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黄牛改良工作现状及建议

2014-12-20晋美加措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奶业黄牛奶牛

文│晋美加措(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

通过西藏高原特色、绿色、无污染等优势,形成强大的带动力,创造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一、西藏黄牛改良总体情况

1.西藏黄牛产地、环境及分布。西藏黄牛分布在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即农区、林区和半农半牧区。海拔2300~3800米地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堆龙、曲水、尼木、墨竹工卡、林芝、波密、乃东、桑日、朗县、加查、洛扎、错那、昌都、察隅、日喀则的农区、半农半牧区等地。

2.黄牛改良发展现状。西藏黄牛在西藏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主要产品——乳、肉、皮、畜力、牛粪等,是西藏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西藏黄牛本身存在个体小、生产性能低等缺点,黄牛杂交改良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多年努力西藏黄牛改良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据资料统计:目前已有黄牛改良杂交后代35万头左右,良种覆盖率达27%左右,西藏黄牛改良已成为发展西藏奶业和良种育种工程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黄牛改良技术已推广到37个县,累计推广1000余头改良奶牛,推广面积达51.0%,良种化程度近27%,冻配平均受胎率达65%以上,犊牛成活率达88.5%,杂交三代母牛每头年平均产奶达3.14吨,乳脂率4.01%。

3.西藏黄牛改良的意义。黄牛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广大农牧民群众舍饲的主要畜种之一,也是今后发展农区畜牧业的重点畜种资源。西藏黄牛虽然在适应严酷的自然条件、耐粗饲、抗病力较强及乳脂率高等方面有较多的优点,但属原始低产品种,在产乳、产肉等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市场上90%以上的奶类产品都是从内地进的,西藏奶类产品寥寥无几。为适应西藏经济建设和人民物质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人们对奶类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目前不仅要加大黄牛改良的力度,更为重要的是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提高奶牛生产性能,为人民提供更多的肉、奶等畜产品。

因此,黄牛改良工作可以改变本地黄牛的品质,在保持原有优良性能基础上,提高产奶、产肉等性能,不仅可以满足需求,还可以增加农牧民群众的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1.各级政府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地方相关部门对黄牛改良工作重视不够,改良牲畜基础母畜底数不清,统计质量不高,易对优质冻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仍以传统的养殖方式为主。目前,西藏虽然早已引进了荷斯坦、西门塔尔牛等优良奶牛,对原始牛种进行了品种改良,但是,养殖户依然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使用传统饲料进行饲喂,从而造成了奶牛的营养不良,导致奶牛的产奶量低。

3.技术力量薄弱。乡村兽医人员严重不足,技术员年龄老化,工资待遇低,积极性不高。部分配种人员对黄牛冻配技术掌握程度不高,责任心不强,严重影响母牛受胎率,急需加大黄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4.观念陈旧。部分农牧民思想观念仍然十分陈旧,对冻配技术缺乏科学的认识,对冻配后的母牛管理不善,致使流产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冻配怀胎率下降。

5.饲养管理落后。有些农牧民缺乏黄改牛犊的科学喂养技术,对牛犊管理不善,存在人畜争奶问题,致使牛犊的健康状况和成活率难以保证。农牧民只顾眼前利益,私自将长势良好的改良牛犊出售到外地,致使黄牛改良成效下降。

6.改良队伍不稳定,队伍出现了断层。由于黄牛改良工作苦、脏、累,且正常的卫生保健津贴及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黄牛改良工作开展困难较大,一些老同志因年老体弱,已不适应继续从事黄牛改良工作;愿意从事黄改的年轻后备人员较少,技术人员青黄不接,呈现后继无人的状况。

7.奶牛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具体表现在“四低一高”,即良种覆盖率低、个体产奶量低、劳动生产率低、饲料利用率低、疫病发生率高。

三、黄牛改良工作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重点解决奶牛繁殖及饲养管理技术,为奶牛产业带建设和现代化奶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重点加强黄牛改良、饲草(料)种植、饲养管理技术推广。在改良重点区域建立F3代荷斯坦母牛核心群场3个,逐步开展横交固定工作。改良奶牛平均单产由目前的3000千克左右提高到4000千克以上。培育出体形好、产量高,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奶牛群体,为西藏奶业发展奠定基础。

2.西藏黄牛改良工作措施。按照区党委制定的“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总体思路,促进西藏黄牛产业发展壮大,在现有的基础上有一个较快的提高。笔者认为在未来10年内,重点任务应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人工授精配种站点建设。严格按西藏“黄牛改良人工授精管理办法”运行。首先,从采购冷冻精液入手,按国家相关规定,必须采购经过验证后的优秀公牛精液,防止盲目采购冷冻精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从目前人工授精配种站点来看,全区重点配种站点有所增加,但总的来说还是处于缺乏状态,站点分布和牛群分布不相适应,部分地区站点数量少,技术人员缺乏或技术不熟练,在未来发展中各地农牧部门应把薄弱点作为重点技术培训来抓。

(2)加强技术培训。西藏大规模地开展黄牛人工授精时间虽较长,但在发展过程中各地的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地方各级领导比较重视,技术人员责任心强,技术过硬,配种受胎率高,改良效果较好,农牧民群众积极性也强,并且把饲养改良黄牛作为他们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反之,则由于各种原因,加上技术人员操作技术不过关,受胎率低,加上牛繁殖周期和饲养周期长,农牧民群众没有见到效益,因而对这项技术仍持怀疑或消极态度,黄改工作推进较慢。因此,在未来改良黄牛业发展中,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技术培训可分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地县级主管人员的培训;二是乡镇技术人员和村兽医配种人员的培训;三是养殖场及农户的培训。

四、强化黄牛改良政策措施

1.强化政策措施,构建奶业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与振兴规划纲要》,落实奶牛良种补贴、后备母牛补贴、牧业机械(奶站)补贴、支持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建设等惠民政策,优先支持奶牛优势区域县(场)发展。建立健全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信贷支持,扩大信贷范围和金额,提高农民养殖奶牛积极性,降低养殖风险。各地要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奶业,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2.黄牛改良技术措施。涉农部门首先要根据各自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黄牛改良选育技术操作规程》和《西藏改良黄牛品种标准》来指导各地、县、市的黄牛改良工作。主要依据政府宏观调控、监督育种计划的实施情况,农户积极参与育种工作,并从中受益 。各地应建立育种协会,协会是实施育种方案的平台,承担人工授精、黄牛选育、培育优良品种以及配种防疫等重要任务 。

3.标准化规模饲养技术。大力推广适合不同生产管理条件、资源特点、生产水平和规模程度的黄牛日粮标准、饲喂程序和管理措施,做到饲料营养平衡、调制科学、饲喂精心、管理精细,确保黄牛的遗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全混合日粮饲喂(TMR)技术;推广适合不同饲养方式的机械挤奶技术。

4.青贮和优质牧草生产加工技术。以发展青贮为重点,同时辅以作物秸秆的微贮、氨化等秸秆处理技术,解决青粗饲料品质低、数量少的问题;大面积改良草场、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增加优质牧草供应量的同时,加强青贮玉米生产技术推广,优化奶牛日粮;结合种植业调整,大力发展苜蓿种植、专业饲料生产,更好地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

5.奶牛疫病防治技术。完善防检疫操作规范,普及防检疫技术,建立无规定疫病区。加强西藏奶牛非传染性繁殖障碍防治和乳房炎防治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加大奶牛结核病、布病的检疫和防控,逐步净化结核病和布病。加强乳房炎、子宫内膜炎、肢蹄病、繁殖障碍、代谢病等疾病的防治;推广科学的免疫程序,坚持日常消毒和定期保健制度,降低疾病造成的损失。

6.奶牛小区(场)经营管理技术。实施奶牛小区(场)的人力资源管理、生产定额管理,完善牛群档案和生产记录,条件成熟时大力推广和普及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在奶牛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

五、奶业发展思路

随着黄牛改良工作的不断深入,最终落脚点是发展西藏奶业。近年来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奶类的需求越来越大,客观上要求我们进一步理清奶业发展的思路,促进西藏奶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1.加强规划指导,依法监督、规范管理。西藏奶业发展缓慢,基础薄弱,很有必要对奶业发展及其相关地方法规建设做出统筹规划。黄牛改良工作最终落脚点是发展奶业,是一项覆盖面大、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效益明显的畜禽良种工程之一,需依法加强监督和规范管理。

2.调整奶业产业结构,提高奶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奶业,可带动种植业、养殖、农村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农牧民增收的渠道。

3.调整种植业结构。种植业和饲料加工业是奶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很多县、乡的奶牛品种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饲草料严重不足,母牛体质差,往往引起流产、难产等现象,改良后的新生犊牛营养跟不上,成活率较低。因此,随着西藏奶业的发展将需要更多的饲草、饲料来源。种植业上,一是改变传统的二元结构为三元结构,虽然西藏每年在加大力度调整结构,但还是满足不了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二是大力推广种草养奶畜,一方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又为奶畜提供了良好的饲料来源。

4.推进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奶业经济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我国在奶牛饲养业方面,国有奶牛场的改革和奶牛数量逐年减少,而农民个体饲养奶牛的数量已占主导地位。乳品工业中,国有、民营、中外合资、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正在形成。从目前西藏发展的趋势看,不论是奶牛饲养业还是乳品加工业,甚至于奶业的相关产业都不应受限制,要实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的广泛联合。

5.开拓市场,引导消费。要正确把握奶类消费市场走向,政府部门正确引导和规范市场,加强宣传,引导消费,开展“国际牛奶日”、“世界学生奶日”、“牛奶宣传周”等活动,启动扶持西藏“学生饮用奶计划”。培养奶类消费习惯,为扩大西藏奶类消费奠定基础。

6.抓住国家、地方政府优惠政策。抓好奶源基地建设,促进奶牛养殖规模化。转变生产方式,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实现集约化。引导大型乳品企业建奶牛养殖基地,同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或引导民营投资者建设规模化的养殖小区,鼓励投资建挤奶厅,吸引分散养殖户集中饲养。

7.整合乳制品生产企业,推进乳业发展。建立和扶持奶业加工龙头企业、奶牛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解决产品销路问题,全面带动农牧民群众饲养奶牛的积极性。工业上优先支持企业完成设备的改造和升级,淘汰落后的设备引进现代设备,提高生产加工原乳的能力。

8.完善乳制品生产规范,实现乳业生产标准化。建立健全乳业质量标准体系、检测监管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形成适合西藏实际的统一的生产规范和标准。乳制品标准要按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进行规范生产,调整乳制品的生产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度,进一步提升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市场乃至区外市场对西藏乳制品的信任度。

9.构建乳业产、加、销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乳业生产经营一体化。大力发展乳业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奶价形成机制和养殖、加工两个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一体化经营趋势(可借鉴区外省市经验)。

六、奶业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奶牛在向人们提供牛奶的同时,也向外排泄废物,若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环境污染。养殖高产奶牛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粪污处理,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奶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加大黄牛改良力度,规范引进优良品种,建立繁育体系,是目前西藏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的基础性工作,扎实开展西藏黄牛改良工作,通过西藏高原特色、绿色、无污染等优势,形成强大的带动力,创造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只有充分发挥企业、农民(养殖户)和政府三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尽快把西藏奶业提升到一个高度,才能实现“奶业富民”的目标。

猜你喜欢

奶业黄牛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制作泥巴黄牛
奶牛吃草
打击“黄牛”到底靠什么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奏响中国奶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