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养殖关键技术问答

2014-12-20

中国畜牧业 2014年17期
关键词:公猪杂交母猪

1.猪良种有什么要求?

所谓良种,一般应指生长快、品质好、抗逆性强、性状稳定和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适用于规模化养殖的品种。但具体到养殖户,则应根据本身饲养的目的来确定。如果其生产目的是要生产肉质优良的产品为主,则许多我国地方猪种,如蓝塘猪、太湖猪、宁乡猪等就是良种;但如果其生产是以盈利为目的,则杜洛克、长白、大白以及瘦肉型猪配套系就是良种。

2.我国地方猪种主要有哪些?种质特性如何?

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气候、饲料资源、膳食习惯和社会背景等千差万别,根据地方猪种的起源、生产性能、外貌特点和生活环境等,将其分为六大类型,分别是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和高原型。

(1)华北型。分布于淮河、秦岭以北。此类型体质健壮,骨骼发达,四肢粗壮,背腰狭长,腹不太下垂,肌肉发达。头较平直,嘴筒长,耳大下垂,毛粗密,多为黑色。母猪性成熟早,繁殖性能强,母性好,窝产10~12头,乳头8对左右。耐寒,耐粗饲,但增重较慢,板油多,屠宰率较低,一般60%~70%。代表品种有东北民猪,西北的八眉猪,黄淮海黑猪、汉江黑猪和沂蒙黑猪等。

(2)华南型。分布于南岭和珠江以南地区。表现为“矮、短、宽、圆、肥”的外部特征,腹大下垂。头相对较短宽,嘴短,耳小,毛多为黑白花。性成熟早,母性好,但繁殖性能稍差,窝产8~9头。耐热,早熟易肥,皮薄肉嫩,属脂肪型猪种,屠宰率75%。代表品种有蓝塘猪、陆川猪、香猪、五指山猪、粤东黑猪、槐猪和滇南小耳猪等。

(3)华中型。分布于长江和珠江之间的广大地区。体型与华南型相似,但体型较大,生产性能介于华南型与华北型之间。母猪产仔数10~12头,乳头6~7对。生长较快,经济成熟较早,肉质细嫩,屠宰率70%左右。本类型猪较多,代表品种有浙江金华猪、大花白猪、宁乡猪、皖浙花猪、武夷黑猪、莆田猪和大围子猪等。

(4)江海型。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和沿海地区,地处华北型和华中型中间狭长的过渡地带。主要由华北型与华中型杂交选育而成,外形和生产性能因类别不同而差异较大。共同特点为毛黑色或有少量白斑,头中等大,耳大下垂。性成熟早,以繁殖率高著称于世。母猪平均窝产13头以上,乳头8对以上,经济成熟早,增重快,屠宰率在70%左右。代表品种有太湖流域的太湖猪、姜曲猪,安徽的圩猪、虹桥猪等。

(5)西南型。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头大,腿粗短,毛以全黑或“六白”为主,也有黑白花和红毛猪。繁殖率中等,窝产仔数8~10头,乳头5~6对。肥育能力强,屠宰率65%~79%,多属肉脂兼用型。代表品种有荣昌猪、内江猪、成华猪、乌金猪和雅南猪等。

(6)高原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体型小,似野猪,头狭长呈锥形,腹小而紧收,臀倾斜。毛为全黑或黑白花。繁殖率低,乳头5对居多,窝产仔5~6头,哺育率不高。成年体重小,属晚熟品种。肉味醇香,但屠宰率较低,仅65%左右。代表品种有青藏高原的藏猪和合作猪。

3.母猪的生产周期如何?

母猪的生产周期,包括空怀、怀孕和哺乳等几个时期,相对应的是配种、接产和断奶等几个主要的技术环节。生产中应根据不同时期母猪的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母猪的年产胎次,增加生产效益。母猪生产周期中各阶段的饲养时间如下:断奶至配种阶段(饲养1~2周),配种怀孕阶段(饲养16周),分娩哺乳阶段(饲养3~5周),如图1。

◎图1 母猪成功配种和妊娠的关键期

4.影响猪选种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猪选种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1)选择比例。留作种用猪只数量占总性能测定猪的比例。该比例越低,则选择效果越好。

(2)主动育种群体规模大小。主动育种群,指的是用于繁殖下一代种猪的公猪和母猪数量,及有生产性能记录的后备猪的数量。在同样的选择比例情况下,主动育种群规模越大,遗传评估的正确性越高,选择效果就越好。

(3)遗传评估方法。根据后备猪及其祖先、同胞的生产性能记录,计算出后备猪的种用价值高低。目前,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是最常用的遗传评估方法。

5.为什么要开展跨场间联合育种?

猪的育种之所以要开展跨场间联合育种的原因是:单个场的种猪数量都有限,要想取得比较大的遗传进展或者选育出生产性能优良的专门化品系比较困难,因此,需要联合选种方向相同的种猪场共同进行选种,这样就可以增加主动育种群的数量,获得较大的选择效果。

影响猪联合育种效果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场间的联系程度,这是一个统计学概念,其一是环境因素间的联系,如两个猪场的猪饲养在同一猪舍中,由于具有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而形成的联系;其二是遗传联系,指两个猪场的猪只之间具有血缘关系。这两者都可以提高后备种猪遗传评估的正确性,但只有遗传联系,才能增加主动育种群规模,提高选择效果。一般两个猪场如果有6%~10%以上的种猪后代存在遗传联系,就可以有较佳的选择效果。

6.种猪选留主要有哪几个阶段?

种猪选留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1)断乳初选。在仔猪断乳时进行。根据母猪生产情况及仔猪发育表现,除出现遗传疾患个体全窝放弃外,最好能对核心群后代实施全群测定。但限于测定设备、工作强度及后期公猪处置等多方面因素,一般根据需要选留种猪的数量确定后备猪的测定规模,公猪的留种率一般为1%左右,母猪不能大于10%。挑选的标准为:符合本品种的外形标准,生长发育好,体重较大,皮毛光亮,背部宽长,四肢结实有力,乳头数在6对以上。重点为无遗传缺陷和外形,如瞎乳头。

(2)保育结束阶段二选。保育结束时一般仔猪达70日龄。这时主要是剔除发育异常的猪。保育猪要经过断乳、换环境和换料等几关的考验,断乳初选的仔猪经过保育阶段后,有的适用力不强,生长发育受阻,有的生理缺陷逐步显现。因此,在保育结束时需要对断乳初选的仔猪进行第二次选择,将体格健壮、体重较大、没有副乳头和公猪睾丸良好的初选仔猪转入下阶段测定。

(3)测定结束阶段三选。性能测定一般在5~6月龄、体重达85~115千克结束。这时个体的重要生长性状(除繁殖性能外)都已基本表现出来,因此,这一阶段是选种的关键时期,应作为主选阶段。

7.选育可以提高猪的瘦肉率吗?瘦肉率是不是越高越好?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胴体瘦肉率遗传力很高,所以直接对胴体瘦肉率进行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猪的瘦肉率。实际选种时,通常采用活体背膘厚间接选择胴体瘦肉率。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过分追求胴体瘦肉率,会带来一定的负效应,主要是肉的品质和猪的繁殖力会下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瘦肉率并不要求无限提高。

8.为什么需要种猪性能测定?如何开展?

特指在相对一致的条件下,对测定群个体本身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度量,并依此对该个体的遗传性能作出评价和预测。根据《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要求,进行性能测定的性状指标共有15项。其中,繁殖性状有总产仔数、活产仔数等;生长发育性状有达100千克体重日龄、100千克体重的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厚度)等;肥育及胴体性状有饲料利用率、屠宰率、瘦肉率等。

性能测定的开展,可以根据所测定个体以上性状表型值的获取进行组织,如总产仔数的测定,可直接记录生产母猪分娩时总的产仔数,并记录可能影响总产仔数的所有因素,包括生产母猪胎次、产仔季节和品种等。

9.理想后备公猪的体型外貌是什么?

理想后备公猪体质要结实紧凑,肩胸结合良好,背腰宽平,腹大小适中,肢蹄稳健。具有品种的典型特征,如毛色、耳型、头型和体型等。公猪睾丸发育良好,大小相同,整齐对称,摸起来感到结实但不坚硬,无隐睾或单睾,无疝气和包皮积尿而膨大等疾病。

10.理想后备母猪的体型外貌是什么?

◎图2 理想后备母猪图

理想的后备母猪(见图2)腹线有7对以上突出、排列整齐的乳头;阴户大,且不向上或一边翘起;趾大小均匀,间距合理;前后肢系部、膝、跗关节支撑理想;尾根高起,生长在臀部合理的位置;体长、背腰平直;后腿长且肌肉丰满,但并不呈“球状”;前后肢之间宽度合理;肋骨形状良好,呈桶状;面颊清秀;体躯相对较瘦,肌肉较丰满。

11.常见的商品猪生产杂交模式有哪些?

在商品猪生产中,通常会利用2个或2个以上品种进行杂交,以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商品猪的生产效益。生产中常见的商品猪生产杂交模式有以下几种:

(1)二元杂交。最为简单的一种杂交方式。利用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商品代能获得100%的个体杂种优势。一般要求父本和母本要来自不同的具有遗传互补性的两个群体。在我国一般以地方品种或培育品种为母本,以引入猪种作父本。

(2)三元杂交。这是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一种杂交方式。由于母本是二元杂种,能充分利用母本的杂交优势,终端产品也能充分利用个体杂种优势。另外,三元杂种比二元杂种能更好地利用遗传互补性,杂交效果明显。在我国多次试验证明,以地方猪种作母本时,采用大白猪或长白猪为第一父本,用杜洛克猪作为终端父本,能获得较满意效果。目前,杜长大三元杂交模式是商品猪中应用最广的杂交模式。

(3)四元杂交。即使用二元杂种公猪与杂种母猪进行交配以生产商品肉猪的模式。由于商品代的父、母本都是杂种,从理论上讲能充分利用个体、父本和母本杂种优势。与三元杂交相比,商品代猪更好地利用了亲本的遗传互补性,杂交效果显著。这种杂交方式已成为一些大公司生产杂交商品猪的主要方式。但这种方式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杂交配套体系,并且需要保持4个最合适的种群,一般规模不大的公司无力承担。

12.杂交公猪与纯种公猪相比其性能有优势吗?

与纯种公猪相比,杂交公猪的性成熟年龄较早,睾丸较大,精子产量高。杂交公猪性欲较旺盛,配种能力强;与母猪交配后,受胎率较高;但攻击性较强。但是,随着体成熟和年龄增加,杂交公猪和纯种公猪的差别越来越小,但是否完全没有差别还不能肯定。母猪产仔数和后代的生产性能差别较小,没有达到统计显著。实践中,只有较大规模的养猪公司,才会应用杂交公猪进行商品猪的生产。

13.杂交母猪性能和纯种母猪相比有什么优势?三元杂母猪可以作种用吗?

与纯种母猪相比,杂交母猪的性成熟提前,受胎率较高,排卵率和胎成活率较高;窝产仔数较多,死胎率较低;仔猪初生重较大,哺乳期生长速度较快,死亡率较低。

从猪的生理角度讲,三元杂母猪只要具有正常的生殖系统和繁殖生理,在性成熟后就可以进行有性生殖,繁衍后代。生产中为什么很少用杜长大三元杂母猪作为种用呢?主要是因为三元杂母猪作为种用,再与杜洛克杂交后,其后代的性状分离较大,产品的一致性较差,不符合现代商品生产对产品规格整齐一致的要求。

14.小型养猪场需要养种公猪吗?

从提高养猪经济效益考虑,建议小型养猪场不要饲养生产用种公猪。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生产实践中,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公、母猪的比例是1∶(20~30)。如果小型养猪场饲养的种母猪数量较少,而又有大型种猪场或种公猪站提供充足的精液,则可以在场内实施人工授精,不需要专门饲养配种公猪,最多饲养1~2头试情公猪。这样一则可以充分利用大型种猪场优秀的种公猪资源,提高本场仔猪的生产成绩,另外又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养猪效益。当然,如果难以从其他猪场获取公猪精液,则无论规模大小,猪场都应饲养一定数量的公猪,至少1头以上,以防止母猪集中发情时公猪不够用,或个别公猪突然生病、无公猪使用等特殊情况发生。

15.哪些饲料药物添加剂是允许使用的?

根据农业部168号公告《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饲料药物添加剂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农业部批准的具有预防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作用,可在饲料中长时间添加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其产品批准文号为“兽药添字”;第二类是农业部批准的用于防治动物疾病,并规定疗程,仅是通过混饲给药的饲料药物添加剂,其产品批准文号为“兽药字”。第一类饲料药物添加剂有34种,其中,可在猪饲料中长时间使用的有氨苯砷酸(阿散酸)、洛克沙胂、杆菌肽锌、黄霉素预混剂(富乐旺)、维吉尼亚霉素(速大肥)、喹乙醇(禁用于体重超过35千克的猪)、喹烯酮(农业部第295公告)、那西肽预混剂(农业部第1204公告增加用于猪促生长)、阿美拉霉素(效美素)、盐霉素钠(优素精、赛可喜)、硫酸黏杆菌素(抗敌素)、牛至油(诺必达)、杆菌肽锌、硫酸黏杆菌素预混剂(万能肥素)、土霉素钙、吉他霉素、金霉素和恩拉霉素。在使用药物添加剂时,必须在产品标签中标明所含兽药成分的名称、含量、适用范围、停药期规定及注意事项等;第二类饲料药物添加剂,包括磷酸泰乐菌素预混剂、硫酸安普霉素预混剂、盐酸林可霉素预混剂、伊维菌素预混剂等24种,各畜禽养殖场及养殖户须凭兽医处方购买、使用。

16.生产无公害猪肉对饲料有什么要求?

无公害猪肉是国际通用的名称,比通常所讲的“放心肉”有更高的要求。放心肉是指生猪在屠宰时,经过屠宰部门检疫后,证明是安全无害的猪肉。无公害猪肉是指在养猪的全过程中,采用无公害、无残留、无激素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控制环境和饮水的质量标准,规范兽药的使用品种、用量等。无公害猪肉的生产,涉及生猪饲养中引种、环境、饲养、消毒、免疫、屠宰加工、销售、废弃物处理等及生猪屠宰、猪肉加工、销售等全过程应遵循的一系列国家法规、标准,但主要体现在饲养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无公害猪肉的生产对所用的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等各种饲料的使用技术要求及其加工过程、标签、包装、贮存、运输、检验等均有明确准则;特别提出禁止在生猪饲料中添加β-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和砷制剂;明确了包括硝基呋喃类和硝基咪唑类在内的12类兽药在生猪饲料中禁用。

17.如何做好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为了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和配种能力,必须对种公猪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应经常保持营养、运动和配种三者间的平衡。

(1)营养。种公猪营养消耗量大,应供给充足的营养,给予足够的平衡氨基酸和动物性蛋白质,保证有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注意营养成分的配搭要合理,日粮粗蛋白水平18%~20%可消化能以12.56~12.98兆焦/千克,使公猪不肥不瘦,保证正常种用体况。公猪体况过肥、过瘦,都会使公猪性欲下降。每天喂2~3次即可,喂量限制在于2.3~3千克。在配种期间适当加喂1~2枚鸡蛋,以满足其营养需要。

(2)管理。

一是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饲喂、采精或配种、运动、刷拭等各项工作,都应在大体固定的时间内进行。利用条件反射,让公猪养成规律性的生活制度,便于管理。

二是单栏饲养。种公猪要单圈饲养,栏舍要有充足的休息室和运动场,地面不要太滑和太粗糙,防止损坏肢蹄,保持圈舍卫生。

三是加强种公猪的运动。每天定时驱赶和逍遥运动1~2小时,提高种公猪新陈代谢,促进食欲,增强体质,提高繁殖机能。

四是刷拭和修蹄。每天擦拭1次,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皮肤病,促进人猪亲和,切勿粗暴哄打;利用公猪躺卧休息机会,从抚摸擦拭着手,利用刀具修整其各种不正蹄壳,减少蹄病发生。

五是定期称重。

六是定期检查精液品质。采集公猪精液进行镜检,评定精液质量。实行人工授精的公猪,每次采精都要检查精液品质。如采用本交的公猪,每月也要检查1~2次。特别是后备公猪,开始使用前和刚使用时,都要检查其精液2~3次。

七是防寒、防暑。种公猪舍适宜的温度为18~20℃。冬季猪舍要防寒保温,夏季高温时要防暑降温。

(3)合理利用。公猪应合理利用,不能过频。初配青年公猪第一个月每周可配种2~3次;幼龄公猪配种应每2~3天配1次;成年公猪宜每天配种1次,偶尔可使用2次,5~7天休息1天。人工授精时,对开始采精的青年公猪间隔3~4天采1次;成年公猪间隔2~3天采1次较好。

18.养猪合理分群和并群的方法有哪些?

来源和体重不同的猪合群一圈饲养,常出现相互咬架、攻击等现象,影响猪体的健康和增重。因此,根据猪的生理特征,合理分群,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采取有效的并群方法,充分利用圈栏设备,安排一个猪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有利于提高养猪效益。

(1)分群原则。将来源、体重、体况、性情和采食等方面相近的猪合群饲养,分群管理,分槽饲喂,以保证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同一群猪的体重相差不宜过大,小猪不超过3~5千克,架子猪不超过5~10千克为好。分群后要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不要任意变动。

(2)适宜密度。一般每头断奶仔猪占圈栏面积为0.7平方米,育肥猪每头1.2平方米,每群以10~15头为宜。冬季可适当提高饲养密度,夏季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3)并群方法。并群的关键是,避免合群初期相互咬架。根据猪的生物学特点,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是留弱不留强,把较弱的猪留在原圈不动,较强的猪调出。

二是拆多不拆少,把猪只少的留原圈不动,把头数多的并入头数少的猪群中。

三是夜并昼不并,把并圈合群的猪喷洒同一种药,如洒精液,使彼此气味不易分辨,在夜间合群。

四是同调新栏,两群猪头数相等,强弱相当,并群时同调到新的猪栏去。

五是先熟后并,把两群猪同关在较大的运动场中,3~7天再并群。

六是饥拆饱并,猪在饥饿时拆群,并群后立即喂食,让猪吃饱喝足后各自安睡,互不侵犯。

(4)加强管理。并群前要把圈舍清扫干净,严格消毒。合群后的最初几天,要加强饲养管理和调教。若发现咬架或争斗,要立即制止,保护被咬的猪,直到相安无事,和睦相处。

猜你喜欢

公猪杂交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