
俄罗斯
捐献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